陳嘉良美國聯邦快遞公司(FedEx)中國區總裁
作為中國區總裁,陳嘉良統領的是聯邦快遞首次以國家為級別設置的地區分部。深諳中國市場的陳嘉良,選擇了在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策略的方法,充分迎合了市場發展情況。在他看來,中國的機會很多,市場很大,但一定要看清自己的優勢,要清楚自己的目標,一心一意把國際快遞做好。
2005年是聯邦快遞在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年。3月3日,公司開通了全球航空快遞運輸行業內首條中國大陸直飛歐洲的航線。9月7日,開通連接中國和印度的新航線,并率先實現兩國間貨物的次日送達。12月22日,公司在中國最大的地面操作站暨上海地面操作站總調度中心已正式投入運營。這一年的7月,聯邦快遞宣布將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建立其新的亞太區轉運中心,這一舉措無疑充分顯示了聯邦快遞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陳平北京宅急送快運有限公司董事長
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一躍成為當今民營快運業的“領頭羊”,宅急送改變了中國人要到郵局取包裹的歷史,引發了國內小件快運市場的變革。在創始人陳平的帶領下,宅急送成功地走過了充滿著艱辛和曲折的路程,但他并沒有滿足,在他的長遠規劃中,宅急送將實現2007年企業上市、2008年“宅急送”包機上天、2010年爭取成為全國物流業界的明星狀元企業,做中國民族快運的名牌企業。
宅急送固定資產2.8億元人民幣,凈資產1.5億元人民幣,2005年公司盈利3800萬,資產負債率僅為38%,同時,宅急送在內地設有八大物流基地、近370家分支機構,200多家合作公司,員工8000余名,車輛1500余臺,業務覆蓋了除臺灣外的全國1000多個城市。
陳朗華潤萬家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陳朗的進入,是華潤萬家由粗放擴張向精細深耕的分水嶺。在他的主持下,“華潤萬佳”變成了“華潤萬家”,一字之差的“家計劃”,卻反映出員工和顧客在陳朗心目中的地位。陳朗相信,通過持續的優化與發展,華潤萬家將致力于成為改善大眾生活品質的卓越零售企業。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華潤萬家已經成為全國范圍發展的大型零售企業。截至2005年12月,華潤萬家和華潤蘇果共擁有門店超過2100家,員工總人數超過4萬人。2005年底,實現銷售額301.4億元,在商務部2005年全國30強連鎖企業中排名第四,并連續第六年在廣東零售企業排名蟬聯第一。華創集團在2005年年報中表示,集團零售業務的盈利水平在2005年度內取得令人滿意的改善。整體盈利大幅上升105%,達到港幣1.07億元。
黃光裕國美電器集團董事長、總裁
“黃光裕的生意處于中國不斷發展的自由貿易政策的中間位置。36歲的他每一次動作都會對中國對外國零售商的政策產生影響。”這是美國《時代》雜志對黃光裕的評價。從1987年的一間不足百平米的家用電器小店到如今的家電連鎖巨頭,黃光裕一手締造了國美神話,外界視他為國美電器的“教父”。
2005年,黃光裕踏上了的多元化的征途,其目光首先瞄準的是利潤較高的房地產行業。房地產業務遇阻后,黃光裕重新將精力放回流通領域。2005年,國美電器的開店數量翻了一番,鵬潤電器的大型賣場開始在沈陽、北京等地“試水”。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國美電器(0493.HK)發布的2005年經營業績顯示,國美電器2005年的營業額達179.59億元,同比增長42%,凈利潤為4.99億元,同比增長2.7%。
牛剛大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通過上市融資,大商由商品經營發展到資本運營,由一個國有企業變成了股份制公司;通過資產重組、收購兼并,大商得以迅速發展壯大,由一個單體商店變成了大型企業集團。在這一切的背后,都是董事長牛剛的審時度勢。今天的大商,已成功實現了前三個階段目標,“十一五”期間將向世界中量級的目標邁進。
到2005年底,大商集團在東北、華北地區的大中型店鋪總數超過130家,分布在7省(包括北京市)26個城市,總建筑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資產市值總額超過百億,員工總人數10萬人。2005年銷售突破300億元,利稅實現8億元,連續9年保持銷售年均遞增30%以上的高速度。
魏家福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
魏家福更喜歡別人稱呼他“魏船長”。從1998年升任集團總裁以來,船長出身的他,用市場激活國有企業,帶領著中遠從國際航運界的“小字輩”做起,發展成世界第二、中國最大的遠洋運輸企業。他的目標是在未來十年把中遠的船隊規模發展到4000萬載重噸,“這樣就能做到目前世界上第一大的規模”。
在“年創百億效益,打造百年中遠”的奮斗目標下,中遠集團2005年全面超額完成了國資委下達的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各項改革平穩推進,COSCO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2005年,中遠集團各項經營指標都有大幅度提高。截至2005年底,中遠集團經營的各類型船總計615艘,3500萬載重噸。繼2003年中遠集團完成海運量首次突破2億噸大關后,2005年12月12日又成功突破3億噸大關。兩年內海運量增長了50%。繼2004年中遠集團實現利潤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后,2005年再創歷史新記錄,全年實現利潤總額突破200億元。
王宗南百聯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肩負著整合“多國部隊”任務的百聯集團總裁王宗南被業內喻為是“全球最難做的總裁”,當年棄政從商的他,曾帶領聯華超市在一年之內扭虧為贏,繼而拿下并保持了全國第一。百聯集團成立至今,王宗南一直為這艘中國最大的商業航母掌舵,按照“上海注冊,國內發展,連接世界”的基本思路,他的目標是沖擊世界500強。
百聯集團擁有6家上市公司和一批享譽國內外的知名企業,幾乎涵蓋了國際商貿流通集團現有的各種業態,在職員工超過5萬人,從業員工17萬人,是國內最大的流通產業集團。最新排名顯示,百聯集團位列中國零售百強第1名,中國企業500強第16位,中國大企業集團第33位。2005年,百聯集團主營業務繼續呈增長態勢,集團經營總額為1385.87億元,當年新增網點1287家,凈增858家,總數達到6945家;新增經營面積55萬方平米,總數達到390萬平米。
張宏偉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張宏偉憑借靈敏的機會發現力和卓越的政商結合智慧屢屢突破政策禁區,成就了今日的東方集團,他也被稱為是“滲透力最強的民營英雄”以及“紅色資本玩家”。
根據年報披露,東方集團2005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4571萬元、實現主營業務利潤32999萬元。
面對嚴峻的形勢,2005年,東方家園通過不斷調整、規范經營管理模式,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圍繞落實經營計劃,采取了優化采購隊伍,規范工作流程;調整商品結構,整合供應商資源;加強業外收入管理,有效落實促銷計劃;深化計算機系統應用,推動管理手段變革;構筑有效的監督體系,控制投資和經營風險等措施,全方位促進銷售額和毛利率的實現,取得良好經營業績,全年實現收入23.8億元。
張近東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當年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辭去公職創辦專營空調批發的小公司,到全面轉型綜合電器業務,再到如今的電腦、通訊、家電融合的“3C模式”,在蘇寧14年的發展歷程中,張近東在每個關鍵時期的精確判斷,都起到了引領蘇寧走向正確之路的決定性作用。
蘇寧電器的連鎖店在2005年持續向全國擴張。當年新進入32個地級以上城市,新增連鎖店140家,置換連鎖店3家。截至2005年12月底,蘇寧電器在中國27個省和直轄市,90多個城市擁有近300多家連鎖店,員工人數70000多名。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蘇寧電器銷售額近400億元。根據蘇寧電器2005年年報,公司在報告期內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9.3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4.99%,凈利潤3.5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3.50%。
張文中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為推銷自己開發的超市信息管理系統而建立示范超市開始,張文中就沒有離開過超市。博士后出身的他,如今的夢想是創辦中國人喜歡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百年老店”——物美。他總是很謙虛地把物美的成功歸功于國際通行的商業模式加上準確選擇了創業時間和把握了機遇。
2005年物美全系統實現總銷售190多億元,比上年增加44%,門店數量為659個,比上年增加8%。2005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當年營業額較2004年增長50.9%,毛利率增長16.1%,凈利潤4.2%。綜合超市仍然是物美收入的主要貢獻者。物美綜合超市業務的營業額約為18.37億元,占該集團營業總額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