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11工作之前,我一直認為消費應該算在經濟學領域里。 在7-11工作以后,經常會被人教育說,不要把消費簡單的看成經濟學或者經營學,其實,它更是一門心理學。在這里,我把自己學到的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
日本的7-11公司總部內一直強調,現在的日本已經不是賣方市場,而是買方市場。
自從去年經濟危機開始,日本進入了通貨緊縮的時代,各大流通零售企業都開始打起了價格戰。可以說,日本的零售業已經進入了低價格等于一切的時代。特別是一些中型超市也開始嘗試24小時營業。對于時間上處于優勢的便利店來說,時間上的便利已經開始減弱。這種給經營本來就在商品價格上不占優勢的便利店來說,帶來了更大的困難。造成了本年度日本的各大連鎖便利店總營業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少。
不過,7-11為了減少這次低價格戰的消耗,在內部特別強調了消費是心理學的這一理念。具體的想法就是,如果,本店與它店提供同樣的商品,顧客當然選擇便宜的一方。但是,現在的顧客對于商品的要求已經不單單看它的機能,而更要看它的附加價值。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比如一個人買圍脖,如果是知名企業作的名牌圍脖即使在防寒度上與普通圍脖一樣,但是企業在圍脖上加上一些其他附加值,比如說設計別致的圖案,就可能得到客人的心。而客人在追求這個圍脖圖案的同時,也就是在追求圍脖御寒機能以外價值的過程。這就是7-11強調的消費心理學了。
在營銷戰略上,日本7-11用了以下幾個戰略。
1.大力發展PB商品:
所謂的PB(Private Brand)商品也就是自有品牌商品或中間商品牌商品,即零售企業通過搜集、整理、分析消費者對某類商品的需求特性的信息,開發出新產品功能、價格、造型等方面的設計要求,自設生產基地或選擇合適的生產企業進行加工生產,最終由零售企業使用自己的商標對該新產品注冊并在本企業銷售的商品。好處是,因為為自己生產PB商品的大多是小廠家,并且因為在銷售過程中完全省去宣傳和營業這兩大成本,可讓商品成本降低。與此同時,因為商品上印著7-11的標示,即使顧客沒有聽說過這個制造商,也可以通過7-11的信譽,安心的買7-11的PB商品。
也就是說,7-11在給客人提供相對便宜的商品的同時,更用自己的品牌效應提供了,安全,安心的附加價值。
以下就是7-11的商品展出,商品非常之齊全。
2.積極與知名人士或名店共同制作商品(collaboration商品)
簡單的說就是與在某個領域內的知名人士或企業共同研究開發新的產品。比如說,某知名藝人除了自己的演藝事業以外,也是有名的料理高手。特別是意大利面做的很好,這個時候7-11就會請這位藝人與自己共同研究一款意大利面的便當。這樣既可以提供味道鮮美的食品,又可以提供百姓大眾對于名藝人口味好奇心的滿足這樣的附加價值。
以下是7-11最近與日本著名主持人的共同開發的商品。
諸如此類的想法,在日本7-11的諸多商品中隨處可見,以后有機會再與大家多多介紹。
因為這是本人第一次寫作,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以后會注意改進。大家如果有什么想法或意見一定要給我留言。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