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
文章:5896 回帖:2753 金錢:2598 積分:28268
| [分享]黃光裕VS陳曉:公司治理樣本 但此事發生在轉型期的中國,雙方不是美國語境中的大股東和經理人,食西不化的媒體這樣寫,是很可笑的。國美在香港上市,延續英式法制,英美一脈,黃陳都是老江湖,想必都會同時準備兩手。 美國一手中國一手。這就是轉型期。 ■賀蘭 8月5日國美電器停牌,公告黃光裕代表公司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罷免董事局主席陳曉及一名執行董事,吸收黃方兩人進董事會。雙方頻頻放話,18日,黃方通過網絡呼吁全體員工將國美帶回正軌,“疾風知勁草,危難顯忠誠”。國美發言人第一時間回應,公司沒有姓氏,向所有股東負責。 媒體大戰雖然吸引眼球,有多少實質意義很難說。國美不是國企,商務部把球踢給法律部門,成敗最終取決于股東投票。股東大會預計9月、10月間舉行。據公司章程,重大事項需2/3多數通過,目前黃方持股33.98%,微弱優勢的否決權。但陳方可增發20%稀釋,黃方正籌措巨資應對。關鍵看機構的倒向,180個機構共持股44.84%,其中前50大超過40%,其中又有摩根大通等較多。 誰將勝出?如果發生在美國,可以參考惠普的案例。惠普一段時間股權結構與國美相似。創始人家族發起股東大會,試圖否決董事會并購康柏,未果。后又發起訴訟,指董事會以業務合約影響機構股東,才獲得決勝票。面對亂局,個人股東一般用腳投票。機構想跑沒這么容易,傾向穩定,即穩定管理層。兩手都硬,哪一手更硬?不是我悲觀,革命100多年,改革30多年,中國大半屁股還沒轉過來。黃沒有退路,以往的路子更野,盡管現在虎落平陽,我略看好他一點。 外行看斗雞,商業看邏輯。誰勝利,公司法都失敗了。中國大部分企業不管幻化什么形態,就一種治理結構:內部人控制。是雙刃劍,黃以前嘗甜頭,現在第二回嘗苦頭了。沒有陳也會有趙錢孫李。陳勝利,將來也可能嘗苦頭。本案例也充分顯示,即使大股東,也只有保持內部控制,權利才有保障,何況小股東? 無論以美國還是中國的智慧,也許黃最大的破綻不是股權,而是沒掌握經理人/內部人。陳廣泛授予期權,因為控制者也被控制,高管離開公司,屁也不是,目前管理層都支持陳。黃的公開信可能有此考慮,亦或在秘密策反高管。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如何避免出現第二第三個陳。 誰勝利,也許最終還是失敗。惠靈頓公爵在滑鐵盧戰場哀嘆:“唯一比勝利悲慘的是失敗。”也有極小的可能,最終真正的經理人勝利。就如同玫瑰戰爭中,大貴族死傷殆盡,為英國革命掃清了道路。 希望國美越來越好。讓我們耐心觀察幾年。 --------------------------------------------------- 每天為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