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面針下架敲響行業警鐘 “一口好牙兩面針”、“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這些消費者曾經耳熟能詳的廣告詞不知何時開始從我們的生活中漸漸消失,而伴隨著廣告的遠去,這些國產牙膏也從消費者的視線中開始消失。而近日,兩面針被爆出在各大超市下架的消息后,國產牙膏企業的境遇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國產牙膏市場漸微
僅次于佳潔士和高露潔兩大外資品牌,年銷量曾創下5億支、一度被稱為“國產牙膏第一品牌”的兩面針,在沉寂多年之后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只是這次卻不是什么好消息——兩面針被爆出在各大超市下架。
隨著部分國產牙膏品牌被外資收購,個別國產牙膏在超市紛紛下架,超市里牙膏貨架上的國產牙膏越來越少。在一些稍小的社區超市內,大多是佳潔士、高露潔的天下,即使偶見國產品牌也大多是風頭正勁的中華或云南白藥。
“我有牙齦炎,以前看病的時候,醫生還特地囑咐可以用藍天六必治,現在想買都不好買到了,有時候看到超市里有才能買上一管。”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她現在大多用的是佳潔士和中華牙膏,因為之前自己用的國產品牌已不再好找。
消費者邊先生也很無奈:“我以前喜歡用納愛斯的牙膏,可是現在很難在超市中買到了。”
有業內人士認為,市場經濟下,產品銷量好壞是決定一個品牌存亡的根本,而兩面針在超市之所以消失,也正是因為它逐年大幅下降的銷售份額所致。而這種銷量的大幅下滑,也普遍存在于國產牙膏其他品牌。
日前,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牙膏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牙膏市場,高露潔、佳潔士、黑人等外資品牌占了大約70%以上的市場份額,云南白藥、冷酸靈、黑妹、藍天六必治、田七等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只占了剩下的30%。
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牙膏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牙膏市場,高露潔、佳潔士、黑人等外資品牌占了大約7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云南白藥、冷酸靈、黑妹、藍天六必治、田七等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只占了剩下的30%。
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指出,在牙膏領域,從以上本土品牌和外資品牌各自占有的市場份額可以明顯看到,目前外資牙膏品牌比本土品牌的競爭力要強。但是近年來,隨著國內本土品牌在中草藥牙膏和功效性牙膏等細分市場的突破,這種外資品牌占有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競爭格局有望得到改變。
常軼智指出,在日化領域,國內本土品牌和外資品牌之間的市場競爭一直都十分激烈,而牙膏市場的第一陣營也長期被外資品牌所占有。但在2005年,云南白藥推出首款高端功效型牙膏后,國產牙膏品牌擠入了牙膏市場的前列,這對國內牙膏市場的競爭格局造成了一定影響,從而給國內本土牙膏生產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信心。
國產牙膏促銷成短板
據了解,2002~2003年是兩面針業績鼎盛時期,并在牙膏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市場空間,不過,隨著外資牙膏的紛紛進駐,兩面針、云南白藥等國產牙膏的市場空間確實正逐漸被擠壓。從行業數據看,兩面針銷量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下滑。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佳潔士、高露潔等外資牙膏在超市銷量的直線上升。有超市方面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超市內佳潔士、高露潔的銷售量是牙膏品牌里最高的。”
記者在走訪了京城幾個超市后發現,比起國產牙膏,外資牙膏并不具有價格優勢,反之,外資牙膏的價格還相對較高。記者了解到,這主要是品牌效應所致。記者發現,在超市銷售的外資牙膏基本促銷不斷。除了不定時的減價、變相降價的捆綁促銷外,還有禮品贈送式的促銷:夏季贈送的果汁瓶,冬季則是口罩、毛巾,還有受年輕人青睞的瘋狂小鳥布偶和哆啦A夢水杯,可謂品種繁多。外資牙膏品牌的銷售人員還會經常到超市做銷售調查,并積極與超市方面溝通,不定期推出一些有針對性的促銷。
而很多國產牙膏進入超市后,抱著的態度就是能賣多少算多少,也不會主動找超市合作,推出一些策劃促銷活動來吸引顧客,提高銷量。長此以往,惡性循環下,國產牙膏只能打價格戰,價格低品類自然就少,消費吸引力下降,也把自己逼到低端死角。
中國化妝品行業資深權威專家,馮建軍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牙膏是靠營銷策略和渠道推廣做起來的,包括整合傳播,渠道分銷等等。但這一切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組織系統的建設和管理,有沒有現代的企業管理制度。而他也堅信,重新營銷起來的話,兩面針還是有機會的。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也認為,雖然目前國內牙膏市場被外資品牌壟斷的格局還沒有被打破,但是隨著本土品牌的產品創新力度加大和銷售渠道的逐步完善,國產牙膏的市場占有率將會進一步擴大。未來,本土牙膏品牌和外資牙膏品牌的三七競爭格局將會發生改變。
(來源:中國聯合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