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日,市民在城區一家超市里買菜。 本報記者 鄒俊美 攝
本報聊城11月26日訊(記者 鄒俊美) 白菜在地頭賣5分錢一斤,但到市民餐桌上就能高達四五毛錢一斤。流通環節造成蔬菜價格大漲,如果超市直接去菜農地里收購,實現農超對接可以省去中間環節加價,但農超對接在聊城實施的情況不太樂觀。
26日,記者在聊城光明農貿批發市場看到,不少商家開著大車到市場選購蔬菜,上前一問很多都是城區一些超市的采購車。據一位采購員介紹,批發市場上的菜品多,超市里需要的菜品在批發市場基本都可以買到,而且現在的批發價格也便宜,拉到超市里可以直接賣。
在超市從事五六年采購工作的小張說,他們超市里實現農超對接的菜品多是合作社提供的包裝好的蔬菜,這些蔬菜的價格比散裝的高、銷量不多,散裝的蔬菜多是從批發市場批發的。
“從批發市場上批發,比下鄉收購要省勁。”小張說,批發市場上賣的蔬菜都是商販從農戶手中精挑細選的,菜品質量可以保證,而且菜品相對齊全,去一趟批發市場可以把超市需要的蔬菜全部備齊。如果下鄉收購,采購員要自己挑選,既費時又費力,而且菜農地里的蔬菜菜品單一,要跑好幾個地方才能備齊超市所需菜品。小張說,批發市場采購的蔬菜價格也不高,超市里為了拉攏人氣,電擊棒www.xinhaiaf.com蔬菜價格都訂得較低�!半m然部分蔬菜沒實現農超對接,從批發市場上收購,價格也很便宜�!�
據城區一家連鎖超市的負責人介紹,他們超市有部分菜品實現了農超對接,和東昌府區一個蔬菜基地有長期合作,蔬菜基地定期給超市送蔬菜,這部分蔬菜價格比農貿市場上的便宜。
記者調查>> “農超對接” 到底哪里“接不上”
記者調查過程中發現,目前菜農多是散戶經營,超市逐戶收購不太現實,蔬菜質量難保證、散戶菜品單一都成了實現農超對接的難點。
難點一:超市逐戶收購不現實
億灃超市生鮮部經理介紹,他們超市平均每天需要五六噸生鮮蔬菜,現在很多菜農都是散戶經營,一個農戶一般種植幾畝蔬菜,最多的才十幾畝,十幾個散戶才能滿足超市一天的需求,超市挨家挨戶收購難度太大,而且菜價波動很大,如果有菜農能定點、長期、大批量供應,到可以考慮農超對接。
難點二:蔬菜質量很難有保證
據振華超市一位采購員介紹,進超市的蔬菜質量要求比較高,像黃瓜必須是筆直的,西紅柿要顏色均勻。散戶種植的蔬菜沒有統一標準。采購員下線采購時發現,很多菜農種的蔬菜只有一半是合格的,超市只收夠一半菜農又不樂意,因為剩下的就賣不出去了�!拔覀円话闶巧衔缛ゲ少�,下午4點前必須回來上貨,如果散戶種植的菜質量不合格,挨家挨戶地挑既費時又費力�!�
難點三:菜品單一缺少信息平臺
東昌府區一位種植芹菜的菜農說,他承包了10畝地種芹菜,聽說可以農超對接,他多次找超市合作都被拒絕了�!八麄冋f我的菜品單一,供應量不足。”
市區一家超市負責人說,超市里的游戲機上分器www.hzykq.com生鮮蔬菜價格也受市場供求影響,但因為缺少信息平臺,經常會造成供應過剩,每天總有幾樣生鮮蔬菜會剩下,蔬菜又容易腐爛,損耗較大,如果有信息平臺,可以按照需求來采購,這樣可以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