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手記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在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后,人民更加重視生活質量的提升和改善,商品質量問題作為一個與生活息息相關,首當其沖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監督,作為一個快消終端流通企業,消費者和社會也就給了我們更多的考驗,督促和鞭策我們不斷完善相關的質量管理制度和流程,以及售前、流通和售后各項服務流程,以期獲得市場的認可為持續發展。
作為一個與質量打交道的從業人員,豐富的質量知識是最基本的要求,
國外做過一項統計:對一個處理不善的投訴最多會傳128個人,而一個好的投訴處理最多只會傳10個人,這就應了中國一路古話叫做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記得剛入職公司的時候在食品部,一天某位顧客提著半袋速凍水餃在銷售水餃的地方吵鬧,說是在賣場購買的水餃有股臭味。初出社會的我怎能沉得住氣,便與顧客爭論起來,這時店里的值班經理聞聲前來,不做他說只是對顧客做出道歉并按顧客要求將這半袋水餃退貨,這位顧客滿意的離開之后對我說:“你現在站在公司的立場當時會覺得自己沒有錯,但是你與顧客爭論最后的結果又會是什么呢!引來更多人的圍觀、還是讓顧客逢人便對咱們銷售的商品進行抱怨…其實你站在顧客的立場上就能理解了…”記得當時聽得似懂非懂的,到了后來也漸漸將這事忘記,后來隨著工作崗位的變動,逐漸向商品質量這個方向靠攏后慢慢的知道了,顧客在購買到疑似質量問題的商品后到賣場來要求退貨或者是賠償的時候只是想討個說法。比如咱們大家在外面吃個牛肉面吃著吃著發現里面有只小小強,那你是嘔吐半天以后讓死活讓老板陪醫藥費、還是很淡定的說老板換一碗呢?
再到后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偶然一次在賣場里走動,快要走到牛奶區域的時候聽到幾位阿姨拿著牛奶在討論,說是怎麼這幾次買的牛奶和以前的口感不一樣,是不是牛奶變質了,其中一位阿姨便氣憤的說,走去投訴他們……正在此時我心中一個念頭一閃而過,于是我便走上前去對幾位阿姨說到:“阿姨您什么時候買的牛奶啊?”阿姨說:“就昨天買的...”我順手拿起排面一盒牛奶問到:“哦那大概也是1月份的吧,阿姨您是覺得口感上什麼不一樣呢?”阿姨說:“這個也說不清楚,就是和以前的顏色、口感上都不一樣..”然后我說:“阿姨呀,是這個樣子的,您看這個奶牛冬天吃的是干草,春天吃的是新鮮草料,那產的牛奶在口感或是顏色上可能會有一點點差異的,就好比像是葡萄,在旱季的就比豐水季的葡萄更甜啊對吧…”幾位阿姨聽著“哦原來是這樣啊!那再買幾盒... ”
目送幾位阿姨離開之后我不禁想起這其實是有一次集團培訓時講的一個小插曲,不同季節牛奶口感有區別這是很正常的。夏天牛主要以青草為食含水分多、干物質少同時青草中的油酸部分轉入牛乳中使其含量升高。而油酸屬于長鏈不飽和脂肪酸不揮發不體現香氣,因此夏季的牛奶“奶香味”較淡,冬季牛主要以飲食為干物質含量高營養豐富,牛吃了以后部分轉化為短鏈脂肪酸熔點低易揮發賦予牛奶特有的乳香味,故冬季的牛奶“奶香味”濃。回想起來當時也只是當作一個培訓的小插曲來聽的沒想在今日卻派上了用場,一句話:做質量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會的,重點是要靠平時的積累,多看多聽才能做好質量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