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百貨業蜂擁而至朝氣蓬勃的東南亞市場。有關人士指出,日本國內零售業市場萎縮,注冊公司擁有6億人口、消費力逐漸旺盛的東南亞是嗅覺靈敏的日商目光新焦點。
日本著名百貨業巨頭三越伊勢丹近日發表投資藍圖,將首度進軍越南及印度尼西亞,今年底也將在新加坡再開一家分店。三越伊勢丹是日本大規模百貨公司,由老招牌三越、伊勢丹合并而成。該公司日前發表中期海外發展藍圖,5年內也要在已有分店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再增加3家分店。三越伊勢丹的首個新分店將于今年底在新加坡設立,它還決定把在新加坡原有的5家店面擴大。三越伊勢丹的另一計劃是進軍印尼以及越南,預訂在3年后,在這兩個國家分別建設規模3萬平方米的大型百貨公司。該公司瞄準這一地區的購買力,能帶動其海外營銷額3年后上升至1000億日元。已在新加坡有著高知名度的日本百貨公司高島屋也有類似戰略,它表示將投下350億日元在越南、印尼以及馬來西亞擴充業務。
善選開店地點
馬來西亞媒體報道指出,日本百貨公司幾年前開始進軍中國的同時,也派人調查具有發展潛能的東南亞市場。
日本百貨公司向來嗅覺靈敏,設店地區往往是經濟走勢好的地點,也是日本企業一般看好的地帶。日本經濟產業當局出版的《通商白皮書》預估,由于面對國內人口減少,日本零售和服務業有必要向外發展。它預估,到了2018年,公司注冊費用到中國發展的日本服務業將超越日本國內,規模是中國3萬億日元、日本2萬億日元。其他發展區域還包括東南亞和印度,將分別達到1萬億日元的規模。
國內市場不斷萎縮
種種跡象表明,日本正在微調對外經貿戰略。同時,隨著東南亞各國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中產階層的崛起和擴大、勞動力成本的低廉,其市場吸引力日益凸顯。
另外,2015年底,東盟對華出口關稅平均將降至0.1%,目前很多日本企業遷往越南、柬埔寨、緬甸,是期待以越南等東盟國家為制造基地,屆時向中國大陸市場銷售產品。嗅覺最為敏感的日本零售百貨業,扮演了這一波日企“孔雀東南飛”領頭雁。在日本國內零售業市場不斷萎縮的背景下,日本零售業企業看好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東南亞國家,改變以往開設連鎖店、小型店鋪的傳統方式,通過兼并收購等大規模投資,瞄準中產階層,加快擴展零售業事業。
營業額連挫十余年
長期以來,日本百貨店的經營模式一直是中國乃至東南亞各國爭相學習和模仿的對象,以至于在世界上形成了以日本百貨店為中心的“亞洲模式”。但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后,日本百貨店開始進入了一個長達十幾年的衰退過程。在經歷多年持續的衰退之后,日本百貨店頭上的各種光環逐漸褪色。曾經鼎盛一時的日本百貨公司如今難逃改朝換代的衰落命運,由于傳統的家庭式購物概念在日本人眼中已嫌乏味,加上近10年來日本的消費力未見突破,人口又逐漸減少,高盛估計,今年日本百貨業的營業額及利潤仍會繼續下跌。根據日本百貨店協會的數字,業界在1997年的營業額曾超過9萬億日元,但其后跌足9年,至2006年營業額已只剩約7萬億日元。
---------------------------------------------------
公司注冊-
代理注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