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后,樓市調控政策再次出臺,其中明確二手房交易中的個人所得稅將會按照個人所得的20%征收,這無疑讓打算投資住宅的投資者們跌破眼鏡,轉而選擇商業地產,業內人士,商業地產有望繼2011年限購令落地后,再次成為投資者的避風港,市場上的香饃饃。
從商業地產的發展來看,開發商們從起初的商業開發,到現在開始向商業運營轉型,已經由持有經營取代了簡單的圈地銷售。而按開發商的經營模式,則可以分成全部出售、租多售少和只租不售三種形式。特別是限購令實施已來,為了減小調控政策對開發商業績的沖擊,越來多的開發商開始加碼商業地產的投資,租金帶來的良好收益不僅減輕了開發商們短期內財務的壓力,也讓開發商們逐步加大自持商業的比例。
“全部出售”沒保障
相比“只租不售”和“租多售少”兩種較為成熟的商業運營模式,像南坪萬達廣場、天福克拉廣場這樣采取純銷售模式的項目也是有的。業內人士表示,商業全部出售這樣的“一錘子買賣”是商業地產在不成熟階段的過渡產物,一個項目的商業如果全部銷售,項目的品質將無法保證。
例如南坪的萬達廣場,無論區位還是當時開發的品質、規模都非常好,但因為商業全部銷售以后,對后期的運營造成了很多障礙,招商變成了大雜燴、一鍋炒,導致現在的業態較為混亂。同樣遺憾的商業地產案例在全國很多,我們不難總結出這個規律:商業物業一定要自持,這是對項目今后穩健發展的強力保證。
“租多售少”成主流
在重慶,目前一些商業項目除了銷售一部分底商或者是零散商鋪外,越來越多開發商加大對商鋪的自持力。如此考慮的主要因素是自持商業除了較為可觀租金收入外,其物業本身也在不斷增值。
在結束不久的龍湖“金蘋果”計劃新聞發布會上龍湖提到,2012年全年龍湖商業項目的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優于國內50家重點大型商業零售房企3個百分點,租金收入達到5億元,2013年作為龍湖商業地產快速擴張的一年,預計用15年左右的時間將商業利潤占比從不到5%提升至30%。
對于龍湖這種“租多售少”的運營模式,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營銷推廣、統一質量監督,無疑將更有利于商業項目自身的運營。而最近龍湖提出的“金蘋果”計劃,更是率先在國內提出銷售型商業物業“售后服務”理念,將業主從傳統投資模式帶入資產管理模式。龍湖相關負責人表示,正是要突破傳統銷售型商業物業的各種局限,通過專業平臺和職業招商,提供龍湖針對銷售型商業物業的“月嫂”服務,縮短收益的“嬰兒期”,從而更好的為業主創建可持續的雙贏平臺。
“只租不售”更考驗開發商運營能力
自持物業相對于出售型物業而言,其特點是產權為一家公司所有,經營形式主要為出租。從國外以及一線城市發展來看,只租不售非常普遍,并受大品牌經營者的青睞,例如香港和記黃埔在重慶開發的大型綜合性商業項目——重慶大都會廣場,歷經10余年的考驗,目前 仍是重慶數一數二的甲級寫字樓,可見開發商當初的深謀遠慮。
有業內人士指出,并不是所有開發商都適合“只租不售”的運營方式。資金回流周期長、速度慢,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培養才能將商業經營做好,財務策略上也需要保守穩健,而對于目前許多做商業地產才剛剛起步的開發商來講,通過持有租賃物業獲取的經營收入,仍然只是銷售收入的九牛一毛。
同時,“只租不售”的運營模式,也更考驗開發商運營能力。實力不足不強的開發商,若自持比例太高,無疑將對企業自身資金運轉造成壓力,其次,商業的開發與住宅開發完全不一樣,運營團隊、管理上,模式均不同,再次,對于自持物業的商業地產而言,一定要有前瞻性,對整個城市的發展、經濟水平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定位上要找準,方能經營到位。
(來源:365地產家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