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零售終端其實一直在變,因為顧客在變,這種變化,無論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都無從緊要,因為大家都在改變,誰先為誰改變或者說誰先改變自己去適應對方這個問題,已不是重點,重點是改變的本身在紡錘與啞鈴之間轉變,紡錘的兩端,一端是傻瓜式購買或售賣,對品牌與零售終端充分的信任與托付,導購就是消費者最信賴的服飾顧問;另一端就是DIY式購買,這種又分為兩種,一種不論品牌,自己組合搭配成品,物美價廉穿出自我感覺頗好的明星范兒,一種是高端成衣制造,量體裁衣,少數人的尊享。零售終端在顧客的需求氛圍中,迎合著被動變化也好,順應市場主動整改也罷,說道頭來 ,都是因客而變。
先說說傻瓜式購買或售賣,其實是品牌或者商品同質化的另一體現。因為品牌能夠給人以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自于眾多消費者體驗反饋,穿這種品牌的衣服不會有太多的顧慮和品位缺失感,越大牌的衣服這種安全感帶來的滿足感越強烈,不需要自己費腦筋搭配,不需要考慮市場流行,不需要考慮大眾審美,不需要考慮版型色彩,這些品牌都考慮好了,所以,消費者需要品牌,商場需要消費從而需要消費者認可的品牌,而消費者認同度越高,品牌就越集中,同質化就越嚴重,從這一方面來說,商場經營的成功與否,與同質化的程度高低有一定的關聯。而奢侈品品牌就是這種心理依賴與其他心理滿足感的一種極致體現,所以,大家都在爭高端,爭相引進奢侈品品牌,也是因客而變,也是為了市場上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而已。
至于中間的一部分消費者,是消費實力中檔的,收入中檔的,他們的消費也趨于兩極化,上面的勒緊褲腰尖著腳尖往上夠,下面的放下面子放棄品牌尋求低端的款式樣式,相對應的市場,一個求利,一個求量,是長期斗爭演變的結果。對于款式的尋求,如同北京動物園,考得是自己DIY的搭配和對流行時尚的留心把脈。熱衷于DIY的高端消費人群,就會選擇一些高級成衣定制場所滿足自己的服飾控。商場的品類調整,品牌調整,以及經營方式的調整,都是消費者消費行為和心理的變更帶來的被動后果,從應對消費者來說,商場的主動調整從來都是惰性的,這與國情有關,但無論與否,商場都在改變,從買手制被聯營模式取代到現在買手制的漸漸復蘇,從以貨品為主到品牌為主到硬件的升級體量的擴容,這種對于消費者兩極化消費特點的應對,從九十年代末到現在已經漸趨成熟與老練,無論是摩爾的營造周期縮短還是服務到五星級,這種改變犧牲了現在的成本,卻贏得了未來的利潤。
- 該帖于 2013-5-13 10:23:00 被修改過
本主題已被鎖定, 不能回復!
網站簡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ICP證: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