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便利店打響洗牌戰 不少便利店倒閉 
南寧某品牌便利店為走出特色化經營之路,推出便當、三明治等食品。
24小時營業、送貨上門、銷售一些新鮮時尚的商品和小吃——便利店以一種不同于傳統雜貨店的華麗姿態在邕城亮相以后,幾年來一度快速發展。時尚和高姿態為便利店吸引了不少人氣,但隨之而來的成本壓力也日益凸顯,在廣州、上海等地頻繁傳出連鎖便利店關店的同時,近期南寧有不少便利店傳出轉讓的信息,個別連鎖便利店品牌已經倒閉。邕城便利店現狀究竟如何,這一業態將何去何從?南國早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競爭激烈
便利店扎堆出現
5月9日下午5時許,廣西藝術學院的學生小覃從校外趕回學校。因為要忙一個設計,他在教育桃源路口的TODAY便利店挑了幾個蛋糕和一瓶牛奶,打算作為當天的晚餐。廣西藝術學院附近有五六家便利店或小型超市,從路線距離來說,小覃選了相對較遠的那一家店。他解釋,自己舍近求遠,是因為這家便利店既賣蛋糕又賣便當,能充分滿足他當時的需求。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一些年輕人比較青睞一些快消品,便利店應運而生。與傳統的雜貨店不一樣,便利店提供了一些時尚物品和小吃,24小時營業,還送貨上門,對于一些年輕的上班族和學生來說,一日三餐基本上可在這里解決,方便又快捷。
在一些人流量比較大、特別是年輕人頻繁出現的地方,便利店大有扎堆開業的勢頭。例如廣西藝術學院大門兩旁開有4家便利店,彼此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00米,其中有3家是連鎖便利店,另一家是單體店。與其他幾家便利店相比,這家單體店看上去比較老舊,它除了提供食品和簡單的生活用品之外,有所不同的還提供電動車快充服務。
這一路段的鋪面租金并不便宜,一家只有幾十平方米的便利店,月租達到了9000多元,再加上各種人力和水電費等成本,每個月需要數萬元的營業額才能支撐。幾家便利店擠在一條街上,競爭不能說不激烈。“做什么行業都會面臨競爭。”這家單體便利店的店員稱,雖然夾在幾家連鎖便利店的中間,但他們的生意也還不錯。
其實,不僅僅是在廣西藝術學院門口,在南寧市不少人流量較大的街道上,都能看到好幾個品牌的便利店同時存在。這些便利店除了銷售食品和日用品之外,還提供話費充值、生鮮銷售、信用卡還款等類似的業務。
經營不善
不少便利店倒閉
雖然說便利店比傳統的雜貨店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但經營狀況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據外地媒體報道,去年以來,知名連鎖品牌7-11已在廣州關閉十多家門店,全家在上海關閉和調整了至少幾十家店,羅森也由于業績不佳等問題關閉了30家左右門店。內資便利店也沒能幸免于難,在上海,農工商集團下的好德、可的便利店去年頻頻關店,甚至有消息稱農工商計劃至少關掉近百家店。
而在南寧,也有不少便利店倒閉了。網上有不少便利店轉讓的帖子,轉讓者聲稱“有更好的發展,忍痛轉讓”,但實際情況卻沒有那么簡單。記者撥打了一些轉讓者的電話,從發帖人介紹的營業情況當中發現了可疑點,終于有一兩個人說了實話,“我也不瞞你了,確實是經營不善,這個行業難做啊”。
“便利店目前還處于市場培育期,未達到大規模盈利的情況,在中國開店虧損的概率較高。因此總部對加盟商的資質、培訓及選址都極其嚴格。沒有合格的加盟商,我們絕不會輕易開新店。”某品牌連鎖店加盟部負責人說。據介紹,7-11在中國臺灣地區是虧損約7年左右才開始盈利。該負責人說,走過虧損期之后,才是中國便利店大規模以特許加盟店打開市場的時機。
“一些便利店倒閉,或許正說明這一行業正開始洗牌。”某品牌連鎖便利店的一位負責人說,便利店不僅在同傳統食雜店和小超市競爭,相互之間也在搶食。
為了在競爭中勝出,幾乎每個品牌都在尋找自己的特色化經營之路,如美加美品牌在社區的店鋪會兼賣蔬菜水果、TODAY便利店會售賣便當和涼皮等。但并非每家便利店的“特色化經營”都能得到顧客的青睞,某品牌便利店內設有“進口食品”的貨架,但貨架上擺放的進口食品種類越來越少。“進口食品賣不動,很多都已經下架了。”該品牌某分店的負責人說。
何去何從
收縮市場還是繼續擴張
據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由于經濟形勢不景氣以及零售市場整體額度受到電商沖擊的影響,國內不少品牌的一些便利店持續虧損,由此出現了關店潮。
早先,很多連鎖便利店之所以在國內大幅度擴張,主要是想做到一定的門店數之后,謀求上市。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某些品牌的單店即使虧損也要堅持下去,只等上市成功之后,從股市中圈錢來填補以前的虧損。“在國外上市的話審核十分嚴格,而國內股市IPO暫停,這導致連鎖便利店上市之路難行。”有業內人士對南國早報記者說。于是,國內一些品牌連鎖便利店開始收縮市場,將不賺錢的單店關掉。
從南寧范圍來說,各家品牌便利店的經營情況參差不齊,有一個品牌因為經營不下去已經倒閉,有幾家品牌開始收縮開店數。2011年,某連鎖便利店一個月之內曾連續開了8家店,可從去年底到今年以來,這家公司沒有增開新店。“現在整體形勢不好,先保證盈利再說,別老想著擴張的事情。”5月11日,該品牌連鎖便利店負責人說。
在眾多品牌收縮的時候,也有品牌還在繼續擴張。他們的店主要開在繁華的鬧市區,單店月租金平均起來超過1萬元。據介紹,該品牌負責人的思維與那些國內大品牌謀求上市的做法有點類似,想先將品牌形象樹立起來,等國內大型品牌連鎖便利店進入南寧之后將它并購。因此,該品牌雖然有些單店一直虧損,但還在苦苦支撐。
對于今后的發展趨勢,有業內人士認為,連鎖便利店原想消滅傳統雜貨店搶占市場份額,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自身實力以及經濟大環境等方面的原因,便利店與雜貨店共存這種形態或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畢竟各有各的優勢和生命力。
(廣西新聞網 記者 吳欣 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