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家機械企業退居后,許多同行業紛紛邀約加盟,近十年的打工生涯,讓我學會了適應環境,學會了如何擇機而動,更讓許多同行的朋友驚奇為什么我不但能每年都會給企業提升業績,而且還能在復雜的人事關系里游刃自如或者主動退讓避讓。所以,每每看到聽到許多和我一樣的經理人跳槽頻繁,每每聽到看到許多企業的老板抱怨所聘對象好高騖遠,不覺心生感慨,
如何能真正發揮雙方的優勢,共同培育品味高尚的具有影響力的企業文化,打造一支狼性的企業團隊,不僅讓企業在變化多端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而且你能成為企業所有者相信的得力助手或者精明強干的領導者,下面整理幾條心得與大家分享,只為舉一反三,拋磚引玉。
1、言過其實,過分包裝。 大凡跳槽者,往往把自己打扮成能拯救企業成功的大師,忘記了實際上自己就是一個打工者,在這個圈子里,真正能有血緣關系的是老板和他的親屬,因為老板不會白白讓你坐享其成,空手套白狼。所以,你千萬不要誤認為自己是這個企業的救世主,即使干得再好,老板也不會把企業或者一個關鍵部門完全交給你,任你去指揮調動。應聘者要清楚自己在企業所處的血緣關系。另外,沒有業績就沒有發言權,而真正能看到業績的也需要一年后,在這個磨合的過程里,許多跳槽者都會被企業各種勢力所困擾,不知道以柔克剛的為人處世方式,導致結局就是短暫的個人包裝被無情打的破損,不但讓企業所有者失望,更讓自己無奈而退。
當然,有很多應聘企業也把自己宣傳的冠冕堂皇,不但許諾應聘者各種誘惑力很強的物質經濟條件,更是對經營管理承諾給予大刀闊斧的政策。但是,應聘者到了企業后才知道,事實與應聘者所說的以及自己想象的大相徑庭。現在幾乎所有的企業都以企業所有者為核心,以親戚、朋友為主要載體組建成管理團隊,應聘者一旦進入到企業的管理中樞,要想重建新的經營管理體系,改變其原有的一些作為和思路,就不可避免地會損害部分企業元老成員的既得利益,因而勢必在企業中會形成一種敵對的強大勢力,導致做事越多,過錯越多,最后還真的不如那些
做的不如說的、說的不如吹的,吹的不如打小報告的人,結局只能是兩手空空地黯然離去。 如今跳槽已經成為企業間一件極其正常的事情,心態浮躁的市場狀態下更是普遍,要打造一只完美的團隊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數學命題。許多精明的企業老板都懂得一個規律:
企業80%的利潤是由20%的人才創造的,所以,
優秀的企業領導者都會愛惜珍惜得到的人才;同樣的道理,
優秀的應聘者也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環境,盡職盡責干好本職工作。只有這樣,雙方才能達成默契,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舒適的工作環境。
2、急于求成,好高騖遠。 許多應聘者都有一個共同致命的弱點,進入企業后急于求成,好高騖遠,特別是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實施徹底的改革。他們初到企業后,老板雖然滿口答應讓你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要做到新官上任三把火,到了基層才發現阻力重重。企業所有者對聘請的所有人都是期望值過高,希望他是個德才兼備的全才,難以容忍應聘者在知識技能或為人處世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作為應聘者應該理解。但是,不能因為老板對你的期望值高了,你就不顧一切,獨然行事,你要考慮你要做的事情成功率能有多大,否則,
大刀闊斧后,斧頭一定會砍向自己的頭顱,結果自然是一敗涂地。另外,你還要注意老板對你是不是真正的因才施用,如果不能根據你的職業能力準確地授權和支持你角色職能和職責,也就是說你對所轄部門沒有運用的控制權,且老板往往會在幕后操縱和干涉重大管理事務,那么,應聘者名義上被委以重任,實際上有名無實,有職無權,成了被推讓上前臺的擺設,這樣,你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是望洋興嘆,落魄而去。
3、脫離團隊,孤軍奮戰。 很多企業應聘人才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幫助企業脫困的權宜之計,他們在聘請人才時時的功利性動機明顯,總希望以最少的成本和最短的時間得到最大的收益,企業所有者在保持自己對整個企業控制的同時,要求應聘者在短期內帶來豐厚的利潤,應聘者雖然擁有經營管理的專才,但要在短期內取得企業所有者所希望的實質性成效顯然存在困難。但是,為了快速達到企業所有者的意愿,應聘者往往不顧實際情況,在沒有完全和所處的團隊磨合好的前提下,在沒有完全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下,對下屬發號施令,而下屬對應聘者如果有抵觸情緒,那么他就會把能做的事情不做或拖延去做,甚至故意做的出差錯,導致企業所有者對應聘者的不滿日益增加,從一定程度上說,這就叫脫離團隊,孤軍作戰,仔細想一想,如粗的行事魯莽,判斷失誤,結局就是企業所有者要么直接將應聘者解雇,要么制造矛盾逼迫應聘者自動離職。
4、格格不入,難融其內 企業所有者引入的招聘人才,由于原有企業成員根深蒂固的排斥觀念使得他們一下子難以得到重用。雖然進入了企業管理層,但本質上在原企業眼中仍然是一種打工者的角色,從而導致雙方難以形成密切和融洽的互信關系。企業所有者總是挑剔對方不按照企業的思路去做,而應聘者也覺得自己總是受到這樣那樣的限制而無法施展抱負,時間久了,這樣的碰撞和磨合在不斷的工作過程中不斷發生,如果雙方不能求同存異,那么工作勢必無法繼續進行下去。其實,真正制約企業擴展速度的是企業內部人的融合,人的融合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相互之間信任建立的過程,需要老板推動和協調,老板對應聘者的信任和支持是公司發展的主要動力,更決定著企業的發展速度和企業的不斷壯大規模。因此,
應聘者再介入企業之前,一定要摸清了解他們的企業文化,了解企業所有者的用人之道,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5、行事武斷,離心離德。 應聘者進入企業后,首先你要
擺正位置,位置決定一切,一定要切記,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不論是企業還是應聘者本人誰都希望有個穩定和諧的氛圍,有個通情達理的好領導。應聘者和企業的關系要有共同成長的愿望,共同分擔痛苦,分享快樂,并愿望付出成長的代價。事實上,很多應聘者不是這樣想的,也不是這樣做的,他們進入企業后,感覺能耐比所有的人都大,本事比所有的人都高,因此,往往做事不顧后果,不切合實際,為所欲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希望所有的人都要圍繞著自己團團轉,如果誰稍有不慎,他就不顧場合,武斷地批評指責,最后導致團隊離心離德。
優秀的應聘者都懂得他和企業和團隊之間關系,這就像談戀愛一樣,愛了,就得把自己交出去,沒有這樣的心胸,還老想著如何控制下屬或者同事,意氣不相投,心不往一處想,勁難往一處使,那怎么會有什么好結果呢。
6、說三道四,兩面三刀。 有些應聘者總是用自己認為成熟的方式處世,在眾多的場合里見風使舵,不管事情對錯,順從強勢一面,有的欺上瞞下,登什么場使什么招,對待異己什么坑人的手段都耍得出來,而在于己有用的人面前裝成謙謙君子,還有的老于世故、故玩深沉,為人處事兩面三刀,令人有高深莫測之感,這樣做的下場是害人又害己。應聘者要牢記必須時時刻刻務實的價值觀念,積極的人生態度、穩重的工作方式,要懂得和諧共處才是最關鍵的所在。那些凡事均圍繞自己利益這個軸心運轉,是具有嚴重的欺騙性和虛偽性,萬萬使不得。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很大程度上是磨礪出來的,成熟的人對于誘惑謹言慎行,對于挫折坦然面對、積極克服。如果在是非面前沒有敏捷、堅毅、正確的決斷,在大是大非上把握不住自己,都不是真正成熟的表現。所以,
不管在任何場合都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堅決杜絕那些那些號召性、表態性、要求性的語言,堅決反對只是裝裝場面,自己想干什么照常干什么的事情發生。有句古話說得好,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時間長了,露出真面目,自然而然地就會被企業所有者唾棄。 7、貶低他人,抬高自己。 有的應聘者為了自己能得到企業所有者的信任,或者是當別人已經超過了自己的時候,他們便想方設法地貶低別人,以達到自己心理的平衡。表面上貶低別人的目的是為了抬高自己,但更多的時候其實是適得其反,因為大多數有理智的人是不會只聽片面之詞的。在工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看到別人的優點,我們應該要虛心地學習,當別人有缺點的時候,有修養的人不應該以此為把柄攻擊貶低他們,因為這種既不實事求是,也不光明磊落的為人處世方式,或許能引起激烈爭論的導火索,或許會種下不堪設想的禍根。應聘者要知道工作中人與人相處產生矛盾是難免的,大可不必為每件事都耿耿于懷,那樣的話,就會被這些瑣事拖累的筋疲力盡。再者,一個人如果淪落到背后想盡辦法貶低別人,企圖將別人打趴下,甚至是惡意**,那只是小人的舉動,為人所不齒。在與他人產生矛盾,面對他人的敵意態度,要從容面對,力爭化干戈為玉帛。所以,應聘者更應該明白兩點,一是贊美別人,就是抬高自己,貶低別人不僅影響自身能力的發揮,最終影響的還是自己的命運;二是貶低別人,其實就是貶低自己,只有時刻給自己敲響警鐘,才能讓自己的職業道德始終保持在正確的方向上,平和地面對他人,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而
貶低別人的人,最終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8、孤陋寡聞,陶醉自我。
有的應聘者來到一個新單位,往往以自己以前在大企業為倨傲,從心里看不起新企業的人,這種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孤芳自賞的人,也許確實存在某些長處或優點,但由于沾沾自喜,不愿作進一步的努力,長處和優點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一個人如果對自己過分的沉湎于自我分析,就有使自己脫離現實、自我孤立的危險。所以,應聘者在新單位要做到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拋棄從平面看問題的工作方式,多從立體的,多層次、多側面的了解問題,克服盲目自負。要知道走出誤區并不是最終目的,不斷發展自我才是創新的目標。一個人要有自知之明,在觀念上要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學會創造是指思維不斷適應時代的潮流,永遠充滿活力,善于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的根本。要給一個科學的標準去衡量自己,比出目標;與自己的過去比,比出進步,比出自信。其實,應聘者必須注意的是人生的定位不是一次能完成的,總是在不斷的再定位中發展,才會逐步接近屬于自己的完美。
9、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所有的人都知道掩耳盜鈴的故事,鐘的聲音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個人的主觀意識為改變。工作中做人做事都要光明正大,千萬不可以做那些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事情,世界上的萬物也都是客觀存在的,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采取閉目塞聽的態度,這是自欺欺人,終究會自食苦果。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當你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不要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想想別人看到你的舉動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如果已經決定要做的事情,至少應不損害別人的利益,才能被人接受。掩耳盜鈴擋住的是自己的耳朵,自欺欺人蒙住的是自己的雙眼。唯有品德完善,實事求是,光明磊落的人,才會受到社會的尊重。自欺欺人,掩耳盜鈴,最后的結果在害人的同時,也在害著自己,自然也就失去了人格。每一個應聘者都要從我做起,以真誠為做人之基,立身之本,實事求是地的面對,把自己的身心修養成完善的境界,使之心大量寬,做到這些,私心、私欲自然就會拋棄,自欺欺人的事也就會隨之消失。只有放下掩耳盜鈴的態度,敢于找出問題,才能真正歷練心靈。
10、抱怨工作,態度消極。
有的應聘者到了新單位一段時間后,會在不知不覺中抱怨上級對工作過多干預,下屬工作態度不積極,工作不配合,認為自己的職責和上級下級之間所要做的工作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抱怨的現象,就容易生氣,悶悶不樂,斤斤計較。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做人要高境界、有度量,為人處事要寬容、諒解、謙讓,不計較眼前得失和個人榮辱,胸懷大志,志存高遠,用自己那顆豁達平常的心去看取世間的一切,得失不計、寵辱不驚,要有一種超然的態度,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不能心浮氣躁、隨波逐流、急功近利。要能夠始終保持一種持之以恒、力學篤行,認真做事、本分做人的平靜心態。一個團隊中如果經常有人抱怨,勢必會影響其他人的工作積極性,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時候還會削弱團隊的士氣,導致工作效率急遽下降。應聘者如果用豁達的心態來對待工作,把抱怨的時間用來好好工作,那么,肯定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成果。抱怨決不是好事,它不會帶來多少正面的效益,與其整日抱怨,還不如分析現實,正視困難,自覺加入到解決不足的工作中去,也許你能比不抱怨的人更有見解。無論何時何地,應聘者千萬不要抱怨,要以積極的態度投入生活,只有這樣,才會逐步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綜上所述,企業所有者與應聘者之間的合作困境,問題并不僅僅出在哪一者單方面,雙方之間必須建立起溝通、承諾、授權和信任,建立起休戚與共的關系,建立一種尊重、坦誠基礎上的融合。當雙方產生矛盾或不暢時,需要彼此反省自己,使企業所有者提供廣闊的平臺,應聘者在這個平臺中發揮真正的作用。如此建立一個共同點,命運點,就一定會為企業現代化、規范化的騰飛發展添磚加瓦,構筑企業堅固的根基。
摘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