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制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后果自負!)
在電商們于“光棍節”賺到盆滿缽滿之后,百貨實體店再也坐不住了。近日,百盛、太平洋、二百永新、正大廣場、港匯、匯金百貨等啟動冬季大促銷,甚至有業者采取犧牲毛利的“新品打折法”攬客。最令人咋舌的要數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巴黎春天使出滿規定消費額就送iPhone 5的“狠招”。通過各種促銷手段,以期達到提升業績的目的。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電商的崛起,不但打破了傳統零售的價格體系,同時也使得傳統零售季節性、時期性的淡旺季變得更加模糊。面對電商強勢的競爭,百貨業艱難生存,百貨業必須要通過變革以謀求發展。
轉變經營模式,是百貨謀得長期發展的根本。長期以來,百貨業“坐地為王”,干起地主收租的事。聯營的模式不但削弱了百貨業的零售經營能力,同時造成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在人工、租金成本上漲的當下,百貨業已無價格、經營方面的競爭優勢。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把控消費者需求,推進聯營轉自營是百貨業的必選之道。
改變市場定位,推進差異化、特色化競爭。目前,電商與百貨、百貨與百貨、百貨與購物中心等其他業態之間的競爭,產品同質化極其嚴重,價格競爭成為互相之間最直接、最慘烈的競爭手段。百貨業若想在競爭中謀求生存,可以從產品的差異化著手,通過不一樣的定位,切入細分市場,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的競爭。
研發生產自有品牌,提升毛利水平。自有品牌的研發生產是百貨業最有效的市場競爭手段之一,它不但是產品差異化競爭的方式,同時也能提升百貨業的毛利水平。百貨業可以通過在充分掌握消費者需求和喜好的基礎上,推進自有品牌的研發生產,做到產銷一體化,縮短中間環節,既滿足了消費者需求又提升了產品毛利水平,進而實現競爭實力的有效提升。
前瞻網發布的《2013-2017年 中國超市零售行業領先企業經營分析報告》指出,電子商務的崛起與快速成長,給傳統零售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無論是在價格體系上、經銷渠道上還是在銷售淡旺季節上都給傳統零售業帶來了變革。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百貨業必須要通過深刻的變革,才能實現長遠的發展。
資料來源:前瞻網《2013-2017年 中國零售業信息化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百度報告名稱可看報告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