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商亞貿轉型時尚百貨 引進一線品牌200余個 
從“元老”蝶變“新貴”
從地鐵二號線寶通寺站B出口踱步而出,武商亞貿廣場光彩熠熠的外立面映入眼簾,顯得時尚而璀璨。17年來,亞貿廣場,這個街道口地段的“元老級”百貨商場,通過對品牌結構、服務方式、消費環境不斷更新升級,如今已蝶變成為街道口商圈領軍力量。
武昌現代商業的開拓者
回顧武昌現代商業發展史,“亞貿”是繞不開的兩個字。
1996年12月28日,亞貿廣場落戶街道口,打破中南商業大樓在武昌一家獨大的地位。開業5年,亞貿便躋身全市商界四強、全國商界50強,累計實現銷售29億元,商場單體銷售在全市排名第二,僅次武廣。2002年9月12日,武漢商界老大武商集團與武昌商界“黑馬”亞貿廣場實現“強強聯手”,武商亞貿廣場就此誕生。
開業初期,武商亞貿廣場繼續保持“亞貿”原有的經營特色,定位上以“中檔為主、高低補充”的大眾消費為主,商品、環境,還有整體氛圍、服務水準,都應該力求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武商亞貿在街道口的崛起示范效應顯著,2003年、2005年,群光廣場、新世界百貨相繼入駐街道口,街道口商圈初步形成。競爭激烈,作為武昌現代商業的開拓者,武商亞貿廣場不斷前行,呈雙子星座的裙樓結構氣勢磅礴,匯集了麥當勞、肯德基、凱威美食城、日本料理等快餐行業,五星級影院、婚紗攝影、美容院、保齡球館等休閑娛樂行業,形成了集購、吃、玩為一體的“一站式”大型多功能購物中心。
三“新”實現時尚百貨轉型
“中檔為主、高低補充”,時間來到2006年,武商亞貿人對于這一定位開始有了新的思索:大而全的商品定位,打造出的仍然只是大眾百貨,沒有自有風格,就沒有核心競爭力。2009年,斥資2000多萬元升級改造的武商亞貿廣場全新亮相,正式宣布它由大眾百貨轉型為時尚百貨。
三年間,武商亞貿的轉型體現為三個“新”,新品牌結構、新服務方式、新消費環境。
品牌結構上,武商亞貿奉行國際二線加國內一線的品牌引進策略,共引進一線時尚品牌200余個,淘汰280個中低端品牌,品牌更新率高達80%以上,三大主題館黃金珠寶館、青春少女館及時尚休閑館,香港SASA化妝品店、屈臣氏等一流化妝品牌集體扮靚,半秋山西餐廳、倉橋家料理等著名餐飲店前來助陣。
服務方式上,武商亞貿推出的“三聲”服務準則,即“顧客來店有迎聲,離開有送聲,接待時有介紹聲”是每一位員工遵循的行為準則。不斷加強與VIP的信息溝通,完善VIP后臺數據庫建設,將VIP客戶服務精準到人。武商亞貿堅持品質管理,打造高效管理團隊,以特色服務拉動消費群,提升服務能力。
消費環境上,武商亞貿對整個賣場布局重新規劃,跳空式中庭退出歷史舞臺,一樓暗灰色的地磚換成了高檔靚麗的淺黃色大理石,二至四樓的動線地磚更換成了白色高檔瓷磚,天面、柱頭進行了重新裝飾,賣場通透燈光閃亮。
調整之后,武商亞貿廣場的核心競爭力在哪?答案是成熟女裝。相關人士表示,經過近幾年的淘汰調整,武商亞貿成熟女裝的品牌不斷升級,小品牌、漢派品牌越來越少,國內外知名女裝品牌紛紛入駐,銷售規模較調整之前翻了3倍。
四大理念打造現代化百貨
服務至上 以人為本
為更好的服務廣大消費者,亞貿不斷提高營業員的服務質量和營銷技巧,加強一線員工職業技能和服務水平,實施推己及人的“感悟式服務”,通過“換位”思考和與消費者的深入接觸,體驗和感悟消費者需求,與消費者心靈融通,準確把握顧客的消費需求。
加強產業整合
打造江南時尚生活圈
亞貿不斷加強與各行業間的溝通與融合,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高附加值的服務,打造出中南商圈首屈一指的集餐飲、娛樂、影城、SPA、時尚造型等多功能項目于一體的大型購物中心。同時亞貿積極拓展異業聯盟,跨界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時尚生活方式。
以文促銷 文商并舉
亞貿通過加強文化活動推廣,打造亞貿特色的節日文化,推出各種時尚個性主題活動。同時注重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塑造亞貿全新的企業形象。注重個性化經營和文化內涵的提升,實現文化活動與商品促銷無縫對接,為顧客創造愉悅的購物體驗。
整合資源
創新戰略伙伴關系
亞貿不斷更新經營思維,學習借鑒中高端品牌的運作模式,重新定位與品牌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掌握現代企業的談判技巧和溝通手段,實現商場、品牌資源、人員配置、目標客群的最佳融合。亞貿始終秉承與品牌合作雙贏的經營理念,將服務好供應商作為亞貿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工作,視其與服務顧客同等重要。
(長江日報 劉智宇 周芳 攝影/李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