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在线视频_正在播放91_精品视频999_成人国产精品视频_wwwjizz欧美_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當前位置: 聯商論壇 → 貼子
'+menustr+ '
');" value="發 帖">
閱讀:[]   跟帖:[2]  

主題:商務部:2012年度零售業發展報告

 
xuli

 積分:804  金幣:441
 發表于 2013-07-10 10:36 | 只看他
樓主
商務部:2012年度零售業發展報告

  第一部分 零售業發展情況

  2012年是中國零售業積極應對經濟環境和市場變化,行業繼續保持良好增長勢頭,銷售額進一步提升,從業人數持續增加,營業面積繼續擴大,各類渠道差異化、品牌化發展。

  一、總體規模

  (一)企業數量穩步增加

  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歷史數據及商務系統典型零售企業數據測算,2012年全國零售業經營單位達2354萬個,比上年增長6%。其中大中型法人企業2.22萬個,較上年增長6.7%;小微型及個體戶單位2352.2萬個,較上年增長6%。

  表1 2012及2011年全國零售業經營單位數

  單位:萬個

  20122011增速

  大中型2.222.086.7%

  小微型及個體戶等2352.22219.16.0%

  總體2354.42221.26.0%

  (二)銷售額平穩增長

  據測算,2012年全國零售業實現銷售額16.17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4.1%。其中大中型法人企業實現銷售額6.6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小微型及個體戶實現銷售額9.51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4.4%。

  表2 2012年全國零售業經營單位銷售額及增速

  單位:萬億元

  20122011增速

  大中型6.665.8513.8%

  小微型及個體戶等9.518.31 14.4%

  總計16.17 14.1714.1%

  從不同規模企業占比看,大中型企業實現的銷售額占41.2%,小微型及個體戶占58.8%。

  分區域看,東部地區企業銷售額占全國比重高達64.5%,中、西部企業銷售額比重分別為24.8%、10.6%。

  

 

  (三)從業人數繼續上升

  據測算,2012年末全國零售業從業人數為6134萬人 ,其中大中型企業從業人數為468萬人,比上年增長3.0%;小微型及個體戶從業人數為5666萬人,增長4.3%。在全部從業人員中,大中型企業從業人數占7.7%,小微型及個體戶從業人數占92.3%。

  表3 2012及2011年全國零售業經營單位從業人數

  單位:萬人

  2012增速占比

  大中型4683.0%7.7%

  小微型及個體戶等56664.3%92.3%

  總計61344.2%100%

  (四)企業營業面積擴大

  據測算,2012年全國零售業企業年末營業面積為7.5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其中大中型企業2.34億平方米,增幅為14.7%;小微型企業為5.16億平方米,增幅為4.0%,擴張步伐明顯慢于大中型企業。從營業面積構成看,大中型企業占比為31.2%,小微型企業占68.8%。

  表4 2012及2011年零售業法人企業年末營業面積

  單位:億平方米

  2012年增速比重

  大中型2.34 14.7%31.2%

  小微型5.16 4.0%68.8%

  總計7.5 7.0%100.0%

  二、效益與效率

  (一)利潤額增長但利潤率小幅下降

  1.營業利潤小幅增長

  據測算,2012年企業營業利潤比上年增長3.6%,其中大型企業增長3.8%,小微型企業增長0.6%,而中型企業營業利潤有所下滑。影響利潤的主要原因是房租和人工成本上升較快,平均增幅在15%以上。

  表5 法人企業營業利潤增速

  營業利潤增速

  大型3.8%

  中型-0.6%

  小微型0.6%

  平均3.6%

  2.毛利率有所下降

  據測算,企業銷售毛利率為15.6%,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其中大中型企業為16.43%,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小微型企業為14.17%,比上年下降1.03個百分點。

  3.凈利潤率略微下降

  據測算,企業凈利潤率(營業收入利潤率)為2.46%,較上年下降0.19個百分點。其中,大中型企業為3%,比上年下降0.42個百分點;小微型企業為2.27%,比上年下降0.28個百分點。

  (二)平效穩定,勞效小幅提升

  1.平效與上年基本持平

  2012年,零售企業平效為13855元/平方米/年,比上年下降0.5%。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為14590元/平方米,中型為8201元/平方米;從增速看,大型和中型企業平效下降近1%,小微型企業平效提高3.5%。

  2.勞效小幅上升

  零售企業人均勞效為845394元/人/年,比上年提高2.1%,表明銷售額增長快于從業人員增加,人均創造的銷售額在提升。其中,大型企業人均勞效較上年提升較快,為2.7%,明顯快于中型和小微型的增速。

  3.流動資產周轉率小幅提升

  2012年法人企業流動資產周轉率為2.4次,比上年有所提升。其中大型企業為2.5次,增幅為2.8%;中型企業為2.1次,增幅為2.4%;小微型企業為2.0次,周轉速度下降。

  三、行業貢獻

  零售業在便利人民生活、促進居民消費、引導生產發展等方面發揮出日益重要的作用,為拉動經濟增長、擴大社會就業、增加財稅收入做出了積極貢獻。

  據測算,2012年末全國零售業從業人數為6134萬人,占第三產業從業人數27690萬人的22.2%,占全國從業人員的8%。2012年零售業新增就業人數160萬人,占第三產業新增就業人數的39.2%。

  2012年零售業實現增加值1.9萬億元,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占GDP比重為3.7%,對當年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9%。

  2012年零售業實現稅收3844億元,占第三產業稅收收入的比重為6.9%,占全國稅收收入的比重為3.4%。

  四、各類業態發展情況

  (一)業態結構

  1.專業店創造行業1/3強的銷售額

  從銷售額分業態構成看,專業店占比最高,達37%,作為主要業態之一,占比連續多年超過1/3;專賣店占比為21%,近幾年呈小幅上升態勢;百貨店、超市、大型超市分別為14%、11%、9%;便利店占比最小,僅2%。從銷售額占比變化看,百貨店、專賣店、超市業態較上年有小幅提升,大型超市、專業店則有小幅下降,便利店相對穩定。

  

 

  圖3 2012年銷售額各業態占比及較上年增減情況

  2.專業店、百貨店和專賣店占據行業近八成的營業面積

  從營業面積的業態分布看,2012年專業店占比最高,達38%,其次為百貨店和專賣店,占比分別為21%和17%,三者之和超過70%;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分別為9%、9%、3%。從占比變化看,便利店變化相對較大,比2011年上升1.6個百分點,說明便利民生的社區網點發展步伐加快。

  

 

  圖4 2012年營業面積各業態占比及較上年增減情況

  3.專業店和專賣店是吸納就業的兩大主力業態

  從業人員分業態構成中,專業店占比達40%,專賣店占19%,百貨占11%,超市占11%,大型超市為8%,便利店為4%。從占比變化來看,超市業態占比比上年下降1.9個百分點,專賣店較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圖5 從業人數各業態占比及較上年增減情況

  (二)各業態效益與效率

  1.百貨店、便利店和專賣店毛利水平較高

  從各業態銷售毛利率情況看:便利店毛利率為17.3%,百貨店17.5%、超市14.5%、大型超市12.4%、專賣店17.0%、專業店13.1%。除便利店較上年提升0.8個百分點,其余業態銷售毛利率均出現不同程度降低。

  2.專賣店凈利潤率高且保持上升勢頭

  根據典型企業數據分析,專賣店凈利潤率(營業收入利潤率)水平最高,為4.15%;大型超市、超市和專業店較低,分別為1.3%,2%和2.15%。與上年比較,便利店凈利潤率水平收窄1.05個百分點,大型超市、專業店、超市分別收窄0.2、0.35和0.4個百分點,專賣店則上升0.2個百分點。

  3.專賣店、便利店和大型超市費用率較高

  各業態中,專賣店營業收入費用率最高,達18.1%,便利店、大型超市收入費用率明顯高于各業態平均水平,分別為15.9%、15.6%,其他依次為超市、百貨店、專業店。與2011年相比,便利店、專賣店費用率呈上升趨勢,其他業態費用率均有小幅下降。

  4.專業店和專賣店平效遠高于其他業態,超市平效偏低

  分業態看,專業店和專賣店平效較高,分別為21001元/平方米和22876元/平方米;超市平效最低,僅為9631元/平方米。與上年比較,大型超市、超市、便利店平效分別增長7.1%、7.1%和7.2%,專賣店有小幅下降,百貨店、專業店下降幅度較大,分別為12.9%和8.3%,說明2012年百貨店和專業店銷售額增長幅度明顯滯后于營業面積擴張的速度。

  5.便利店、超市勞效不到專賣店和百貨店的一半

  2012年便利店和超市勞效分別為353438元/人/年和379845元/人/年,而專賣店和百貨店高達1178184元/人/年和1167598元/人/年,超過便利店和超市勞效水平1倍以上。與上年相比,便利店人均勞效較上年提升較快,為4.6%,其次為超市3%,專賣店為2.6%,大型超市、百貨店提升相對較慢,分別為1.9%和2.0%,而專業店勞效則比上年有小幅下降。

  第二部分 零售業發展特點及主要問題

  一、行業發展主要特點

  (一)網絡零售繼續高速增長,實體零售加速調整

  統計顯示,2012年國內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31萬億元,同比增長67.5%;占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23%,比2011年提高近2個百分點。截至2012年底,國內B2C、C2C與其他零售電商模式企業數已達24875家,較2011年增加4125家,增幅達19.9%。同時,網絡購物交易平臺開放化程度更加明顯,向追求全品類覆蓋的綜合性平臺以及專注細分市場的垂直類平臺兩個方向演進,自營網站逐漸向第三方平臺發展的態勢也較明顯。

  網絡零售經營范圍從最初標準化的圖書音像、家電、數碼3C,到服裝鞋帽、日用百貨,再到家居、食品甚至非標準化的生鮮商品。網絡零售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實體零售企業的市場份額。以全國連鎖百強為例,2012年連鎖百強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比重下降的情況。傳統零售企業正在經歷全面而深刻的調整與變革。

  

 

  另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統計,2012年81家大中型百貨零售企業銷售總額2282.7億元,同比僅增長8.92%,比2006年至2011年百貨行業銷售年均16.5%的增長率明顯下滑,一些傳統百貨商店甚至演變為人們只看不買的“體驗地”、“試衣間”。

  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傳統零售企業紛紛“觸網”,傳統零售企業大規模進軍網絡零售成為2012年零售業最為突出特點。越來越多的傳統零售企業加大對線上渠道的運營力度,部分企業加強了對自有電子商務平臺的投資。在連鎖百強中,2012年傳統零售企業已有62家以不同方式開通了網絡零售平臺。盡管從總體看傳統零售商網絡零售規模尚小,2012年網絡零售額約為350億元,在全國網絡零售整體規模中所占比例較低,但從長遠看,傳統零售商通過調整優化、融合發展,將會在網絡零售業務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

  (二)零售渠道下沉,經營網絡向“三四線城市”擴展

  近兩年,一、二線城市零售業競爭日趨激烈,一些區域零售市場趨于飽和,單店銷售增長難度加大,經營成本大幅上漲,租金和人工成本顯著增加等方面因素疊加,零售企業在一、二線城市擴張的速度明顯放緩;而三、四線城市需求潛力較大,租金和人工成本低,經營效益和效率一般好于一、二線城市,加之國家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及一些地區相繼出臺有關優惠政策,加快了零售企業向三、四線市場發展的步伐,一些大型連鎖企業紛紛向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延伸渠道,在縣鎮及鄉村設立零售網點明顯增加。2012年連鎖百強企業在一二線城市門店數量平均增幅僅2%,平均銷售增幅為6%,而在三四線城市上述兩項指標分別高達17%和18%,零售企業在三、四線城市擴張步伐加快。

  (三)部分企業探索轉型,終端作用有效發揮

  2012年,應對成本提高、市場日益飽和、消費者習慣轉變以及網絡零售高速發展帶來的挑戰,零售企業積極推進傳統經營模式轉型:一是加強精細化管理,采取多種措施增收節支,包括健全預算管理、激勵機制、優化商品結構等,從而提高整體經營績效。二是尋求供應鏈變革,例如,超市企業努力進行基地直采、開展農超對接、推出自有品牌等方面的實踐,零售商和供貨商通過加強合作,樹立共同目標,通過整體供應鏈效率提升降低費用,增加各方利益。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開展農超對接的大型流通企業已達800多家。這些轉變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零售企業過度依賴通道費的情況,使增長方式逐步從以追求規模為主的粗放型擴張,向注重效率和效益提升的精細化管理方向轉變,對帶動流通效率提升,引導生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四)外資零售在調整中穩步發展

  外資零售企業在我國發展大致經歷四個階段:2000年以前是集中進入期,2000年-2004年是穩定增長期,2004年-2008年是快速發展期,2008年至今為外資的調整期。調整原因,一方面與內資企業一樣,面臨激烈的競爭和高企的成本;另一方面,在國內零售企業快速發展,經營模式、管理理念、商品結構等方面與外資差距大大縮小的情況下,外資企業所專長的開大店、一站式購齊模式,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逐步下降。

  2012年盡管出現個別外資企業退出中國市場的情況,但外資零售總體發展勢頭良好。2012年,全國零售業新設立外資投資企業321家,實際利用外資19.1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46%。外資零售企業發展速度仍然快于行業平均水平,并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業態相對集中。大部分外資企業專注于某一種業態,在一個專業領域內精耕細作,例如大型超市業態中,無論是店鋪數量還是銷售規模都顯現出一定優勢。二是單店效率高。外資大型超市單店銷售均在3億元左右,仍高于內資企業單店銷售水平。三是注重戰略布局。在全面擴張的同時注重實施區域優勢戰略,即在某一區域內集中開店,在物流、總部功能等方面形成優勢,然后再向外擴張。

  (五)加強技術應用,現代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隨著科技進步特別是電子商務高速發展,零售企業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物流技術等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零售業的現代化程度加速提升。

  一是連鎖化步伐進一步加快。據測算,近5年來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6%以上,2012年這一比例約為19%,比上年提高約0.3個百分點。

  第二,管理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目前,已有80%的大中型零售企業采用了計算機管理,70%以上的連鎖企業建立了前臺POS(pointof sale銷售點終端)銷售時點系統和后臺MIS(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 管理信息系統)、ERP(Enterprise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53%的企業使用了辦公自動化系統,89%的企業使用了財務管理軟件系統,30%的企業率先進入了商業自動化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和網絡信息化技術相結合的數字化管理系統集成階段。

  第三,POS刷卡消費比重逐步提高。2012年,法人企業通過POS刷卡銷售額比重達11.6%,占整個零售業銷售額的9.3%,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第四,物流配送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提高。第三方物流配送力量不斷加強,據典型企業數據,2012年零售業法人企業第三方配送率為37%,較上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

  二、各業態發展特點

  (一)便利店加速發展

  近幾年,便利店銷售額、營業面積和從業人數在零售業中所占的比重很低,約在2~4%左右。2012年,便利店企業在經營中充分利用區位便利和門店數量多的優勢,不斷擴展延伸服務,出現較快增長勢頭。

  一方面,將銷售實體商品和提供服務性商品相結合,提供話費、水電費、煤氣費等代繳,影印、傳真、快餐、熟食、代售報刊、送貨上門等便民服務,極大地方便了周邊社區居民和上班族,促使2012年便利店零售額增長20%以上,占比提高0.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除部分便利店自身開始發展網絡零售外,大部分便利店利用其網點分布密集及離居民住宅區近的優勢及便利性,與網絡零售商進行資源整合,進行站點拓展,推動營業面積比上年增長27%,占比提高1.6個百分點。

  (二)專賣店發展勢頭良好

  專賣店成長為零售業態中的第二主力業態,2012年其在零售業銷售額、營業面積和就業人數中的比重均在20%左右,其銷售額在零售業銷售額中的比重較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同時,專賣店的毛利率、凈利率、平效和勞效水平在所有業態中均為最高,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三)專業店銷售下滑

  專業店以其在某一大類商品中種類豐富,兼具商品的“寬度”和“深度”而廣受消費者歡迎,近幾年家電、3C、化妝品、服裝等專業店一直保持較快增長。目前,專業店無論在零售業銷售額、營業面積還是就業人數中的占比都在37%以上,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受網絡零售沖擊,傳統實體專業店銷售增速有所放緩,2012年專業店銷售增幅僅為5%,在整個零售業銷售額、營業面積和從業人數中的比重分別下降1.4、0.8和0.8個百分點。

  (四)超市、大型超市競爭加劇

  超市業態經過近年持續快速發展,市場接近飽和,近兩年超市和大型超市在零售業銷售額、營業面積和就業人數中的比重基本穩定在20%左右,加之快速消費品價格持續高漲以及加強預付卡管理等方面原因,超市業態發展速度放緩,同質化競爭十分激烈。

  在此形勢下,部分超市開始轉變經營,一改原有的出租經營方式,將生鮮商品全部或大部分自營,實現對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生鮮產品綠色、健康、安全、品質的追求。同時,越來越多的超市通過農超對接直接采購生鮮農產品,縮減中間流通環節,降低采購成本,形成了新的經營優勢。

  (五)百貨店轉型加快

  近年來,隨著商業地產租金上漲和核心商圈地塊的稀缺,一些大型超市外租區經營服裝、生活用品,特別是網絡零售發展,使百貨業成為受影響最大的行業,加之品牌聯營模式盈利空間日益縮小,使百貨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面對挑戰,百貨業積極探索轉型,加大自采自營,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向復合型、服務性轉變,增強服務功能;實現差異化經營,提高顧客忠誠度。

  (六)購物中心發展喜憂參半

  近年來,大型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作為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等功效于一身的綜合商業體,在全方位滿足消費者購物需求、實現‘一站式服務’方面顯現出經營優勢。據有關資料,2012年各地新設商業面積3.5萬平米以上購物中心50多家,一些適應需求、定位明確、注重功能的購物中心一定程度上改變提升了傳統商業格局,較好地滿足了消費者綜合性服務需要,帶動了相關零售及服務業態的發展。但是,局部地區也出現了購物中心投資過熱、過于集中的苗頭。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網點布局和業態結構有待優化

  由于城鎮化進程加快,一些地區商業網點規劃落實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商業網點在城鄉之間、城市區域之間以及業態之間發展不均衡。一是城鄉之間發展不夠均衡。一些一線城市和新興城市大型商業設施發展過快,個別地區存在重復建設現象,甚至出現招商不足、商鋪閑置的情況。而農村地區商業網點相對不足,業態結構不盡合理,新型業態發展滯后,超市不超、連鎖不連的情況仍然存在。二是城市中各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在熱點商業地段往往存在多家大型零售企業,同質化惡性競爭嚴重。而面向社區居民的中低端商業網點建設滯后,社區超市、便利店及生活服務網點仍顯不足,布局不盡合理,服務功能單一,改造提升緩慢,不能完全滿足居民消費需求。三是各零售業態發展不平衡。大型商業業態如購物中心、百貨店、奧特萊斯、城市綜合體等建設速度過快,而小型商業業態如社區便利店、社區超市等發展緩慢。

  (二)費用增加過快,經營壓力增大

  典型企業數據顯示,2012年企業的平均費用較上年上漲8.3%,其中便利店、專賣店、百貨店、超市的平均費用上漲較快,分別上升17.2%、12.8%、9.9%,11.8%。

  房租和人工費用上漲是推動費用上漲的主要因素。2012年典型零售企業房租平均上漲17.5%,以大型零售企業為主的連鎖零售百強企業平均房租上漲21%,人工上漲20.5%。特別是2012年很多商業企業迎來續租期,續租的租金一般都大幅上漲,部分賣場租金甚至出現翻幾倍的現象。除房租和人工外,零售業用電成本依然較高,2012年零售典型企業水電費平均比上年上漲16%。

  (三)企業經營模式轉型步伐慢

  近年來,無論是傳統零售企業,還是快速興起的網絡零售商,一定程度上都存在著轉型提升步伐緩慢的問題,品牌化、差異化經營不足,經營同質化、價格競爭過于激烈等現象較普遍。2012年電商通過降價促銷方式進行的低價競爭達9次之多,不利于市場秩序的規范和行業良性發展;受專業買手培育、人才資金等條件制約,目前出租柜臺、聯營扣點依然為百貨業的主要經營方式,自營和品牌差異化經營進展緩慢,在企業品牌經營、融合發展、服務提升以及加強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步伐急需加快。

  (四)物流等配套服務有待加強

  2012年,隨著零售企業向“三四線城市”擴張步伐加快以及網絡零售市場高速發展,與之配套的物流配送、網絡支付、售后服務等跟進不夠的問題進一步顯現。

  特別是零售業轉型發展,需要形成基于網絡平臺的高效供應鏈和分銷網,需要建立高效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以現代化的物流配送網絡體系作為支撐。而我國大部分零售連鎖企業在配送環節仍十分薄弱,信息化程度不高,連鎖配送中心難以擔當起作為連鎖企業商流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的重任。此外,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以及誠信體系建設滯后等因素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市場秩序不規范等問題,也給零售行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

  第三部分 零售業的發展趨勢

  一、發展環境分析

  (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零售業發展提出新要求

  2012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重為49.2%,無論是從經濟發展需要,還是與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比較,我國居民消費率都處于較低的水平。201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3%,表明實現“十二五”年均增長15%目標的面臨艱巨的任務。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擴大居民消費的需要,必須加快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現代零售體系,盡快使零售業形成新的發展優勢,努力破解居民消費的各種難題,大力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真正承擔起搞活流通、滿足居民消費需求的重任。

  (二)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對零售業提出新的需求

  隨著收入分配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持續完善,城鄉居民消費能力會大幅提高,消費結構將從以衣、食為主的生存消費,向文化、娛樂、教育等享受型、發展型消費轉變,居民消費將更加重視安全、環保,更加追求個性化、多樣化。這就要求零售業必須盡快適應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消費需求,不斷調整和優化業態結構,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為居民消費升級提供更加便利、實惠、安全、綠色、高效的消費環境。

  (三)新型工業化和新一輪技術革命要求零售業加快現代化步伐

  “十二五”時期我國工業化將進入從中期向后期的發展階段,新型工業化不僅要求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也要求以信息化帶動國內貿易發展,以現代化大流通帶動現代化大生產。這就要求零售業大力提高現代化程度,更加貼近生產需要提供綜合性配套服務,建立起更加和諧的產銷關系,形成緊密、順暢的供應鏈、產業鏈,推動整個經濟運行效率大幅度提升。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供應鏈管理、冷鏈物流等為代表的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促進零售業發展的技術支持條件將會進一步改善,技術應用領域廣闊。要求廣大零售企業努力提高技術應用水平,促進行業發展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單純依靠擴大規模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由規模擴張型向注重效率、效率型轉變。

  (四)城鎮化加速推進將帶動零售業格局調整

  當前,我國處于城市化快速推進的重要階段,城市化將使我國人口和經濟活動空間中心進一步向城市轉移,城市規模、數量以及城市群發展將對零售業格局產生重要影響。一是隨著城市化率的提高,更多的人口和經濟社會活動從農村轉向城市,城市數量、人口和規模將快速擴張。而城市規模的擴大和人口增加,必然帶來消費規模的迅速擴張,促使零售業網絡加快跟進,相應作出優化和調整。二是隨著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迅速發展,將形成一系列更具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全國中心市場以及區域中心市場,促使零售業格局發生改變。三是城市化進程帶動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將對零售業的組織體系、輻射半徑、空間布局、物流模式帶來重大影響。

  二、零售業主要發展趨勢

  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32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5%左右。適應宏觀環境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零售業將在加快創新、擴大消費的同時,更加注重結構優化和質量效益的提升,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一)零售企業轉型升級,全渠道經營模式日趨明顯

  在市場競爭激烈、消費結構升級以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環境下,零售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零售業將逐步擺脫求規模、拼價格的同質化、低端競爭,逐步依據顧客消費需求開發自有品牌,拓展國內外名牌產品的經銷、代理業務,努力擴大代理規模,依靠精細化管理和科技進步實現可持續發展。

  零售企業將進一步發展全渠道經營模式,通過建立多元聯動的渠道布局,使消費者能夠從實體店、網絡平臺、移動終端甚至不同的社交平臺,獲得統一的、一致性的購物體驗。零售企業的競爭戰略重點不再是追求單一渠道的最優或最強,而是努力實現各個渠道之間的高度協同,相互融合,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最佳購物環境。未來,零售商將兼具網絡和實體零售業務,并由實體零售、網絡零售階段跨入全渠道布局,根據各業態特點,打造全渠道差異化、系列服務的零售模式。

  (二)實體店與網絡零售融合發展,網絡零售將顯現新變化

  伴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實體零售和網絡零售逐步融合發展的趨勢將日益明顯。實體零售店的優勢在于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購物體驗、享受服務的需求,而網絡零售的優勢在于能夠破除購物空間、時間和環境的限制。下一步,實體零售和網絡零售融合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必將成為眾多零售企業的戰略選擇。一方面,傳統零售企業將加快拓展網絡零售業務,一些企業選擇自建網站,一些則采取并購的方式迅速進入和占領網絡市場,更多的則是通過有機結合線上線下業務獲取新的競爭優勢,“網定店取”、自助取貨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將得到推廣,實體商店的功能作用得到新的拓展,獲得新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網絡零售企業出于品類擴張、宣傳展示以及滿足消費者體驗需求的考慮,也會加快配套服務的跟進,除銷售、宣傳商品外,形成網上模擬體驗、試用等新的優勢,并更加注重物流配送、電子支付等運營支撐,完善配套服務。

  (三)更加注重供應鏈管理,零供關系日趨和諧

  未來零售業的競爭將從企業間“點對點”的競爭,逐步向供應鏈間的綜合競爭轉變,零售企業將不僅注重自身管理,更加注重供應鏈管理,從而實現鏈條企業效益最大化。零售業將突破行業界限,通過加快電子商務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步伐,突破零供間單純的供銷關系,更加深入地參與到上游廠商的生產運作之中,與之共同商討和制定產品計劃、供貨周期,甚至產品研發、質量控制,從而。提高經營能力,推動零售業整體效率提升。通過加強供應鏈管理實現零售商與生產、消費環節的緊密對接,更高效地收集整理消費者的意見和需求,并迅速向生產環節傳遞,零售商和供應商將成為利益共同體,目標和利益一致,零供關系將更加和諧,由零和博弈向互利共存演變。

  (四)零售企業跨區并購提速,行業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零售業企業為進一步擴大經營網絡,增強競爭實力,取得區域市場優勢地位,通過跨區并購及強強聯合是最為迅速和有效的途徑。因此,未來零售業與金融業、制造業企業的結合趨勢將更加明顯,以資本為紐帶的跨區域并購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通過控股、參股、輸出管理團隊等多種方式整合商業資源,進行資本化擴張,實現跨區域企業并購。同時,零售業將通過連鎖經營、不斷增強輻射力,積極向中小城市、農村市場拓展,進一步推動行業組織化程度的提升。大型零售企業銷售額在整個行業中的比重會進一步增大,對供應商、生產商的影響力將不斷增強,對區域市場、中小零售商的整合能力將進一步強化,滿足消費者多種消費需求的能力將不斷提升,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將顯著提高。

  (五)業態不斷創新,注重品牌建設

  目前我國人口結構中年齡在18-31歲的人口超過2.9億,80后、90后的消費者已經成為主力消費人群,消費群體的變化必然帶來零售業態的相應變化。消費者將更加注重服務消費,追求購買及使用過程中的服務質量和體驗,更為講求品牌和文化內涵,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和健康等,消費個性化、便利化、情感化特征更加明顯。消費結構、消費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必將促進以提高生活品質為主旨的各種新型零售業態營運而生。百貨業態中的大眾百貨、時尚百貨、高端百貨的區隔將更加明顯。百貨店將向精品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以精細化的管理、更有魅力的品牌組合和良好的服務,實現差異化、有競爭力的經營,在一線城市將呈現提檔升級趨勢,在二、三線城市得到進一步擴張、發展。超市業態將會逐漸分化出高端超市、生鮮超市、社區超市等細分業態,同時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環境營造,不斷加大對生鮮食品銷售和管理投入。便利店業態將力求充分滿足顧客隨時隨地便利購物的需求,更加體現便利化和個性化經營特色,出現專門為不同人群服務的細分業態,在為消費者提供日常生活消費品服務的同時,逐步豐富、拓展配套服務、綜合服務功能。

  各類零售企業將更加注重品牌建設,通過樹立企業自有、定制品牌、銷售知名品牌產品,提升經營商品的品牌檔次,有效打造企業服務品牌,進一步提升企業盈利水平和經營服務附加值。品牌商品專賣店、專業店將大量增加,企業品牌推廣、促進和保護體系將日益健全。

  (六)逐步實現集約化、綠色循環發展

  實現集約化經營,發展綠色流通,已經成為零售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取向。推進零售業節能減排不僅可以直接降低成本,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而且從長遠看有利于轉變發展方式,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可以預期,未來零售企業將會大力開展節能環保標準化建設,開展節能環保技術改造,拓展綠色采購,鼓勵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綠色低碳產品,引導社會節約、理性消費。與生產制造企業、回收拆解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逐步建立廢棄物逆向回收渠道,通過收舊售新、以舊換新等,逐步形成低碳環保產品銷售、二手商品寄售和廢棄物逆向回收的良性循環體系。

引用 回復 收藏
編輯 |
余承剛

 積分:8134  金幣:2887
 發表于 2013-07-10 19:45 | 只看他
2樓

權威嗎?

  頂部


  快速回復 高級回復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網站簡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ICP證:浙B2-200701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日日操|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一区二区高清 | 日韩免费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 | 久久久精彩视频 | 中文字幕国产 | 欧美性网| 国产区日韩区欧美区 |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 | 操操日 | 99re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自拍偷拍欧美 |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久久久国产99 |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 | 国产艳妇av视国产精选av一区 |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 | 亚洲精品成人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h在线观看 | 欧美1级 | 日本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播放 | 美女二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毛片 | 亚洲免费精品 | 99热欧美 |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内精品成人 | 精品在线播放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久久一二区 | 国产人成精品一区二区三 | 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 | v片网站 | 欧美色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