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樂器市場分析及立項思路報告
關于組建北京樂器城的構想是在三年以前形成的,提出這一創意的是成功創意并組建了北京首家汽車配件和攝影器材專業市場的段增春先生及成功進行汽車配件店連鎖經營的李云生先生。他們就國內目前樂器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市場規模,進行了三年的市場調查研究,得到的調查結論是:唯有樂器行業迄今為止在我國還沒有形成規范化的專業市場。
根據這一調查結果,時任北京迪科公司董事長的段增春先生及董事會全體成員進行了多次研究,對這方面的事宜進行了認真的討論與研究后,得出在北京創辦樂器城切實可行的結論。
在北京建立一個初具規模,融宣傳、銷售、教學培訓、外貿洽談、弘揚民族樂器文化、展示民族樂器城品牌于一體的樂器專業化市場,是否可行?現在就這方面的問題進行以下可行性分析:
一、 市場分析:
要想成功地運作一個專業化市場,首先要對這個市場前景有著深刻的認識,不論個人或集體在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考慮到它的合理性,在合理的基礎上分析它是否符合客觀發展規律,它的存在價值在于作用于社會的整體效果,如果一個項目的出臺,能推動一個民族工業的發展,帶動一個行業的經濟騰飛,那么這個項目的出臺與存在就超過自身價值,而是不可估量的歷史功績。
通過我們幾年的市場調查走訪,目前我國樂器行業的銷售網點單一、零散,沒有形成規模市場,仍然是各自為政,生產廠商只能是望眼欲穿的期望著每年一次的樂器博覽會,千里迢迢來到會場,通過兩三天的時間想把自己的品牌叫響,讓世界人知道自己和產品,在這樣短暫的時間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實在是一種企盼,效果往往是不盡人意。
從北京市場銷售網點分布看,樂器店主要集中在新街口、菜市口、硫璃廠、南新華街等四個區域不足60家,三環路周邊有十余家零星店鋪,九十年代起,姜杰鋼琴城、鮑惠蕎鋼琴城先后建立了二十幾家連鎖店,以上各類店鋪、分布零散、單一的銷售方式并未形成有影響力的區域氛圍和標新立異的行銷策略,可以說毫無生氣,一盤散沙。樂器業界的同仁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諾大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樂器文化,卻沒有一個能包容所有樂器家庭的綜合專業化市場,無法使自己的品牌展示在世人面前。如果說國際友人要問中國的硅谷在哪里?國人會說在北京的中關村;要問中國的樂器市場在哪里……。
專業化市場和零散的店鋪是有本質區別的;成立一個初具規模的樂器專業化市場,能有效地促進名優新產品銷售與國際交流,從而帶動民族工業產品走出國門,從國內的市場看要一個功能完善專業化市場,從國際交流的目的出發,同樣需要專業化市場的平臺、橋梁與紐帶作用。
我們所說的樂器專業化市場,一般理解只是單一的樂器產品單一陳列、批發、零售的市場就大錯而特錯了。我們的目標是將其包裝為集古今中外各類音樂器材、舞臺燈光音響設備器材,舞臺道具服裝,新產品研究發布展示,藝術交流與一身的中國音樂之都,將它建成東方的維也納。在我走訪的專家、學者、業內人士中,有90%以上的人士認為該項目可行,符合國情,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贊譽,中國樂器研究所、中國音樂協會、音樂團體對我們這一大膽設想給予很高評價。1999、2000、2001年我們連續三年參觀了北京一年兩次的樂器博覽會,與各樂器商進行了廣泛深入接觸,對市場的定位,需求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2001年5月,我們在新大都飯店召集了樂器廠商聯宜會,當聽到要在北京建立樂器城時,與會廠商群情振奮,踴躍發言。上述鋪墊,成為建立樂器城的客戶基礎,到目前,可說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市場的需求是迫切的。
二、 樂器城選址定位分析:
首都北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是世人舉目的文明古都,崇文、宣武區是中外聞名的文化區,音樂文化樂器銷售原是區域文化一個特色和新的亮點,由此分析,兩廣路、南二環路周邊應是樂器城尚佳選址區域。選擇一處10000 m²——30000 m² 商廈建立樂器城較為適宜,商廈的建筑設計布局完全是按照商場的格局裝修設計,設備先進,功能齊備完善,商廈的外圍應有寬敞的停車泊位。周邊的商業環境是樂器城生存的主要條件,群體的流動,體現購買率,位置的選擇,決定其發展前景,良好商業氛圍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
信通大廈座落于北京火車站東隅,建筑物外觀宏偉,內部功能齊全,面積適中,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得天獨厚的地位位置依靠用人的智慧合理開發利用,說信通大廈地理位置好,主要是她緊靠北京站,離市中心很近,那么這兩點有什么優勢呢?做市場就要去對市場的周邊環境,客流情況進行分析,北京火車站是北京鐵路運輸最主要的疏散、中轉地,每年途徑此地的有同千萬能人次,那么這些人當中都是做什么的呢?據不完全統計,在主中轉的占總人數40%,旅游的點30%、公務、商務活動的占15,進京打工、探親訪友的占10%,其他占5%,從商業角度看,40%中轉人群中的少部分,30%旅游人群,15%的公務、商務活動的主體是北京站周邊地區商人們爭奪的對象,而實際上,此類人群能夠在此地區購物交易的不會超過2%,盲目的認為人多的地方就會生意好,不對其進行分析,是過去信通大廈經營小商品、服裝等項目失敗的根本。根本就是合理利用自身優勢,有針對地選擇項目,才是發揮信通大廈自身優勢的有效途徑。
信通大廈特別適合建立北京樂器城(或演藝器材城),原因有三:一是她不宜做零售商場而適宜做專業商場;二是做樂器生意的多數不乘飛機,進京北京站是必經之地;三是北京是全國樂器營銷中心。
三、 社會效益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類樂器不再是音樂團體、大專院校使用的專利產品,它逐步走進每一個家庭,消費群體的擴展,給樂器行業帶來無限生機,具有關部門的資料顯示表明,全國樂器的年銷售額在40個億,如果北京地區的樂器專業化市場只輻射長江以北地區及東三省,在這40億中只要拿到60%的額度就足以,從這幾個簡單的數字中我們看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從本行業市場實際營銷情況看,利潤一般在150%——300%之間,但是市場中生產商直接建立窗口的并不多,利潤點也很低(約在5%),大部分利潤被經銷商、代理商和少部分專銷代理人所賺取,市場各店鋪、網點中,生產商所占約15%,經銷商、代理商約占50%,其余35%分額被二次、三次代理商銷售商(一般稱倒爺)所占據。
從購買者情況分析,專業樂團、演出團體長官意志專人決定到專業生產商、代理商處購置。各類音樂學院、學校、培訓班,一般都由老師推薦商品,代購代銷(也就是少部分專銷代理人),普通百姓、業余愛好者一般去商場、樂器店購買。
我們創辦北京樂器城(演藝器材城),旨在打破傳統的營銷模式,破除少數中間商壟斷,給生產商創造舞臺和高額利潤,匯集行業精品,產生市場效應,才能使這個市場標新立異,煥發出無窮的生命力。
專業市場的穩定性,是滿足消費群體,服務于社會各階層的主渠道,通過我們的優質服務,一流的管理,嚴格的質量把關,配套的服務機制是國人創導的發展方向。是消費者放心滿意的消費空間。
四、 項目規模與效益估算:
建立北京樂器城,應在短時間內創出品牌,首先應定位它的規格,規模小了不能完全具備功能,形成市場效應,規模大了超過飽和度市場依然凋零。根據我們調查,這個市場的規模為12000——20000m²(建筑面積)基本適中。
一般市場出租攤位場地利用率在65%左右,12000——20000 m²建筑面積的實際利用面積大約在8000——13000 m²。
市場使用面積8000 m²時,第一年招商以1500元·m²/年為基礎:
100%出租率時收入:1200萬元;
80%出租率時收入:960萬元;
60%出租率時收入:720萬元。
此時,市場各項費用應控制在600萬之內,具體為:展位裝修費200萬元,廣告宣傳費150萬元,人員工資(30人——50人)80萬元,水、電費120萬元,物業費35萬元(2.4元·月·m²),辦公費15萬元。
五、 經營定位
1、 鍵盤樂器、管弦樂、電聲樂器、民樂樂器等
2、 舞臺燈光、音響器材類:
3、 舞臺道具、服裝類設計與制作
4、 音樂圖書、曲譜、音像等文教類制品
5、 各類樂器培訓(幼兒、少年、老年培訓班)
6、 休閑類:快餐、茶室、咖啡廳、水吧等
7、 配套功能:商務中心、多功能大廳、中小會議室、試音室等。
8、 二手樂器、器材交易:委托行(二手貨拍賣市場)
六、 經營模式:出租
七、 營運與管理
八、 營銷系統
九、 風險評估
2005年8月與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