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渠道正在由單渠道過渡到全渠道。全渠道除包括傳統的實體店、直郵、目錄、電視、呼叫中心外,還包括電商、移動電商等網絡渠道、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在線下實體店日益受到電商沖擊的大環境下,體驗店正在脫穎而出。
純電商開設線下體驗店
純電商紛紛涉足線下渠道,開設實體店,例如美國的Bonobos(類似中國的凡客)、eBay、、Warby Parker(眼鏡訂制),以及中國的韓都衣舍、裂帛等。
電商開設體驗店的邏輯包括:
1、品牌升級。網絡品牌(如淘品牌)到達一定規模之后面臨天花板,存在強烈的品牌升級需求。線下實體店鋪所提供的展示和專屬服務,是提升品牌的關鍵。
2、滿足客戶的線下體驗需求,特別是美妝、家居等非標品類。
3、網購目前只占整體零售的6.2%,超過90% 的銷售仍來自實體店。
傳統品牌重新定位線下實體店
傳統品牌也在變,部分傳統品牌在全渠道的背景下正在重新定位線下實體門店。以美國史泰博公司(Staples)為例,該公司推出的新店面積幾乎縮小了一半,只有大約12000平方英尺,商品SKU數量也大大減少。客戶可通過放置在新店內的電子零售屏瀏覽公司網站進行網購。新店還有專門設計的儲藏室,方便消費者線上下單、線下取貨。
品牌線下體驗區的興起
品牌線下體驗區作為一種新的業態,符合購物中心“體驗為王”的發展趨勢。通過品牌在線上告知客戶到線下進行體驗,能有效增加購物中心的客流量。對于品牌商來說,線下體驗店的首要目的是展示和服務,銷售成為一個較次要的目標。因其用龐大的線上銷售額來支撐線下有限的形象店,反而具有較高的租金承受能力。
變革臨界點的商業地產
在電商的沖擊下,一些品類(例如圖書、服飾、家電、3C等)越來越多轉向線上銷售,實體店面積在縮小,對實體門店的需求在下降,進而影響到對商業地產的需求量。
以上品牌線下體驗區是電商對購物中心影響的一個縮影。電商對購物中心的影響可能是深遠的,對購物中心的選址、定位、業態規劃、設計、成本、招商、運營等都會帶來影響。借用一位朋友的話:“這必將改變購物中心或商圈結構”。
(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帳號:商業地產與電商;微信id: smartpla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