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銷售額定乾坤的連鎖百強榜,彰顯著品牌規模的力量。但在已經告別“規模為王”的時期,我們挖掘出連鎖百強中的另類風景。
商業最繁榮
企業落戶最多的地區是江蘇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了連鎖百強TOP20企業的注冊地或中國總部所在地發現,上海市以1/4的份額奪下商業最繁榮地區稱號。在前10名中,上海更是以4席獨占鰲頭。值得一提的是,TOP20中落戶企業最多的地區并非北京,而是江蘇。資料顯示,江蘇省擁有總部位于南京的蘇寧云商、宏圖三胞和五星電器,總銷售規模約1746億元。北京和武漢分別有兩家企業,并列第三名。
在商業最繁榮的光環下,上海也無疑是競爭最激烈、新企業和外埠企業最難啃下的一塊硬骨頭。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不少外埠企業在異地擴張時都刻意“繞開上海走”,在上海開店又關店的外埠及外資品牌也不在少數:百思買、萬得城、百佳超市、三江購物超市……就連全家便利店、羅森便利店和7-11都難逃關店厄運。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海市場的成熟度是絕對的全國第一,雖然機會更多,風險也更大。據中購聯產業資訊中心信息顯示,上海購物中心集中度已經超過14%,成為全國集中度最高的市場。
最具潛力
北京缺全國性旗艦店
作為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也被看做中國商業要地。但在今年的連鎖百強中,北京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仍顯得難以匹配其在中國商業版圖中的地位。
據北京商報記者查詢,連鎖百強前50名中雖然有國美電器、海航商業、王府井百貨、百盛、物美、北京華聯、首商集團、京客隆、菜百9家企業為京籍企業,或將總部落戶北京的外資企業,但卻難在全國形成競爭力。其中,老牌京籍企業首商、物美、北京華聯、京客隆、菜百等,絕大多數店面仍局限于北京,只有國美電器和王府井百貨的外埠發展稍見成效。
業內人士認為,北京企業尤其是傳統京籍企業由于歷史較長,體制機制老舊,普遍較為保守,對現代先進技術及管理的引入不足。時任王府井百貨集團董事長的鄭萬河此前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仍然認為,在上世紀90年代,王府井百貨重組時請麥肯錫進行管理咨詢,對企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增勢最猛
超市企業拔頭籌
即使中國零售業在2012年創下了13年以來的最低銷售增速,但仍有一批零售企業的銷售和門店增幅增勢喜人。其中,超市中銷售增幅超過三成的企業有10家,門店增幅超過三成的企業也有8家,成為零售行業中高增長企業最為集中的業態。
從今年的連鎖百強榜單來看,依然有不少高增長企業脫穎而出。河南大張實業、上海福滿家、上海迪亞零售、大同華林的銷售增幅超過四成,江蘇歡樂買、聯盛商業、上海迪亞零售和新疆好家鄉的門店增幅也超過了四成。
北京商報記者留意到,這些逆勢增長的企業均是依靠特色經營贏得了業績的大跨步。聯盛超市靠統一采購和統一配送來提高供應鏈效率。上海迪亞早在2003年就嗅到了社區商業的商機,以社區便利超市這種差異化業態吸引客流。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相對于百貨、酒店等連鎖業態,超市的復制性更強,可以在同一區域靈活開設多家門店。“超市的精細化管理只要認真執行,門店業績也比較容易見成效。”
業績最亮
沃爾瑪戰略成效顯現
在今年的連鎖百強名單中,沃爾瑪從去年的第九名躍升至第六名,成為TOP10中成績頗為亮眼的企業。但事實上,以大賣場為主要業態的沃爾瑪,在今年過得并不順利。承認違規收費、營收不及預期、在華連關三店止損……正處于動蕩期的沃爾瑪卻憑借一招借力打力的功夫,在百強榜中上升3個名次。線上注資1號店、線下收購好又多,去年的兩次資本運作成為沃爾瑪取勝的核心。
去年8月,已經持有1號店17.7%股份的沃爾瑪通過增資拿下1號店51.3%的股權,成為控股股東。
從去年年初開始,宏觀環境的持續下行讓不少從業者心生畏懼。調低預期收入、加強精細化管理甚至減薪、裁員都成為企業自保之法。與此同時,也有業內人士看到抄底機會。某購物中心高管認為,經濟的不景氣正是不少中小企業自亂陣腳的時候,也會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挺不過這個冬天。因此,規模大、資金鏈充裕的企業就可以趁此機會進行注資持股甚至收購等資本運作。由于業界預期目前經濟回暖跡象仍不明顯,現在仍是“大魚吃小魚”的有利時期。
進步最快
永輝超市躍升七位
總體來說,今年的連鎖百強排名相對穩定,上升最多的是永輝超市,但也只有7個名次的上升。麥德龍中國、茂業百貨、青島利客來也緊隨其后,有6個名次的上升,與永輝超市差距不大。
永輝超市在2011年的排名為第20位,去年一躍升至第13位。同時永輝超市在進步較快的企業中也是排名最靠前的企業。北京商報記者也留意到,在賣場領域,永輝超市開出的直營店數量已經連續兩年超過家樂福、沃爾瑪和大潤發,直追快消品連鎖百強老大華潤萬家。同時,永輝超市開店范圍涉及16個省市,超過物美、農工商、聯華超市等區域龍頭企業。
永輝超市北方大區總經理彭華生認為,生鮮超市的定位,不僅抓住了消費者對于安全、鮮活食材的需求,也是對抗電商競爭的有效方法。永輝超市的另一高管也透露,旗下門店的生鮮比例高達40%,其中近70%為全國統采和區域直采。每新進一個區域,生鮮在1-3個月內就可以俘獲周圍的消費者。如此短的市場培育期為永輝超市在門店和效益雙增長上貢獻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