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天天與消費者打交道,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我們了解自己的同時,更應該了解我們服務的對象——消費者。
消費者在購物決策中發(fā)生了哪些心理活動,這些行為是否值得我們去關注和探究。消費者購物行為研究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關注消費者也將是零售業(yè)從業(yè)者的一項重要工作。美國萬豪酒店一直倡導傾聽顧客的意見,管理學家劉瀾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他去美國時在萬豪酒店就餐,點了一份湯和一份蝦,蝦的味道不錯,蝦外面掛了一層面糊,面糊炸得有些老,他把面糊剝了下來,只吃里面的蝦肉。大堂經理注意到了這個細節(jié),問劉瀾原因,劉瀾如實轉告。經理說,知道了,會處理的。沒有再打攪劉瀾就餐。結賬時,只有一份湯的餐費。這樣的細節(jié)服務不禁讓人嘆為觀止。
回到消費者購物決策,我們對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分析未必能做到萬豪酒店這樣細致入微,但是對消費者的觀察和分析卻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們做得更多,才會爭取到更多的顧客的光顧,付出總會有收獲。
從心理學角度講,消費者購物行為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認知。通過自身的感官、記憶、思考等心理活動,來完成對商品屬性的認識,這是一個對商品初步判斷的階段。廣告宣傳基本上是認識階段的投入,通過廣告讓消費者存下印象,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如在春天宣傳非常密集的哈瓦斯飲料,液體面包的概念讓看到的人不禁心生疑問,對這個商品也有了大概的認識,這對產品的后期落地推廣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探索。對商品發(fā)生了一定興趣,欲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商品的特征。引發(fā)消費者興趣后,消費者會進一步產生了解這個商品的欲望。還是哈瓦斯飲料,消費者產生疑問后,將引發(fā)消費者的興趣,可能會去了解一下這個飲料會與其他飲料有什么不同。
評估。根據(jù)之前形成價值觀系統(tǒng)對商品進行判斷。判斷這個商品的功用與價值是否與自身的價值觀相符。再舉這個例子,哈瓦斯與日常喝的果汁飲料、碳酸飲料、功能飲料將有哪些不同,在消費者心目中會有一個評估,但這評估未必準確。
決策。確定商品能滿足個人特定的需求,做出購買的決定。在經過以上環(huán)節(jié)的心理活動后,最終決策商品是否值得購買。還是哈瓦斯,在強大的宣傳攻勢面前,喜歡飲料的顧客可能會買來嘗一嘗。
行動。將購買付諸行動。決定購買后,消費者可以到任何一家售賣這個商品的零售店購買商品。
以上這些心理活動,就像是一個在放大鏡下的慢鏡頭,逐一分解完成的,在實際購物中,以上的心理活動轉瞬即逝,作為消費者可能未曾察覺到其中的心理變化,但這些心理活動對我們進行產品推廣將起到一個輔助作用,更了解消費者,才能更好地為其服務,你想得多一些,得到的回報就會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