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萬達宣布“去服飾化”后,深圳寶能日前也宣布,將開創性地推出“跨界合作”,實現商業與其他業態的互融,包括引進高端醫療養生會所等。
另一邊廂,日之泉、娃哈哈、雨潤控股、蘇寧、長虹、紅星美凱龍、東方希望、新希望、京東商城、上海注冊公司等來自食品、零售商業、建材、農業甚至互聯網等多個行業的企業紛紛在商業地產領域大舉跑馬圈地。
購物中心井噴發展下,購物中心跨界發展模式能走多遠呢?
購物中心內可看牙醫
日前,萬達集團表示,明年開設的萬達廣場(不含萬達百貨)二樓將全面取消服飾業態,調整后將增加美發、美甲、書吧等生活類業態占比。
“跨界也許正是當前形勢下成就中國商業地產新模式的一個方向。”有業內專家表示。
“在購物中心里將引入文化藝術、生態環保、美食休閑、時尚娛樂、互動數碼、圈層社交、自然科普、親子育樂、健康養生、公益慈善等十大功能,”寶能商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傳統零售僅占20-30%,其他業態占70%的比重。以后,在購物中心除了購物,還可以看牙醫、做整形、高級養生等。
一邊廂是購物中心紛紛創新求出路,而另一邊廂,購物中心的數量則呈現井噴,圍墻外的紛紛想進來分一杯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20個主要城市在今年下半年將有約150個購物中心開業,平均面積超過8萬平方米。
萬達、保利、華潤等老牌商業地產企業早已加速布局購物中心的開發。而紅星美凱龍、娃哈哈等新入門者則高調宣布將以每年約20座與萬達打造萬達廣場不相上下的速度介入商業地產。
廣東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認為,一方面是受到電商沖擊,另一方面是零售終端消費疲軟,使得品牌商放慢了拓展步伐,服飾業成為購物中心發展“雞肋”。但另一方面,有些消費項目是逆勢而上的,如吃飯、看電影、娛樂、養生、兒童樂園、教育培訓等。“因此,要保住客流,就要創新,即使犧牲租金收益,購物中心也要減少零售的比例。”
新場招商越來越難
“大部分新場招商很痛苦,特別是國際品牌招商越來越費勁,比如怎么讓一些快時尚品牌,包括優衣庫、ZARA等品牌進來,各家商場都大動腦筋,甚至還出現零租金招商,對一些大牌還貼錢裝修。” 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透露。
據介紹,傳統購物中心購物與非購物面積最佳占比是6:4,購物業態租戶的承租能力較強,而非購物業態的功能是吸客,因此傳統上認為這樣的占比才能達到最佳的租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