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零售業態或成雞肋
近期商業地產購物中心行業傳來重磅消息,國內商業地產處于領軍龍頭地位的萬達集團宣稱,未來將減少零售業態的比例,明年開設的萬達廣場將全面取消服飾業態,董事長王健林稱這是為了減少與萬達百貨的業態重合。雖然近一兩年來,國內購物中心服裝業態的占比不斷在下降,但明確表示購物中心應“去服飾化”這在業內還尚首次,該消息一傳出便引起業內極大的爭議。據了解,事實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公司內部工作會議上明確表示,明年開設的萬達廣場(不含萬達百貨)將全面取消服飾業態,力爭不招零售業態、減少服飾類業態、增加生活服務類業態,并在今年開業的大連高新和宜興兩個萬達廣場進行了試點,效果超出預期。調整后,萬達廣場的二樓客流比未調整前增加了10%以上,銷售額則增加8%。萬達作為國內購物中心的領軍企業,這些是否在昭示著購物中心業態組合即將發生新的變化……
快時尚終將不再“快時尚”了
國內零售服飾業態的市場版圖現正在被改寫,經營同質化、市場萎縮,連國內商業地產或購物中的爭相以主力店形式引進的國際“快時尚”品牌店,如今也即將面臨“失寵”的尷尬處境。當年ZARA、H&M、優衣庫等進軍內地市場時,消費者認為快時尚設計獨特、款式新穎、流轉速度快,在各方面均有過人之處。但隨著門店增多、競爭劇烈、利潤收窄,有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認為快時尚產品在質量、服務、創新方面停滯不前,快時尚現在“既不快,也不時尚”了。國外的快銷品品牌都會有自己的折扣季,一年兩次,一次在6月底進行換季;一次在12月底圣誕前后進行。今年開始國內快時尚服裝店折扣有“常態化”趨勢,在益田假日廣場,官方在各處貼出了瘋狂打折促銷的海報,ZARA、MANGO、H&M、i.t等都是以5折起作為銷售噱頭。在場內ZA R A店里,一條原價為299元的休閑褲現價為99元;一件499元的大衣現在199元就可以帶回家。希望以價換量。但從今年開始,這樣的銷售氛圍開始改變,從過年之后,包括ZA R A、M A N G O、H &M、優衣庫這樣的大店基本上在周末都會進行促銷,5到7折不等,等到有大型節假日到來的時候折扣會更猛烈一些。一直強調一年只舉行1-2次特賣會的萬象城終于也捱不住了,場內芮歐百貨和N O V O百貨簡直變成了奧特萊斯,連C K、A R M A N I等比較“抗跌”的奢侈品牌都打出“新貨8折、兩件7折”的促銷牌,這種折扣變化的背后,是否隱藏著行業深刻的危機。
如今,這些快時尚門店盈利能力和吸客能力在持續下降,然而,它們卻占據著場內重要位置,回報率太低;而且,致命的是部分快時尚品牌還進行線上銷售,避開了購物中心財務的監控,讓實際扣率租金不斷下滑;其次,這些快時尚品牌大都以主力店的形式進駐,享受著物業方“超國民”的優厚待遇。凡引進快時尚品牌的購物中心場內往往會有二到三家這樣的服裝快銷品門店,如今在國內百貨零售業低迷與電商的強大沖擊下,披著“快時尚”外衣的快時尚品牌,未來保留或撤離將成為考驗國內購物中心運營團隊商業智慧的一道難題。這些門店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被購物中心終止合作關系,甚至被清掃出門。這其實也是商城同質化嚴重的其中一個結局,即使如深圳益田假日廣場、萬象城這些走高端路線的購物中心無法幸免,升級改造、調整業態組合、增強顧客體驗感受或許是購物中心近期需要努力的方向。筆者相信,ZA RA、H & M等國際快時尚品牌,如果試圖用此一招打遍全球恐將未來在國內市場失算,如果不立即進行創新設計、提升品質的話,用不了多久在國內便會淪為美特斯邦威、佐丹奴等檔次的品牌商品。
購物中心服飾業態銷售整體下滑是整個國內零售服飾業績下行的一個縮影,但同時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國內購物中心每年以300個左右的增長,購物中心的發過過快危機將集中爆發,商圈重疊程度也在不斷加劇中,如何改變這樣的狀況應該成為國內商業地產或購物中心經營者應思考的問題。以及零售服飾業態在電商與行業不景的雙重沖擊下,品牌組合忽視市場細分,關鍵是在當年市場供求關系嚴重失衡下,同質泛濫且無視細分市場、商圈重疊等特點,在表面數量過大的同時細分市場仍然得不到充分滿足,或許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但無疑卻給國內購物中心的業態組合已埋下了下一個“定時炸彈”......
熊杰 于201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