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零售頻頻關店 需改變銷售模式 所周知,實體零售業頻頻放出撤店關門的信號,僅2013年上半年,就有王府井洋華堂勁松店因虧損被迫關閉;沈陽伊勢丹因銷售業績持續不佳關門歇業;無錫大洋百貨、廣百百貨武漢店被迫撤場”等消息傳出。
今年上半年,零售行業時不時地傳出出售與并購的消息,盡管實體零售境遇的確不佳,但此前百佳欲出售的消息已經讓零售商們坐立不安了。
眾所周知,實體零售業頻頻放出撤店關門的信號,僅2013年上半年,就有“王府井洋華堂勁松店因虧損被迫關閉;沈陽伊勢丹因銷售業績持續不佳關門歇業;無錫大洋百貨、廣百百貨武漢店被迫撤場”等消息傳出。據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共同發布的《中國零售業發展報告2013》顯示,2012年的中國零售業銷售增幅創下了十幾年來的最低。
報告預測,未來幾年,以連鎖企業為代表的零售業仍將處于慢增長期。業界普遍認為,實體零售商面對的主要問題,上海印刷廠中,除了各大電商巨頭的重重包圍外,還有以下一些重點問題:租金成本逐年呈倍數增加;全球經濟不景氣下的消費放緩;人力成本和生產成本的的同步增長;稅費依然很高導致原價微升卻利潤下降;各商場百貨商圈的商品同質化嚴重難以勾起消費欲望。關店、出售、尋找合資伙伴,當這樣的消息越來越多的時候,國內大賣場的洗牌年遽然降臨。在集體唱衰下,實體零售商在忙著關店止虧的同時也要深度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