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立北京西單商圈多時的法國百貨老佛爺,趕在黃金周前夕,于9月28日正式開門迎客,距離老佛爺上次進軍北京市場已有十三五年之久。
此次卷土重來,老佛爺的步履可謂謹慎了許多。據早前媒體披露,法國老佛爺百貨公司先與香港I.T時裝集團組建了各占五成權益的合資公司巴黎老佛爺百貨,并于2010年11月與金融街控股簽訂了長達20年的租賃協議,承租面積達48000平米。
晚七點黃金時段 提袋率僅有6.4%
本次再戰北京,能否另辟蹊徑得到市場的認可?籌備三年的老佛爺讓眾多時尚人士期待許久,開業當日著名品牌KENZO在商場門口派發印有品牌logo的杯子,如此接地氣的暖場活動,為商場的首次亮相聚集了不少人氣。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商場內逛街的多,購物的少,地上五層地下一層的空間內,很難見到在收銀臺交款的人。
據記者實地考察發現,在晚七點的黃金時段,十五分鐘內共有78人進入,離開商場的人約有86人次,但提袋的僅有5人,提袋率僅有6.4%。
類購物中心設計 中庭加穹頂彌補層高不足
“好逛,不好買;環境好,人少;潮流、時尚,提高了西單的格調”是隨機詢問購物者給出的答案。老佛爺承租的西單物業,建筑面積不足5萬平米,分為地上5層及地下兩層,在體量上不占優勢,層高也較低,但相較于傳統百貨,老佛爺仍在東西兩側分別設置了一個中庭,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層高有限的先天不足,增加縱向空間設計的通透感,讓臨近中庭位置的商家具有更好的展示效果。
此外,建筑設計上的另一亮點,則是老佛爺的穹頂。位于法國巴黎的老佛爺是到訪游客的必到之地,除了玲瑯滿目的商品,拜占庭式的華麗穹頂也是網羅游客的一大利器。為了延續巴黎老佛爺的特色,西單店雖然并不具備巴黎總店的物業條件,但通過LED顯示屏幕,打造了與巴黎店相近的燈光穹頂。
加大餐飲占比 引進雕爺牛腩等潛力品牌
業態方面,仍以服裝服飾為絕對主導,區別于傳統百貨,老佛爺此次開店加大了餐飲業態的比重,商場五層全部為餐飲業態,二層、四層及地下也設置了餐飲部分,四個區域的餐飲業態在規劃上則有明顯不同。地下一層的餐飲入駐了大時代這樣的檔口式餐飲,二層、四層分別入駐了太平洋咖啡、西貢在巴黎這樣的輕餐品牌,五樓的餐飲品牌最為豐富,入駐的主要是雕爺牛腩、云海肴、鹿港小鎮、烏巢等定位中端消費及主打輕奢的特色餐飲。
加大餐飲比例,對于一個新開業的商業項目來說,無疑能夠迅速的積累人氣,抵抗電商的沖擊。值得注意的是,入駐老佛爺的餐飲不乏“雕爺牛腩”、“西貢在巴黎”這樣的小眾品牌。據搜狐焦點商業地產了解,雕爺牛腩今年5月才正式營業,入駐老佛爺前僅有頤堤港、朝北大悅城兩家店,西貢在巴黎此前僅在有鼓樓臨街商鋪一家門店,但無論是雕爺牛腩還是西貢在巴黎在小眾消費中,都有相對較高的知名度及人氣,引進這樣的品牌在商業林立的西單商圈能夠很好的做到差異經營。

加大餐飲占比 主推特色潛力品牌
除此之外,除了給項目帶來人氣外,餐飲業態的設立也給老佛爺帶來了頗高的租金收入。據搜狐商業地產了解,入駐老佛爺的餐飲品牌主要以支付租金的方式承租面積。據西貢在巴黎的商戶透露,承租4樓160平米左右的面積,每月租金需要10萬元,折合日租金約為20元/平米/天。“老佛爺整體的客流量不大,這家店的營業額遠遠不如鼓樓店,菜品也與鼓樓店不同,以三明治等輕餐為主,客單消費也比原來的店低了不少。”的確,20元/平米/天的租金水平,高于餐飲業態租金的平均水平,若沒有足夠的人氣、消費支撐,對商家來說恐怕是賠本買賣。但對于品牌而言,走出傳統商業街進駐核心區高端百貨,這樣的方式能夠無疑是品牌升級的捷徑。
主打輕奢服飾 自有品牌達半數以上

入駐的一線大牌為數不多 多為千元左右的輕奢品牌
占絕對主導的服飾業態,是擁有眾多自有品牌的老佛爺的優勢。與傳統店面不同,西單店并沒有過多的強調奢侈感,一樓部分僅入駐了Bottega Veneta、Fendi、Chloe、Balenciaga等一線大牌,等多的則是MCM、Furla、Longchamp、Coach等萬元以下的輕奢品牌。手表、飾品等配飾品類,則以多品牌的集合店為主,千元以下的價格甚至比其他商場更要親民。
對此,老佛爺曾表示,“不再僅僅針對高端消費,目標消費群并不是中國最有錢人士,而是生活水平相當于法國平均值40%的中國中產階層。”伴隨著隨行就市的低姿態,作為一家以自營業務為主的買手制百貨公司,老佛爺西單店也通過買手、品牌直營、品牌代理相結合的方式,將在巴黎店熱銷的 Sandro, Maje , Zadig & Voltaire, Japan Rags,Shellys London等歐洲潮流時尚品牌首次引入中國。
除了歐洲潮牌外,不少中國新銳設計師品牌,如劉清揚的 Chictopia,張弛的 Chi Zhang, 王在實的 Vega Zashi Wang 都在老佛爺開設了專柜。這樣的品牌設置,一方面與漢光百貨、君太百貨、西單大悅城形成了鮮明的差異,錯位經營的意圖明顯。但另一方面,入駐老佛爺的眾多品牌,缺乏前期的推廣、鋪墊,也沒有其他商業的展示形成品牌效應,大量新鮮品牌的涌入,讓消費者目不暇接,但也很難出手,直接導致了只看不買的尷尬。
雖然目前老佛爺在品牌資源方面的優勢并不凸顯,消費者并不買賬,但業內認為,“輕奢路線是能夠符合當下消費需求和趨勢,老佛爺的二次進京,相信能比第一次更為長久。
大量采用集合店的形式 取代傳統百貨的專柜模式

大量采用集合店的形式 取代傳統百貨的專柜模式
除了品牌方面的差異,集合店的展現形式在老佛爺中隨處可見,涉及各種品類。四樓的區域設置了內衣的集合區,把各類品牌無縫的鏈接到了一起,取代傳統百貨的專柜和單家營業員的模式,增加了消費體驗。
除此之外,區別于本土百貨,老佛爺的“軟實力”——服務,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消費者,增加消費粘度。據了解,目前老佛爺推出了私人導購服務,分為免費和有償兩種形式,幫助消費者有針對性的選擇衣物,設計形象,在北京市場中是一種全新的購物模式。
(來源:搜狐焦點商業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