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實體商家感到“生意難做”。如何充分發揮實體購物中心的優勢,既避開同行的同質競爭,又能與電商爭搶“客源”?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社區型購物中心”成為國內零售業的熱點。紹興首家“社區型購物中心”“益泉百貨”進駐紹興袍江近一個月,以不俗的表現,為這一“時髦”業態作了很好的注釋。
去過“益泉百貨”的消費者也許會發現,這一全新的購物中心雖然匯聚了吃、喝、玩、樂、購等諸多商業功能,但在體量上卻比市區已有的購物中心要小得多。“益泉百貨”的總經理呂華介紹:“這其實與社區型購物中心的定位非常符合,益泉百貨經營總面積為2.5萬平方米,與目前國內社區型購物中心平均3萬~5萬平方米的規模非常接近,強調的是規模小而功能全。”
“開業一個月來,購物中心晚上的營業額占到60%以上。”這一數據似乎也說明了“社區型購物中心”的特點,消費群體主要是社區內的居民,白天工作、晚上消費是一大規律。呂華認為:“所謂的社區型購物中心,除了提供消費功能外,還兼具社區廣場的功能,居民可以來這里聚會、帶著孩子去游樂中心、采購生活必需品等,這和普通的區域性或者都市型的購物中心有所區別。”
“親民”是“社區型購物中心”的顯著特點,從品牌、商品定位到促銷方式,都與傳統的購物中心有所不同,所以在“社區型購物中心”里很難看到高端的品牌。“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周邊的社區居民,了解周邊社區居民的消費需求是重點。通過微信、網絡等平臺,一方面,給居民一種及時的動態信息,另一方面也獲得居民的反饋,對商場進行不斷的調整,同時依托各種社區活動來建立一種互動關系。下個月我們將舉行袍江美食節、汽車展等,進一步發揮購物中心的廣場功能。”呂華介紹,用通俗的說法來概括,其實“社區型購物中心”就像是社區功能配套區,提供的是一種“貼肉式”消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