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去年凈利的普遍縮水,今年前三季度百貨企業業績雖有好轉但整體走勢不夠樂觀。我們昨日調查發現,在已發布前三季度財報的外埠百貨上市公司中,銷售額增長普遍乏力,平均增幅僅為7.9%。
在廣州友誼、銀座股份、合肥百貨、大商股份、重慶百貨、長百集團等10家已發布三季度報告的百貨上市公司中,兩家百貨公司出現凈利下滑,一家出現虧損,其中廣州友誼1-9月凈利為2.08億元,減少18.73%;杭州解百凈利為5235萬元,下降20.09%;新華都凈利暴跌142.16%虧損4939萬元。新華都方面解釋稱,受電商的沖擊、華東門店虧損的費用上升以及部分主力門店重裝或關閉導致本期業績出現較大變動。
我們注意到,在凈利下滑的同時,杭州解百吞下杭州大廈之路更是一波三折。從去年一直醞釀兼并重組的杭州解百,近日又發布了重大資產重組被暫停審核的公告。杭州解百方面表示,公司目前還未收到證監會的調查意見,重組尚存不確定性,需等待核準后才可實施。
百貨行業今非昔比已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商務部今年上半年重點監測的百貨企業中,銷售平均增長10.6%,凈利潤平均跌幅為16%。除宏觀經濟作用外,電商的強勢、租金與人力成本的施壓、新店費用攀升以及自身發展限制,導致多數百貨店正在經歷陣痛。
與上述百貨企業業績處于一片陰霾相比,成商集團、長百集團、大商股份卻有意外收獲,報告期內,由于成都太平洋春熙店支付的合作期內租金,成商集團凈利同比增長84.36%至1.92億元;長百集團則由于公司投資收益增加以及受到財政貸款貼息獲益。與成商集團、長百集團不同,大商股份的凈利暴增原于自身的改變。本期內,大商股份大力推廣統采、直銷直營并積極開發自有品牌,導致公司毛利率同比大增。
對于百貨企業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末的業績預期,可以用喜憂參半來形容。新華都悲觀預計公司今年將凈虧損8700萬-1.3億元,去年該公司凈利為1.6億元。而持續受益于太平洋百貨春熙店的離開,成商集團認為,今年公司的累計凈利將較上年同期出現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