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天的中午和傍晚,臨時快遞攤都會準點出現在滬上各大高校,快遞員們擺上一小時的地攤等待下課的學生。學生們似乎也無奈地接受了現實:原本送貨上門的快遞變為需要自己在攤位上
“大海撈針”尋找。記者了解到,近日,一家第三方校園快遞代收點正在滬上高校加速擴張門店,希望通過便捷的自提服務終結快遞地攤。
在緊鄰上海財經大學的國定路上,一家剛完成簡易裝修的高校快遞超市—若海校園快遞超市新近開張。在這家十多平方米大的店鋪內,擺放著數十個用于存放快遞的貨柜。門店內甚至還裝有四個監控探頭,實時拍攝的錄像將保存60天,以保障代收快遞的安全。
負責人譚亞強告訴記者,作為第三方快遞代收方,超市目前承接了全峰、匯通等四家快遞公司發往上海財大的快件,每天平均有300單左右,這一數量估計能占到學校單日收件總量的兩成左右。而到明年,還將有一批快遞公司加入到這一行列中。
在采訪過程中,不時有學生來到店內,報出手機上收到的短信取貨密碼領取快遞。分揀當天代收的快遞時,超市工作人員首先會為每個包裹標記密碼,隨后才依次放上貨架。在發給收件人提示取件的短信中,這一密碼也會出現,方便他們取件時能快速找到包裹。
一位首次光顧超市的財大學生告訴記者,雖然門店設在校外,地理位置不算好,但是比起在學校的快遞地攤“大海撈針”找快件還是方便些。譚亞強說,開設快遞超市的初衷就是希望解決高校學生不得不在地攤收快遞的尷尬,門店的服務對象將以學生為主,并輻射周邊居民小區。
這并非快遞超市的首家門店,兩年多前,譚亞強就在母校上海體育學院內開設了第一家店。而今年研究生畢業后,他決定將快遞超市作為創業項目,并加速了連鎖店的擴建。
在譚亞強看來,快遞自提點將是校園快遞地攤的較好替代品,體育學院內頗為成功的首家若海門店,讓他對復制推廣該模式頗有信心。
該門店位于體育學院西校區內,緊鄰第一食堂及宿舍區。快遞超市棲身于一座小亭內,大小十多平方米。超市代收的快遞公司共有六家,店鋪內擺放著數排貨架,并標有順豐、中通及圓通的字樣以示區分。
負責人劉虎表示,現在每天的快遞收件量在300單左右,而派件量則是100件左右。每天上午分揀時,他會按不同的宿舍進行擺放。午休時間是取件,忙碌的劉虎甚至沒有時間吃午飯。
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學校相關部門正研究在邯鄲校區內建設快遞自提點的事宜。而譚亞強也將連鎖店推廣,除了現有兩處門店外,同濟大學及城市管理學院的門店也已相繼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