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不但令消費者激動,也深深刺激了實體店的神經。昨日,廣州百貨兩大領軍人物廣百股份CEO黃永志和廣州友誼副總經理王暉雙雙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專訪,首次就網購沖擊下百貨業的應對和前景侃侃而談。
應對網購沖擊不打折不行
羊城晚報:最近友誼提前了換季促銷,廣百重磅推出“廣百之夜”,是否因為擔心“雙11”的沖擊?
黃永志:“廣百之夜”在11月8日舉行確實是巧合,因為我們已經舉辦了很多年。不可否認的是,各大百貨公司今年都在打折,節日打折,平時的周末也打折,就是為了吸引消費者,不打折真不行。當然,現在心情最忐忑的是品牌供應商,他們最苦惱的是無法平衡線上和線下的價格,如果不能成功區分兩種商品,而是一味壓低價格,對多年建立的品牌絕對是傷害。
王暉:網購就是以價格為導向的。友誼的優勢是品牌的差異化。現在,友誼依然保持了30%-40%的品牌是獨有的,且不少品牌沒有加入網購,這樣就可以做到線下與線上差異化。當然,因為大環境的影響,導致整體消費習慣在改變。
羊城晚報:你們是否有涉足網購?最大的難題是什么?
王暉:百貨公司做網購是非常痛苦的事情。2010年,友誼就有意做網購,但當時的品牌根本不認同。現在的契機是品牌商重視到網購這一渠道,支持力度比過去大。友誼將在11月底廣州時代店開奧特萊斯時,同時將友誼網樂購與時代店捆綁,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分階段組織10多個時代店的服裝品牌在友誼網樂購銷售,價格比線下便宜10%。
黃永志:百貨做網購有一個問題,就是控制品牌的庫存。因為品牌和百貨的關系是聯營模式,實體百貨目前無法控制品牌的庫存,難以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在全國還沒有哪家百貨公司能做好網購。廣百網購在調整后重新啟動,主要是針對家電、化妝品、食品等標準化程度高的商品,因為庫存比較可控。接下來,會考慮將服裝供應商進入廣百網購平臺,這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編輯:
1
百貨業不會衰落但亟待轉型
羊城晚報:有人說,網購時代百貨將衰落,你們怎么看?
黃永志:上世紀90年代外資超市全面殺入時,就有人說百貨要滅亡。但主流百貨并沒有去超市化、去電器化,而是做強做精,汲取外資的經驗,變通之后找到立足之地;2000年,在購物中心的沖擊下,又有人說百貨要消失,但國內多家百貨第二次調整,向百貨購物中心化發展取得了快速增長;現在關于電子商務將取替實體零售業的說法甚囂塵上,我想百貨仍有生存空間,但必須加速轉型,且要針對不同商圈細分顧客群。
王暉:百貨是溝通交流的場所,不會消失,人不會永遠生活在虛擬世界里。但百貨業經過高速發展期進入調整期,未來合同到期、租金上調導致百貨門店收縮的現象會不時發生,也會出現大魚吃小魚、優勝劣汰的趨勢。網購也會因稅制規范等出現優勝劣汰的現象。
百貨難推“買手制”
羊城晚報:有業內人士說,百貨要轉型網購很難,但推買手制不失為一條出路,你們怎么看?
黃永志:行業必須整合,百貨才有可能做“買手制”。現在中國的百貨太多、太散,還不具備“買手制”的土壤。目前,百貨要增強自身的吸引力,還是應該增加體驗式消費的比例,這樣才能與線上實現錯位。
王暉:目前,在中國的百貨公司買手制還沒有成熟。據了解,真正的買手制,應該從采購、物流、銷售等都是自己完成的,自負盈虧,如連卡佛。可以實現商品的差異化和提高毛利率。目前,百貨公司可以先從適當增加購銷自營比例,開始向買手制轉變。
此外,百貨公司還可以借助現金流充沛的優勢,還可以參與到品牌的經營合作,增加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