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eba.baidu.com/p/1726803541?pn=1摘了部分: 這兩天粗略逛了下商場,對于濰坊9個商場(新華路佳樂家這種超市賣場不算)個人排名如下:
1.世紀泰華 2.中百 3.銀座 4.谷德 5.振華 6.中百圣榮 7.凱德 8.百貨大樓 9.金沙城市廣場
泰華廣場1L化妝品太差,就有個資生堂,比中百銀座差距很大,無論是品牌形象還是裝修。表濰坊第一無懸念,勞力士歐米伽倆門神站那呢。珠寶還湊合。服裝阿雷克斯布魯尼,華斯度在濰坊也算可以,CK JEANS 法國鱷魚往高端時尚整吧。負一樓的鞋區感覺很壓抑啊。2 3L男女裝高端牌子獨家牌子不少。原來感覺休閑運動這方面很NB,阿迪休閑第一家吧,還有黃了的李寧休閑,現在這些店都開爛了,優勢也沒了,好不容易弄來李維斯卻放在廣場,很不解,放在新天地或假日廣場都好得多。童裝重點吐槽,三四年吧,童裝還是濰坊最NB,斯乃納PAW IN PAW 小熊都有,后來和供應商關系處的不好(管理問題,后面再說),人家紛紛撤向了中百,現在考慮把童裝這塊撤了。廣場的裝修,設計還行,不緊湊,很開闊。必勝客也是濰坊獨一家,廣場最好的位置,GUCCI LV的未來位置就是這了。現在把KFC撤了,應該是要搞奢侈品,去勾引MAXMARA,BOSS,DUNHILL去試試。貼吧網友說進俏江南,那就該問候劉云江母親了,但這也是山東第二家,濟南都沒有。廣場的模版就是煙臺貴和佰泓名店或者是青島陽光百貨這種中高端商場,當然面積比這兩個店都要大不少。調整好很有看頭,反正現在做中端商場,人氣也很差,中百還和你頂著,不如拔高了,進奢侈品和高端時尚,形成差異化競爭,打造自己的特色。
泰華城新天地,不謙虛的說,山東第一MALL。恒隆走的路子不一樣,比不了。個人看法,看一個MALL的好壞,一看人氣,二看能否衣食住行一站化。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差異化經營,補足濰坊商業短板。畢竟濰坊嚴格來說就這一個MALL,就這一個定位是服務年輕人的,不火才怪。最牛逼的是動線設計,太敞亮了,一定有高人。最近泰華公寓F座與新天地無縫對接,順勢做了調整。一樓二樓南端做IT,個人認為很失敗啊,把超市往后挪了幾步,多了幾個鋪子的容量。二樓因為有搜酷城的阻礙,影響了效果。三樓把羽絨匯挪到了六合廣場,把商務男裝移到了南端,形成了一條步行街,一邊30個店鋪啊,太強大了。四樓把漁人碼頭往后挪,上了童裝步行街,也不錯。新天地完全是步行街式的MALL,購物體驗很舒服。泰華強的品牌品牌是男裝,中百強的是女裝。G2000新開,男裝在新天地1F,女裝在中百3F。像GXG,馬克華菲都是獨有。餐飲天街時尚大排檔很對濰坊人口味,每次找座都困難。餐飲品牌,阿香KFC好倫哥傣妹火鍋撈吧撈吧價格都不貴。娛樂方面,星美影城不多說了,現在設備也上來了,就是屏幕太小。娛人港灣(原碼頭)在電玩方面一枝獨秀,應該是濰坊唯一成功的電玩城。也有缺點,像缺少星巴克DQ這樣能歇歇腳的地方,尤其是2-4F。1F有西樹工房和快樂檸檬,也有珍娜麗絲這種假牌子(最痛恨這種夾帶私活的行為),是個遺憾。
假日廣場的定位自然比新天地高不少,這個定位不是說價格,而是說它的購買人群的時尚潮流程度要高。外觀也好裝修也罷,看上去都大氣不少,東門很有樣子啊,話說新天地你根本看不到它的全貌啊。招商對于山東來說很強大啊,H&M,星巴克,絲芙蘭山東第三城,MANGO第四城(煙臺第三),DQ和PAUL FRANK都是濰坊首家,DQ山東第一店在金沙后來撤了,PAUL在濰坊銀座也開了二店,熱風也從新天地搬過來了。因為眾客隆那邊至今沒有拆遷,導致北端很狹長,希望那邊快快拆遷早日建成。2 3F主打都是白領商務服裝,休閑一點的還是在新天地,濰坊也不多。餐飲較新天地有很大改觀,所占比例25%左右,1F星巴克DQ,2F恒記甜品(雖然不姓滿),3F巴貝拉,4F一條街。面積太小了,3萬方,沒什么逛頭,加上定位高,人氣和新天地相差甚遠,但收支平衡不難。3F巴貝拉邊上原來做駱駝幾個牌子地方圍擋,不知道要建什么,邊上還有個手機店,不倫不類,竟然面積小,坪效差的干脆放棄。4F算是開創了品牌餐飲**的概念,但有個雞公煲是在受不了(又是夾帶私活?)。
給泰華的幾個建議:1.拒絕水牌,真愛生命。新天地1F的珍娜麗絲和幾個服裝品牌,假日廣場4F的雞公煲等等。不要把自己牌子砸了。應該是管理不嚴的問題。2.引進優衣庫。把假日廣場1F H&M邊上的愛柔適康樂萱子飾品藍月國際撤了,坪效差還站著好地方不應該,這個地優衣庫大小合適,加把勁引進來。3.新天地4F數碼類撤掉,放到1 2F的南端,進品牌餐飲。4.下力氣整女裝,新天地1F可以再進幾個品牌女裝。5.高端時尚。G-STAR VANS濰坊都沒有,可以在廣場5F,煙臺振華這些都齊全。
說一下對于泰華管理的問題。
泰華是私企,管理層又是本地人居多。管理有明顯的“土財主”“小企業”色彩。
像假日廣場開業的時候,竟然在北門口請了一堆扭秧歌踩高蹺敲大鼓的民間文藝團,個個身穿黃大袍一連十余天。自己覺得可能還很有排場,可假日廣場定位是時尚百貨,主打年輕人,你請了這么一堆人,自毀身價不說,還讓人望而遠之。我就不止一次在假日廣場里遇到進來上廁所的群眾演員,身著演出服,那滋味難受的很。
管理松懈,收受賄賂成風,中層干部素質偏差。這一點濰坊大部分商場都有,泰華尤甚。泰華的回款期(當月銷售額不是馬上提現的,有個時間差)是兩三個月,為什么不確切呢?如果你急著用錢,請財務主管吃頓飯送張卡,可能兩個月就拿到貨款,不送禮那就三個月甚至更長。我就沒有幾個月不聯絡感情的。當然對于大經銷商那就另說了。中百回款期是一個月,非常及時方便。有時候我不是想讓人家替我辦點事,就是單純想交個朋友吃個飯,一開始人家從來都是嚴詞拒絕,后來熟絡了才吃了幾頓飯。
我一個朋友的案例。品牌一開始在泰華廣場做。行業翹楚,最好的品牌。中百找了多次之后,在中百開了店。當然這是泰華不能接受的的,在中百開的時候也是偷偷摸摸的。泰華發現了以后,立即作出處罰,動用了大招“調位置。”本來位置是最好的,給挪到了一個不起眼很不好的位置。合同不到期,泰華不能單方面解約,只能用這種伎倆。我那個朋友平常也對泰華管理有意見,既然人家這么對咱,那就干脆自己撤了。一晚上的功夫就全清了場,第二天泰華傻了眼了。
當然你這種做法在中百也是不受歡迎的,頂多給你加幾個扣點,不會給你小鞋穿。釘是釘,卯是卯,有什么事咱臺面上說,這種做法我很欣賞。
其實這個問題,經銷商都很反感。我多開店是天經地義的,誰不都是為自己多掙點錢。而商場覺得上你上別的地方開店,把人家業績坐上去了,自己業績反而下來了,所有都很反對。所以說新商場招商很費勁。商場沒有從經銷商角度去出發,人家是區域總代,不是你商場的總代。
但其實多開店,會樹立很好的品牌形象,會促進品牌認知度,加上各商場主打人群不一樣,新開店基本不會對老店產生很大影響。
濰坊沒有幾個好商場,所以中百泰華表現的很強勢。但隨著未來商場越開越多,這一點應該會逐漸改善。
給所有濰坊商場的建議:1.抓管理。不惜得罪一批人,來推動內部改革(這個和國家大勢是一樣的)。
2.引進外來新鮮血液。挖人才,從內部提拔人才。甚至可以考慮引進外來運營商進行管理,泰華只做開發大項。招商,運營管理這些小項可以給專業團隊去做。
3.重視經銷商。他們是商場的堅強后盾,關系一定要處好,為他們排憂解難,而不是去為難他們。比如說一次,稅票所開的公司名稱或者品牌名稱(中文改字母)需要改動,需要我跑許多許多地方,很費事,但其實很簡單一事弄這么麻煩真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