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生游擊隊”值得同情嗎?
經常在媒體上,經常看到這樣對貧困家庭的報道,某某孩子因家庭貧困上不起學,夫婦倆以揀破爛為生,供養三個孩子上學,看似讓人同情,的確是“實實在在”地不容易,但是,當觀眾靜下心來細想時,才發現,這些多子女家庭,是因多子女而出現貧困的境況,這又怨誰?值得同情,又不值得同情,只能說是自作自受!
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已近三十年了,看這些多子女家庭,論夫婦倆的年齡,屬于不折不扣的“超生游擊隊”的隊員,既然把國家計劃生育政策不當一回事,背井離鄉在外面超生,待到孩子長大了,開始上學了,才體會到多子女所帶來的經濟負擔。象這類的貧困,愚人以為,自己釀的苦果自己吞食,不值得在媒體上為其疾呼。作為媒體,在作這方面報道時,不要饑不擇食,不分青紅皂白地就呼吁社會,呼吁民眾伸出援助之手如何又如何。
現階段,我國的貧困地區,貧困人口還很多,無論城里還是鄉村,需要幫助的人也很多,象這類曾經是“超生游擊隊”,到后來淪落成貧困交加的地步,當初他們違犯計劃生育政策,到處躲避超生,他們不僅僅是給自己造成了經濟負擔,他們還給社會帶來多方面的負擔,一個孩子,從出生,到他自食其力,給社會帶來不計其數的,因人口增加所產生的壓力。既然不顧一切地生,至少這些超生者沒有社會責任感,把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置若罔聞,那么,社會也沒有這個必要為其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和義務,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和地區,你脫離社會,拋棄社會,社會同樣拋棄你,才顯社會公平。
在這里不是愚人沒有愛心,也不是不讓管這些貧困的多子女家庭,而是,我們應考慮先幫助誰的問題,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到多子女貧困家庭上,那么,哪些嚴格執行計劃生育的貧困家庭,他們同樣需要社會的幫助,需要人們伸手援助他們。論人數多子女貧困家庭更顯突出,貧困程度更大一些,貧困的周期更長一些,他們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如果我們把目光更多的投入到貧困的多子女家庭上,那么,我們就難顯公平,違法不違法沒什么兩樣,難以讓人信服,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也就失去了嚴肅性。
所以,愚人以為,“超生游擊隊”的貧困,可同情,也有理由不同情,更無需當作新聞,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