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網友 愣頭青】我在一家百貨公司上班,有一個關于商品內標和外標的問題想問。我巡查三信問題的時候,發現商場里有的吊牌上面沒有執行標準或執行標準用的是老的,有的吊牌上面的號型跟內標上的號型不一致等問題。想要讓商品的內標和外標達到要求要花的成本并不大,為什么供應商不按規范來做呢?該怎么說服他們規范操作?
※[我來試答]
這個標準統一的問題,看似簡單,可是涉及的流程很長,所以難以執行。
首先,標識統一的工作流程長。商品的標識是出廠時標定的,如果供貨商不是廠家,而是代理商與經銷商的話,要他們重新換標識,工序很長,要經過標識制作、換標、包裝等流程,相當于再走一道包裝線,比較難以操作;
第二,供應商沒有規范操作的壓力。內標與外標不一致,公司照樣收貨、照樣銷售,對供應商來說,又不影響業務開展。
第三,標識標準化工作必須得投入成本。內標與外標一致的標準化工作,必須得投入人力物力,消耗時間,因此,供應商就沒有執行的動力。
可是,標識不一致,對百貨公司的影響是廣泛的,給消費者的印象是商品沒有檔次,不規范,不標準,有可能還會受到工商管理機關的查處。
要使商品標識標準化,從采購、驗貨環節就得設置標準,標識不統一的不予采購,已經采購的不調整的不予收貨上架銷售,規范源頭,給供應商施加壓力,對蒙混過關的,一經發現給予處罰,才有利于標識標準化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