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零時“雙十一”開場,僅15分鐘,優衣庫官方旗艦店就成為交易破千萬的商家之一;11日18時,優衣庫銷售額已經突破1億元;活動結束,優衣庫位列銷售額前十……在競爭激烈的服裝行業,一件百十元的優衣庫服裝何以受到那么多消費者的青睞?在經濟發達的日本賣衣服如何成就首富?
而11月6日剛榮登彭博社富豪榜單的韓國首富李健熙,同樣挑起了輿論的好奇心,這位三星集團董事長,在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已然穩居韓國首富之位。
在福布斯日前發布的2013年中國富豪榜上,中國首富寶座為王健林所有,他以860億元人民幣凈資產獲得此稱號。
一個賣服裝的,一個賣電子產品的,一個賣房子的---東亞三國的首富們,手里握著怎樣的賺錢密碼?
至今沒出自傳的王健林
媒體披露的王健林個人資料并不多。
坊間流傳,王健林的父親是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解放后官至省部級。16歲那年,王健林背著家人報名參軍,開始了艱苦的軍旅生活。“我感謝這段經歷,沒有它我可能沒有現在這么抗壓,這么目標堅定。”對于17年的軍營生活,如今的王健林這樣評價。
轉業后,已升至副團級別的王健林被安排到大連西崗區區政府任辦公室主任。一年半后,大連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因負債149萬元瀕臨破產,區政府希望有人能接下這個“爛攤子”,眾人避之不及之時,王健林站了出來。不過,當時的他還是為自己留了條后路,“離開機關時,我辦的是停薪留職。”王健林坦言。然而此后,他非但沒走回頭路,反倒是開創了更廣闊的天地。
王健林的私生活不像一些地產大亨那樣充斥著各種花邊。他每天7點上班,5點下班,除了喜歡唱歌,沒有更多愛好,他甚至很少上網,連一個不加V的微博都沒注冊過。王健林不打高爾夫,因此萬達集團管理層把這個愛好都戒掉了。此外,他還是至今少數沒有出過傳記的企業家之一。
近日,關于萬達集團豪擲1.72億元人民幣在紐約佳士得拍下畢加索作品《兩個小孩》的新聞在國內收藏界沸沸揚揚,有人認為萬達此舉很不劃算。但實際上,王健林在藝術品拍場上向來豪情萬丈,早在1992年他就曾押上全部身家,花800多萬元購得一幅傅抱石畫作。如今萬達集團已收藏百位國內外畫家的千幅作品,市值超100億元,其中有二三成購自海外。
告別機關下海至今25年,王健林的財富成幾何倍數增長。2012年,他以450億元的身家榮登胡潤地產富豪榜的首位;今年年初胡潤發布2013全球富豪榜單,他以780億元的財富躋身華人第七;而日前彭博社發布的億萬富翁排行榜顯示,王健林以1350億元的身家成為新科中國首富。
萬達帝國拓展圖
大連萬達房地產總公司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大連西崗住宅開發公司。1987年成立的這家公司是西崗區區屬的全民所有制企業,王健林接手前虧損數百萬。1989年,憑借一項大連棚戶區改造項目,萬達賺取了第一桶金。1997年萬達開始向全國大規模擴張。目前萬達地產項目遍布全國90個城市,企業資產高達3087億美元,年收入1455億元。
2002年,萬達嘗試向商業地產轉型。與做住宅地產不同,商業地產需要合作伙伴,王健林首先盯上世界500強沃爾瑪,最初卻遭遇閉門羹。后來為了說服沃爾瑪,他數次登門拜訪,又通過政府人士的牽線最終達成合作。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如今與萬達合作的長長名單中,除了沃爾瑪,還有麥當勞、芝華士、優衣庫等全球數百家知名企業,與以往大相徑庭的是,今天已經不是萬達追著沃爾瑪,而是萬達駐扎在哪里,沃爾瑪們就蜂擁而至。
此后,萬達又首創了城市綜合體---萬達廣場,集合購物、餐飲、住宿、文化、娛樂等多種業態,并逐漸形成一塊金字招牌。與傳統商業地產僅收取物業租金完全不同,萬達廣場所到之處構筑起的是一個龐大的商業生態圈,引導和改變都市生活與消費方式的同時,也激活了所在城市的經濟能量。用王健林的話說就是:“一個萬達廣場,就是一座城市中心。”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已經開業的萬達廣場共72座,規模居全球第二,按照王健林的設想,以每年新開18座的遞增速度,到2014年萬達廣場數量將達到110座,躍居全球第一。
2012年萬達集團進軍文化產業,投資26億美元收購全球行業排名第二的美國AMC影院公司100%股權。由此萬達控制了AMC在美國和加拿大344個地區的5000張銀幕。日前,萬達又對兩家歐洲地區的電影連鎖運營商發出收購意向,一旦并購成功,將搶占世界電影市場20%的份額。
“只要李健熙咳嗽,韓國就會感冒”
有人分析,王健林的萬達帝國是在中國大地上完美地復制著李健熙三星集團在韓國市場的奇觀。
李健熙對于韓國的影響稱得上是現代歷史上鮮有的特例。據悉,他在三星實行的每天7點上班4點下班的工作制度,改變了整個韓國的日常作息安排,而在2003年他又率先推行5天工作制,此舉亦成為韓國人的新習慣。
他的每次公開露面,都是韓國媒體熱衷的話題。作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之一,李健熙曾參加活動支持韓國申辦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他當時所戴的御寒耳罩引起韓國媒體注意,報道稱那是路易·威登產品,價值2500美元。意大利一家名牌西服在韓國開店時,媒體報道即稱其產品為“李健熙西裝”。
一位路透社記者曾這樣形容李健熙在韓國的獨特地位:“公眾場合罕見他的身影,他說話輕聲細語,但只要李健熙咳嗽,韓國就會感冒。”
1987年11月,三星創始人李秉去世,45歲的李健熙子承父業,正式執掌三星集團。
資料顯示,李健熙早年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系,后赴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攻讀經營學碩士,1966年進入三星下屬企業“中央日報-東洋電視臺”工作,隨后與東洋電視臺會長洪進基的大女兒洪羅喜結婚,擔任東洋電視臺董事。
1989年和1992年,李健熙曾被指控向前總統盧泰愚行賄,并被判處二年緩刑;1997年總統大選前,他贊助李會昌高達一千萬美元政治獻金,再次引發軒然大波;2008年李健熙又因涉嫌非法轉讓經營權和逃稅而被起訴,隨后他宣布辭職;2009年李健熙被首爾高等法院宣布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但隨后他獲得了時任總統李明博的特赦,名義是“助力韓國申辦2018年冬季奧運會”。
韓國四大“航母”企業之一
三星集團是韓國歷史上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家族財團之一。它與現代、大宇、LG并稱韓國四大“航母”企業。
該集團成立于1938年,最初主要出口朝鮮南半島的魚干、果蔬。上世紀50年代逐步擴展為制糖、制藥、紡織等制造業,并確立為家族制企業。目前,三星集團旗下共有79家子公司,主要業務涉及電子設備、造船、精密化學、石油、保險、風險投資、酒店、物業、福利院等眾多領域……似乎除了農業之外,三星集團都有涉及。
2011年,三星集團資產總額達3437億美元,凈銷售額達2201億美元,凈收入212億美元,該數值已經達韓國GDP總量的19.72%。如果以凈銷售額計算,他甚至高于愛爾蘭當年的GDP,可以排到世界第45位。
三星集團中最為外界熟知的就是三星電子。它成立于1969年,最初以賣冰箱為主,此后逐步拓展業務范圍,競爭力和影響力開始趕超日本電子巨頭索尼公司。2010年,三星電子營業額超越惠普[微博],成為全球營收第一大科技商。
如今在智能手機大戰中,三星穩步邁進。2012年7~9月,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規模為16920萬部,三星售出5500萬部,蘋果iPhone售出2360萬部,三星的市場份額占到32.5%,高居全球榜首。
不少職員都是柳井正的粉絲
說到柳井正,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提到優衣庫,幾乎是人人知曉。柳井正是優衣庫的創始人。在今年福布斯發布的2013年“日本富豪榜”上,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社長柳井正以155億美元身家蟬聯日本首富,連續兩年當選。
翻開柳井正的人生履歷,從出生那一刻起他就注定與服裝有緣。1949年,柳井正出身于服裝世家,不少親戚都在九州島或山口縣經營服裝店,父親柳井等在他出生那年開了一家男裝店小郡商事,主賣西裝。
柳井正早年在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世界博覽》記者曾特意采訪柳井正的大學同學---現早大政治經濟學院教授野口先生。他說,柳井正的大學歲月有些“不堪回首”,因為他幾乎天天流連于電影院、電玩廳、咖啡屋,偶爾還去麻將館搓一把,學業荒廢讓他在畢業后成為無業游民。
游手好閑三個月后,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柳井正進入日本著名的零售企業工作,但短暫的九個月后,他就以“在超市打雜學不到什么有用的經驗”為由辭職了,回到老家后跟父親一起做西裝生意。
進入小郡商事12年后,1984年,他取代父親成為社長。那時日本社會奢華之風盛行,柳井正卻將眼光對準了普通百姓,決定主打廉價、日常服裝。同年,他在廣島開設了第一家“優衣庫”專賣店。據悉,開業當天來店人數太多,當地媒體播報店內人潮洶涌的新聞,柳井正竟然在接受采訪時說:“非常抱歉,現在來排隊可能進不了店里,所以請大家不要來。”
如今的優衣庫早已走出廣島在全世界遍地開花。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柳井正總會刻意回避“日本首富”的稱呼。
在外人看來,他是一個“冷酷的人”。但與他共事的人卻說,他“害羞、認真、穩重、和藹”,“和他一起工作就像在家里一樣舒適”。在優衣庫公司,不少職員都是柳井正的粉絲。
日本“鄉鎮企業”閃亮全球
自1984年在廣島開設第一家優衣庫,至今已過去近30年。時至今日,廣島人還時不時地調侃:那個時候的優衣庫是“鄉鎮企業進城”。柳井正后來在回憶錄中也說:“廣島是座大城市,而優衣庫當時只是一家小企業。”但如今,優衣庫已成為廣島人的驕傲,只是連廣島人也不明白,為什么當年“土里土氣”的優衣庫如今這么火?
正如柳井正所言:“我們擁有很好的質量,價格又便宜,這是我們在經濟危機中取勝的關鍵。”
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2009年的資產縮水了180億美元,“股神”巴菲特的財富縮水了250億美元,日本任天堂公司前社長山內溥的身家更是縮水至45億美元。而柳井正卻成了例外,迅銷公司2008年的股價逆勢上漲了63%,優衣庫的銷售量也直線上升,新的門店在全世界遍地開花。
如今,優衣庫以800多家店鋪的規模超越許多老牌服裝廠商,成為日本服裝零售第一品牌,并在11個國家和地區展開快速擴張。這個昔日的日本鄉鎮企業終于閃亮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