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在株洲想找到一家像樣的電影院,是難事。
2001年,千金電影城開張。
2008年底,萬達影院進駐株洲,拉開株洲電影市場競爭的帷幕。
去年,影院競爭進入白熱化。
9月4日,位于家潤多樓上的17.5影城開業;
9月8日,美達國際影城試營業;
9月22日,位于一橋橋頭的濱江影城開業;
11月底,位于華潤萬家購物中心的星美國際影城對外營業。
而未來,大漢·希爾頓,神農太陽城,美的城,東方·時代廣場,漢化國際廣場,金冠國際服飾文化傳媒大樓都將引進電影院。
電影院的擴張,是基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消費水平的提高,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商業地產的繁榮!
城市綜合體模式在我市興起
意大利影片《天堂電影院》曾令無數人動容,在那座禮堂式建筑的電影院里,有我們的童年,有我們的故鄉,有我們的初戀,也有我們的夢想和小鎮上的人生百態。在許多老株洲人的記憶里,最初電影院也是這樣一棟獨立的建筑。
隨著經濟的增長和多元化發展,這樣的單體電影院慢慢與我們的生活告別。如今的電影院,選擇與集購物、娛樂、休閑、餐飲于一體的一站式商業綜合體 進行混搭,形成一個聚合大型購物中心、高級酒店、超甲級寫字樓、室內外步行街等頂級業態為一體的復合功能體,這便是“城市綜合體”商業模式。
美達影城是鐘鼓嶺七星購物廣場第一個開業的商戶,當美達進入試營業期的時候,七星購物廣場一至四樓的其他商戶都沒有開門,當時上映的諸多大片如《白鹿原》、《敢死隊2》、《普羅米修斯》等電影令美達樓層人流不息,也令不少市民都知道七星購物廣場。
“他們聚集人流的效果確實很好。”七星潮流購物公園的副經理楊帆也不得不承認影院對商場的拉動作用。
美達影城還與“負一樓”的電玩城合作,只要在美達辦卡或者購票即可獲得電玩城的優惠券,反之亦然。到現在,彼此各有千人次的互動。
商業地產紛紛引入影院
與影院聯姻,借助影院來提升賣場品質,華晨不是第一家,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家。
據悉,2012年,株洲電影市場總票房在5000萬左右,其中千金、萬達等老牌影院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在接下來的一兩年,株洲影院數將增加至15家,新增影院中,中影國際影城和大漢·希爾頓的橫店影城來勢洶洶,前者擁有株洲唯一一塊DMAX巨幕,后者宣稱每年有4次左右的明星首映式。
幾年前,我市還只有千金、萬達、17.5三家影院雄踞河東三區,河西一家電影院都沒有。“大片上映,好票難求。”不少人感嘆過影院太少,不方便觀影,特別是河西的市民還要跑到河東來看電影,更是舟車勞頓。
然而諸多影院的開設,將改變這種狀況。屆時,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享受觀影購物吃美食一站式服務的新時代生活。
雙贏促使影城與商場聯姻
在商業地產中,起決定作用的不是投資者,也不是經營者,而是顧客,即人流、客流。從商業地產的角度來說,很多時候越來越表現出和電影行業的依存 關系,就是因為影院能帶來與百貨、超市有差異化的人流,并提升商業地產的品質、拉升賣場的人氣,而商場也能為影院聚集人氣,提供配套設施,最后雙方達到雙 贏。
“對于成熟的商業體來說,電影院聚集的人流相對賣場而言,不過九牛一毛,但是影院于整個商業體的配套作用,卻不是用客流可以衡量的。”萬達影城的負責人韓經理認為影城與所在商場的關系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共贏。
華潤萬家的租戶負責人馬經理這樣表述華潤和星美的關系,“隨著我們的整體推廣,和他們自己做的一些活動,人氣聚起來了。他們所在樓層的其他商戶,也因此而獲益。最高的商戶業績增長應該超過了50%。”
從影院到影城,從寬幕到巨幕,從五星到5D....。.我們聽到的,是城市在不斷進步,是城市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來源:株洲置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