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廣州已有多家購物中心欲將家電賣場“踢出局”,對期滿的百貨也打起了縮小面積或不續約的算盤。業內人士分析稱,廣州購物中心將“換血”進入全新的時期。百貨、電器賣場這些曾經是購物中心眼中的“金礦”如今成了“雞肋”。

思考 購物中心泡沫凸顯
最近,業內傳出一向標榜“中國商業地產老大”的萬達在廣東的三塊商業地產地塊被收回。與此同時,中國購物中心出現泡沫的聲音甚囂塵上。
德勤稅務以及商務咨詢合伙人、重慶辦公室主管合伙人龔兵日前透露: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開業的購物中心超過3千家,累積商業面積達到2.12億平方米。據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對18個主要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統計和預測,從2011年年底到2015年年底商業綜合體面積存量將從8087萬平方米增至24387萬平方米,是2011年的三倍。
龔兵認為:“中國購物中心從2012年的平均體量為7萬平方米,到現在為8萬平方米。截止到2012年末發展迅速的前七大城市已開業的購物中心的平均體量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巨型、超巨型購物中心,在提供一站式消費體驗方面擁有著天然的優勢,但也存在著很大壓力,所以購物中心在如何發展定位、尋求收益與面積的最佳平衡是當前購物中心發展面臨的很大難題。”
部分購物中心撤家電賣場
昨日,記者在中華廣場富一城西南區(原國美電器區域)看到,中華百貨皮鞋皮具館的工程進展得如火如荼,近70家專柜已悉數完成裝修,準備進入試業階段。據透露,國美剛好到期,盡管國美方面希望續約,但業主方仍選擇給中華百貨做皮鞋皮具館。
無獨有偶,記者在前晚的海珠區大型購物中心麗影廣場10周年慶典上獲悉,隨著該中心B區升級改造工程的啟動,位于該區的國美電器也將撤走。知情人士透露,這家店是國美廣州銷售前十名的店鋪。麗影廣場總經理吳澤丹向羊城晚報記者表示,國美電器將在明年2月份撤出,麗影廣場B區已制訂好了全新的升級計劃,將在明年引入快時尚品牌、國內外知名服飾品牌及時尚個性化餐飲,目前已跟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在接觸。
不僅像國美這樣知名的家電賣場開始被購物中心挑剔,記者昨日從業內人士處獲悉,廣州多家百貨在購物中心內的位置也岌岌可危。如東山廣場內的新大新、正佳廣場內的友誼商店和百信廣場內的廣百百貨,都不可避免地將面臨租約到期后能否續約的問題,即便續約也可能被縮減面積。
快時尚拓展迅猛
一邊是原來的“香餑餑”遭到拋棄,另一邊則是國際快時尚品牌被購物中心爭相追捧的景象。
日前,在廣州開業的樂峰廣場就完全放棄引進主力百貨的傳統做法,而是招租了西班牙著名的快時尚品牌ZARA及其姊妹品牌PULL & BEAR、STRADIVARIUS,還有日本永旺超市、日本休閑品牌優衣庫(UNIQLO)和西班牙第一品牌男裝SPRINGFIELD等。
而國際知名時裝零售巨頭H&M、Hennes & Mauritz,也在10月底進駐了深圳1234廣場和海雅繽紛城。H&M大中華區、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總經理Magnus Olsson甚至高調地表示:“自2007年進入中國以來,H&M發展迅速,我們在深圳開設的門店已達到7家。”
購物中心商戶淘汰賽加劇
“現在確實有很多購物中心有減少電器賣場的計劃,這不僅是承租能力的問題,還是這種業態已經失去了以往能帶來巨大客流的功能。由于家電的標準化和渠道的飽和,購物中心對于商戶的調整將繼續。”中華百貨總經理竇懷山對記者表示。
已經成功操盤了多個購物中心招商的廣東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也認為:“購物中心選擇租戶的原則,要么能帶來豐厚租金,要么能帶來客流,要么能帶動其他商戶進駐。而早年百貨和家電賣場能帶來的客流正因為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以及電商的沖擊而出現大幅下滑,相比前者,餐飲、娛樂、休閑、快時尚等體驗式業態和新型零售模式更能吸引客流,也自然成為購物中心的新寵。”
黃文杰還提出,成熟購物中心肯定會不斷“換血”應對新的商業消費生態,而銀行、郵局、海洋館等也將成為他們喜歡的業態。
(來源:羊城晚報 記者:孫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