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截止2013年12月30日,據聯商網《2013年主要連鎖零售企業關店統計》顯示,外資零售超市業態:沃爾瑪關閉門店14家,樂購關閉3家,卜蜂蓮花關閉2家,王府井洋華堂關閉1家,統一優瑪特關閉1家,麥德龍宣布萬得城電器推出中國,關閉上海7家門店,同時旗下餐飲通超市宣告試水失敗,關閉上海2家門店。
其中百貨業態:百盛關閉2家門店,大洋百貨關閉2家門店,伊勢丹關閉1家門店,太平洋百貨關閉1家門店,NOVO百貨關閉1家門店,光一百貨關閉1家門店。
2013年主要外資零售關店總數達31家(不含家居、電器),2012年聯商網統計數據顯示,外資商超共計關店18家,關店數同比增長72.2%。
2013國內主要連鎖零售企業關店統計顯示,其中超市業態:永輝關閉門店7家,新華都關閉3家,人人樂關閉2家,新一佳關閉5家,華聯BHG關閉2家,三江購物關閉1家。
其中百貨業態:王府井關閉1家,廣百百貨關閉2家,大商新瑪特關閉2家,天虹商場關閉2家,金鷹商貿關閉1家,春天百貨關閉1家,二百永新關閉1家,三利百貨關閉1家,貴友大廈關閉1家,萬尚百貨關閉1家,成都人民商場關閉1家,久盛百貨關閉1家。
2013年國內主要連鎖零售企業關店總數達35家。
在關店原因解釋中,最多見的是,租約到期、模式調整、盈利能力偏弱、戰略性關店、轉型、經營不善。
目前我國零售企業員工收入每年大約增長5%至10%,而商業地產的租金率平均每年大約增長3%至5%左右,核心黃金商圈的租金年均增幅甚至達10%以上,人均工資和租金率同時上升。這意味著,零售企業同店增速需達8%以上才能保證銷售費用率平穩。隨著傳統零售行業步入“微利時代”,轉型期的傳統零售選擇關店止損在所難免。
斷臂求生也好,飲鴆止渴也罷,關店作為企業一種優化商業布局的策略,不應該被過度解讀。與去年的慌亂應對不同,今年超市企業主動通過關店、并購,積極拓展新店等調整方式度過零售寒冬。如何切入消費者新的需求點,審視零售本質,以及對新技術的駕馭成為轉型期的零售業關注重點。
注:
1、此數據為聯商網獨家盤點,轉載、轉用數據請注明來源及出處;
2、關店數據來源于媒體公開報道及企業通告;
3、圖中黃色線條為內、外資企業分割線;
4、盤點如有數據或信息出入,歡迎指正。
(聯商網 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