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IT從業者更不是什么從業人士,而也許恰恰因此,我才能在局外看清這場“戰局”。 ——題記
文筆不好,所以直切正題——微信之所以成功,在我看來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1、使溝通變的更便捷(對講機模式)、更廉價(流量費遠低于短信費);2、形式新穎,恰好滿足當時的裝B需求;3、作為第一個吃螃蟹者,微信面對的是一篇藍海,基本無競爭對手;4、借助當時智能手機推廣普及之東風,成為手機預裝軟件之一,快速普及;5、先天優勢—騰訊作為聊天軟件霸主,用戶數億,且溝通是騰訊最擅長亦是控制力最強的領域;6、大勢所趨—當時最火的應該當屬微博了,微博對于微信的幫助是巨大的,最大的幫助不是推廣及營銷意義,而在于做了一個最棒的反面教材及對比模板(比起微博的遍地“有獎轉發”,微信朋友圈顯得如此的“一方凈土“);7、相對于微博的“弱關系”(粉絲上萬,熟人不過百),微信的“強關系”(基本都是認識的朋友)顯得如此珍貴,如此不得不打開;8、公眾平臺的推出使各大商家、牛人、裝B份子趨之若鶩,紛紛拿出逼格成為草根領袖……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那么既然我們能分析出“為什么是”微信,也一定能探索出“怎么樣”挑戰微信。面對愈發明朗的所謂TAB格局(就不說BAT,因為未來的發展可能最懸的當屬"B"),只有"A"最具備撼動"T"的資本,而且"A"必須撼動"T",因為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顛覆了太多的行業,手機已經漸漸成為了人體器官的延伸,所以也許"A"的滅亡就在一瞬之間,不提諾基亞了(因為這個例子其實沒有多大代表意義),就拿短信來說,這個可是多少年培養的習慣了,而且背后可是三大運營商這樣的超級巨頭,一瞬之間基本“煙消云散”,誰敢說未來的人們一定“TB”上淘寶,而不是更便捷的微信微商城購物呢?微信公眾平臺的興起使剛剛感到“春天要到了”的客戶端制造商們一下進入“寒冬”,而且基本沒有回春的可能了,這不盡告訴我們更告訴馬云一件事情——如果一個客戶端就能解決,誰還去裝兩個客戶端呢?所以,也許"A"現在在手機端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過是“虛腫爛胖”,因為恰如兩個學過點功夫的人決斗一般,對方還沒出招呢,你把套路都耍了個遍,你說有用嗎?所以,依我看,馬云找對了路,做了“來往”,但是用錯了人去“帶隊”,弄得“一鼓沒作氣,再而竭,三而掛”,白白浪費了如此好的資源優勢與“朋友就是要來往”這句極具B格的“司樓根”了!
話不多說,現在做一下白日夢:假設我全權負責“來往”的運營,我會這樣去和微信“一戰”:
1、你不是封閉嗎?我比你更封閉!你不是很逼格嗎?我比你更逼格!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微信越來越有“大而全”之勢了,基本上想涵蓋大眾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開啟了百人大群等功能,所以,面對此種情況,"來往"必須就要愈發“小而美”!如何小而美呢?前幾日一位大神的文章恰好與我一致——“來往”要更加強化“強關系”,每位用戶最多擁有100個好友(可絕交,但不可刪除),這樣大家就會很慎重的選擇這僅僅100個好友的通訊錄,這也恰恰符合曾經聽過的一個定律:“大多數人一輩子真正稱得上是朋友的人不超過100個!”可想,這100個名額會是多么的珍貴,而且會成為測試友情是否“真摯”的一大工具!逼格十足有木有!如果這樣來做,基本上從“可炒作”的角度分析,早已成功了一半,再加上合理的營銷,你說會不成功嗎?
P.S.:微信其實是被微博這個遍地有獎營銷的“豬一樣的對手”比紅的,那么如果這樣的“來往”與那樣的“微信”比起來,是不是很像當年的原音重現呢?
2、拿破侖、希特勒告訴我們:被野心沖昏了頭腦的結果是XX!
騰訊有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總是想讓同行“無路可走”,可是歷史反復的證明了這樣做的結果99%是以失敗告終,“當“同行”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每個同行默默地發出了最后的吼聲!“這就是給“來往”最大的機會,營銷是把“雙刃劍”,成就了微博也使微博翻不了身,而對于萬事萬物都應讓其自然發展,過于強力干涉的結果只會是“物極必反”,所以面對微信對于“營銷”愈發嚴厲的打壓,許多逼格“大V”敢怒不敢言,星星之火以現之時,“來往”應該展開她溫暖的懷抱,讓這些人感受到“人間還有真情在”,讓他們死心塌地的與“來往”來往,對“微信”反戈一擊,大勢現,微博被逆襲的場景完美再現~
3、讓“強關系”再強一點!
如“戰略1”所述,來往已經是血緣至親、最親密好友聚集的“強關系”啦,那么我們不妨讓這個關系再強一下!加點什么呢?不是其他的,正是阿里最大的殺手锏—淘寶�。√詫毱鋵嵳娌恍枰脝为毜目蛻舳�,直接把淘寶的客戶端移植到“來往”的客戶端中,并給予流量及鉅惠支持,您說到底是還在孕育中的、靠仍在推廣階段的微信支付支持的“微信電商”靠譜,還是早已擁有成熟體系、由強大支付寶支持的“來往淘寶”更靠譜呢?但是著一定要有個度,那就是控制好所謂“來往”的朋動態,絕對不能使之成為貨品展示的平臺,要讓之成為“絕對純潔的凈土”。如果“來往”這樣變革,那來往=微信+淘寶+支付寶,您說真正該害怕的應該是誰呢?
4、讓“來往”賦予阿里溝通基因,借“來往”撼動騰訊溝通帝國!
騰訊之所以“推一個火一個”,是因為其于溝通領域的先天優勢,QQ號碼經過時間的沉淀已經成為與身份證一般的“有效身份證件”,比起手機號更加穩定,會跟隨人的一生。所以因為關聯QQ號碼,所以騰訊推廣的軟件往往極易產生“裂變”,推廣期更短,推廣效果更佳。這也是“來往”、“易信”們之所以舉足維艱的主要原因,試想通過QQ加一個熟人試用的成本與從其他渠道拉來熟人體驗的成本要低多少呢?就算大鱷不差錢,可是其實最好的“拉人”方式都牢牢把在騰訊的手里,所以“來往”借淘寶、支付寶、阿里雄厚資本優勢及以上策略,完全可以打造一個抗衡甚至撼動騰訊的“神器”,別借此正式進入通訊界,拿到移動互聯網下一張門票!
一口氣寫了那么多,自己都感覺不可思議,究竟是否有價值呢?等您品鑒吧~!這篇文章不僅寫給馬云,也寫給馬化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唯有“變”才是恒久“不變”的,各位看官,您們說是不是呢?~
原創劣文,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來自:
曾用賬號名:33胖子
一個營銷初學者,誠邀給位前輩、同仁指導、指正,萬分感謝。
- 該帖于 2014-1-16 13:1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