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陜西師范大學李圣楠一直在為奶奶過壽買衣服干著急。“連著跑了好幾家大商場,可選的太少,不是款式老套,就是顏色陳舊,沒找到一件稱心的。在網上買吧,奶奶身型上廋下寬,又不能試穿,不知道啥碼合適,還真愁人!”
老年服裝專柜難覓
記者走進百盛、萬達、民生百貨等各大商場,放眼望去全是淑女裝、都市白領、精品女裝、運動休閑、經典男裝等專柜,很少能見到老年服飾品牌。而且,商場里的中老年服裝多會摻雜在上述種類中一起賣,或者是在商場門口打折處理,并不單列貨架,專柜更是少有。
“我想要一雙平底皮鞋,里面是大棉的那種”,在小寨軍區(qū)服務社二樓皮鞋區(qū),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人正向售貨員描述著自己需要的鞋子。可售貨員搖搖頭說:“沒有特別棉的皮鞋,現(xiàn)在商場里的鞋子多數(shù)是賣給年輕人的,款式新卻不保暖。”老人無奈地表示,只能去街攤上看看。
素以“百貨俱全、物美價廉”著稱的軍區(qū)服務社怎會沒有老年人穿的鞋子和衣服?記者納悶,隨即在軍區(qū)服務社轉了一大圈,果不其然,只看到兩家中老年服裝銷售柜臺,并沒見到中老年皮鞋。聽逛街的余大媽講,以前軍區(qū)服務社的中老年服裝特別多,價格也實惠,她經常來這里買。但現(xiàn)在商場改造后,僅剩兩三家在賣老年人衣服,價格還上漲了不少。
那老年人的衣服要到哪兒去買?記者隨機訪問了幾位老人,“老年人的衣服不能去商場買,衣服樣子少價格還貴,不值當。主干街的商店一般也沒有,華東服飾后面有整整一條街都是賣老年人衣服的,可以上那買,就是路途有點遠、質量沒法保證。”長安新天地廣場擺地攤的錢大爺如是說。
記者發(fā)現(xiàn),其實現(xiàn)在很多大型超市里也有賣中年人、老年人衣服,但很多衣服款式呆板、碼不全。另外,在淘寶網上搜索“老年人服裝”,頁數(shù)不多的店家均標注著:中老年服裝(時尚媽媽款),這些衣服偏年輕適合中年人穿,老年男裝基本找不到。
商場為啥鮮見老年服裝
“老年服裝買的人少還賣不上價,不賺錢。”長安區(qū)櫻花一路“金秋歲月”中老年服飾店老板蔡秋琴如是說。
蔡老板還說:“老年服裝進入商場也不賺錢,單是商場進場費就要幾萬元,這還不算店面租金、裝修、培訓、廣告、雇員工資等,每個月還要根據(jù)營業(yè)收入返商場利潤。老年服裝,賣不上價這些費用從哪兒出?而且,除個別知名品牌,目前存在的老年服裝品牌少之又少,沒品牌老年服飾就沒法在商場上柜。”
有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大型商場的主要消費人群是青年、中年人。這與不同年齡層消費習慣有很大關系。
相比較青年女性對于服裝消費“大手筆”,中老年人本身對于服裝制作的成本要求就很高,再加上中老年人經濟收入處于衰退或者停滯階段,更換服裝的頻率也不高,遠遠不如童裝、其他年齡段的女裝利潤空間大,必然會被商家品牌忽視。面對如此微薄的利潤,商場自然不會重視,也不會在意老年服裝是否占有一席之地。
(山西日報 記者 王向華 實習生 馬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