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憶—關于和佳樂家的一些回憶
文/趙世波 濰坊市人民醫院
2000年的夏天,正準備大五實習的我們正躺在宿舍的床上無所事事,宿舍的老三老四 這對狼狽為奸勾肩搭背的回來之后一進門就大嚷:終于見到超市了!濰坊終于也有超市了!那種興奮神態,只有在魯能奪得雙冠王的時候才表現過,嚷嚷過之后,按捺不住的老大一揮手:老七老八,今天跟老大出去長長見識去。我和老八趿拉上拖鞋就準備出門,老四趕緊攔住我們說,大哥,你們幾位到了那里千萬別說是8320宿舍的,穿拖鞋去超市,你以為是逛夜市啊,穿正式點。
出校門往東,經過昌濰師專東院,藝校,有濰坊衛校的文化路,快到濰坊高專的時候往北拐就到了。第一次進入的具體場景確實忘了,但是當時那種震撼卻永在記憶深處:琳瑯滿目的商品以精美姿態擺在眼前,可以近距離接觸,可以觸摸,那種非同于鎮上陰暗的老是帶有化肥氣息的以高人一等姿態體現想買件東西需要斟酌一番生怕得罪了長長水泥柜臺里面帶有鄙人氣質的售貨員的商品供銷社的感覺,也不同于村里狹小灰暗的空間的亂七八糟的擺放在一起的代銷點小賣部給我的體驗,更不同于的宿舍樓下每次買圓珠筆時候需要彎下腰對里面老是坐著熱火朝天的聊天一見我們就里面耷拉下臉的服務員的小賣部的感覺,不同于永遠熙熙攘攘還價時從腳脖子砍心里惴惴不安生怕賣家笑話沒想到真他媽的還成交了每次買東西都要鼓起勇氣軟磨硬泡即使商品拿到手了還是擔心買貴了讓人黑了的商品城的感覺。當時翻看過劉越空間推薦的吳亮話語那本書里關于商品的那篇文章,即使書里把商品的性質顧客的心態分析用最理性的思維分析的再透徹可是還是無法與身同感受的直接體驗直接刺激。刺激歸刺激,震撼歸震撼,現實還是三條好漢的大褲衩里面所有的人民幣加起來湊夠了老八的一雙沙灘鞋,78元。
2000年冬天,年底放假前,實習隊的準備搓一頓,十個人湊了幾百塊錢,到佳樂家所謂瘋狂采購,印象就是排隊出來就等了一個半小時,打那之后就形成個習慣,年前能不進超市就不進,或者提前,或者拖后,不過等待的時候正碰上抽獎得了一瓶葡萄酒,回去之后大家都嘗了嘗,一致認為是假的,甜不甜辣不辣略帶發苦的滋味誰會喝這玩意,抽獎給的東西嗎,肯定不是好東西,后來知道葡萄酒就是那個味,多年以后都成了聚會的笑談。
2001年夏天,高中死黨從華農畢業后去海南待了一年回來,為了讓他見識一下能展現濰坊的現代化氣息還不花錢的地方——佳樂家,人家淡淡一笑說我在武漢四年超市見多了,不過這個超市確實不錯,雖然雖然有點沒面子,但是看在他給我的垂涎已久的悟空傳和周星馳的大話西游那兩本書付款并順便給我買了50多元一條的大褲衩和十幾元一雙的拖鞋這兩件奢侈品的物質補償也就不和他計較了。
2001年冬天,畢業后回C城半就業狀態半年了。過年時從佳樂家拎著一桶老黃皮回家,那時候黃皮算是農村喝的酒中的奢侈品了,父親算是可以敞開喝了。
2002年春天,漂到A城正式工作。發第一個月工資的日子,從佳樂家出來,興高采烈的拎著高壓鍋,電風扇和排骨心滿意足的坐上了回老家的車。
2002年秋天,當時父親躺在病床上,母親在陪床,突然接到電話,原來是佳樂家通知抽獎抽到了一桶花生油,仿佛那天生日,算是灰暗日子和心情里的一絲亮色。也是那個秋天,來的家鄉C城算是欺瞞弟弟老爹住院的事,在我們共同的二中校園看見他冷風中單薄的外衣,一起到了佳樂家買了一件當時我都垂涎好久沒舍得買的卡其色的棉服,價格大概等同于一桶花生油。
2004,老弟要大學開學,在A城佳樂家給要去西安上大學的他買了個100多塊的亨得利背包,買回家之后老弟和老媽都嫌奢侈:太貴了。2013年過年,已經是博士的老弟從北京回家,到車站接他,回家之后接過背包一看,肩帶已經磨得起毛了,真是歌里唱的,背到現在還沒爛,全家一陣感慨,有說質量好的,有說買著貴用著便宜的,有說老弟懷舊的,心里思緒萬千卻怎么也想不起那年夏天給他選購書包時候的想法和心情了。
2005年冬天,準備考研,從佳樂家買來雀巢速溶咖啡提神,前幾天晚上確實失眠,倆星期之后,即使連飲三杯,一躺下,還沒等拿起書來就已經睜不開眼。
2006年夏天,準備再次來濰坊讀書,收拾東西時在床底下箱子里發現了好幾盒咖啡,香腸和喜餅,看著那些東西,唏噓感嘆。
2008年的初夏,妻子在Q城準備要刨宮產,自己是手忙腳亂,宿舍老大和媳婦到了病房,先數落我幾句后,給了我一張單子,跟我說去佳樂家把單子上的東西采購回來。也是那年和第二年有段時間,我幾乎每個周末都從濰坊趕到Q城,每次都先去佳樂家采購一番再打車到丈人家把可憐的妻兒看。
2009年畢業之前,宿舍里五個人出來除了讀博士的二師兄都忙著找工作,沒機會聚餐,最后還是那段時間過著他本家生活吃遍濰坊的二師兄提議到新華路佳樂家的邊家餃子,味道確實忘了,難以忘記是宿舍里面的三位大哥和五弟那四張臉,畢業后留在濰坊,兒子在老家待了一年,每個周末和妻子回家看兒子,從一開始的兒子毫不在乎我們的離開到后來每次離開都要哭鬧。每次來回不變的是手里都提著佳樂家的塑料袋,變的是里面的酸奶變成了老家的土特產。
2010年夏天父親病了之后,開車全家去福壽街佳樂家成了晚飯后全家主要的休閑活動,后來那一年多經常去佳樂家轉,兒子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新華路佳樂家里買的能開的電動汽車,所以以后每次逛超市都非得要去新華路轉。
2011年那年印象最深就是陪生病父親在福壽街佳樂家超市里面轉,那年入冬后買了把青花的茶壺花了好幾十塊錢,讓母親叨叨了好長時間。幾個月后父親去世,棺材里放著的就有那把茶壺和家人無盡的思念。
2012年終于在濰坊安了家就在文化路,往東一走就到了新華路,離佳樂家不遠。
這些年一直忙著趕路,回首一望竟然與佳樂家默默相伴這么多年。佳樂家對于濰坊的意義和價值非我我能概述和表達,有的只是一點私人體驗和感嘆。面對大量世界級別零售業大鱷的叫板,佳樂佳卻仍然能從容站在濰坊零售業的最頂端,給了我們先進的購物體驗與便利生活;占據也許不太占優勢的新華路地段,卻能成為濰坊百姓心中第一首選,并輻射帶動周圍成為一個重要商圈。要我給出一個合理解釋,只能說老百姓心中口碑體現。
偶爾翻開當年那本悟空傳,看到那只不知天高地厚的猴子叫囂:我要這天,要這地,要這眾生,要那諸佛。 忽然想起2001年離開濰坊時未曾踏入社會的那個青年,那時候感覺三十歲很遙遠,現在一抬頭發現四十歲就在眼前,也曾經在心里鳶飛戾天,現在感覺家庭是最大的幸福源泉。努力提高家庭生活品質和幸福感,繼續和佳樂家攜手相伴。
- 該帖于 2014-2-23 9:5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