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想要更大號召力,就會找明星代言。一種情況是品牌知名度不高,另一種情況是號召力已經很強,但需要強化品牌。
無論如何,都是借助明星的影響力。
所謂代言,就是背書。
品牌很強勢的,不需要背書。
蘋果不會找明星代言,因為蘋果自己就是明星。加多寶不會找明星代言,因為王老吉還沒爬起來。
強勢是相對的,商場沒有棋逢敵手,只有二虎相爭。
背書,就是砝碼,分量重的都想要。
阿迪耐克搶書豪,百事可口爭大姚。
代言想要效果好,還的明星挑的好。
先是形象契合度。
陳道明代言利郎,成熟、從容又大氣。和其正?呵呵呵。
吳莫愁代言百事,夠年輕夠時尚夠激情,正是百事的調調,你嫌她丑,又如何?
契合度夠高,才會加深品牌印象,否者就是史玉柱說的明星代言沒有用,因為受眾只關注明星而忽略品牌。
明星討喜還好,至少不會產生負作用。比如恒大冰泉的廣告,小曹不會告訴你們我重復的看了好幾遍就想看成龍踢球和有沒有豎大拇指。冰泉?Who care?
明星不受(大部分人)歡迎的,受眾會連品牌一塊厭惡。李宇春成廣告毒藥并不冤屈,自己趁火撈一筆或許無可厚非,但品牌只要人氣不要形象就是虧了活該。
有些企業就該學學腦白金。腦白金為啥不找代言人?除了廣告足,夠賣貨,也許是真沒有合適的。
然后平衡影響力。
那是2008年的秋季,小曹還是通信工程師,在湖北做電信CDMA的項目。
一天早上,小曹抽著香煙唱著歌,高高興興的去機房,一到電信門口卻驚呆了:我靠,這個死魚眼睛死魚臉是誰啊?!電信從哪找的三流模特拍海報?問了一圈人,只有一個同事說好像是個演員!直到很久之后老婆看《甜蜜蜜》,我說那不是拍電信廣告的那小子么?然后我才知道了鄧超的名字。
嗯,所以,一般來說找大腕做廣告是沒錯的。至少不會給他人作嫁衣。
合眾與連橫,先得配得上,才能一起玩。
最后針對目標群。
汪東城代言衛生巾,笑死了國內一圈人。確切的說,是笑死了國內一圈老爺們,包括很多廣告人。
這有啥?給女孩子用的東西,當然找對女孩子有影響力的人。和皮特代言香水是一樣的道理。
營銷需要有的放矢,代言也是如此。
小曹讀書時周杰倫正代言動感地帶,哇,真是不得了,同學都是動感地帶,聯通完全沒有立足之地啊。
失敗的案例,有個經典的,具體想不起來是誰了,反正是個年輕女演員,代言的是中老年保健品。你看我都想不起來是誰、什么產品了,有夠失敗。
正如品牌有外強中干,明星也有金玉敗絮。明星沒選好,碎牙只能吞肚里——何況很多企業只憑老板個人喜好選代言。
有的明星來者不拒,無法為品牌出力。
趕集把姚晨換了謝娜,為啥?姚晨代言太多,形象分散,平常無法推廣品牌,趕集都成了趕驢。
看看汪涵何炅,時時記得品牌推廣的責任,做著節目也不忘找方便面的梗。
有的明星行為不端,品牌形象江河日下。
艷照門啦、吸毒門啦,各種口無遮攔、洋相百出啦。不過這種事情品牌也無法未卜先知,全看造化。
品牌根據自己的需求找代言,代言也從側面反映品牌策略。
比如同樣是運動品牌,安踏找體育明星代言,特步找娛樂明星代言。代言截然不同,目標群自然也是不相干。
小曹不能說安踏對特步錯,這都是品牌的策略。
- 該帖于 2014-3-21 9:0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