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讀者報料說,“沃爾瑪朝暉店因經營不善,9日將正式宣布關門。”
這個全球零售巨頭,在杭州開出超市以來,人流量一直不小,怎么會出現杭州門店要關門的情況?
不久前,外界傳言沃爾瑪全國有6家門店被關閉。曾經高調進入中國市場的沃爾瑪怎么了?
現場
沃爾瑪朝暉店即將關門,昨日照常營業
打進本報熱線報料的讀者姓宣,宣先生說自己也是沃爾瑪的員工,只是并非朝暉店的。“我同事的老婆在朝暉門店上班,所以才知道那邊的情況。其實關店的消息,內部員工們都已有耳聞,聽說明天(9日)將正式宣布關門,超市方面正在給員工做思想工作。”
昨日傍晚,記者來到位于上塘路上的沃爾瑪朝暉店。正逢下班買菜時間,超市內人頭攢動,看不到絲毫要關門的征兆。從超市門口逛到里面,也沒有發現這家超市即將“關店”的文字通告。
記者向一名在面包房工作的超市人員打探,對方開始并不承認。在得知記者身份之后,他點頭默認即將關門的消息。至于何時關門,對方說自己并不知情。
隨后,記者找到了一位超市經理繼續求證,但對方說這個消息必須向沃爾瑪公司方面證實,她沒有權利透露任何消息。
在采訪中,一位知情者告訴記者,這家超市這兩天正準備跟所有員工進行溝通,希望通過一定的補償讓員工們滿意。至于關店的原因,對方透露是經營不善。
為此,記者聯系了沃爾瑪華東區方面的負責人。相關負責人表示,杭州朝暉店將于4月底前停止營業,至于具體時間,表示暫時還不方便透露。
沃爾瑪朝暉門店方面據說將在近日在超市門口以通知的方式,將關店信息告知所有來店的消費者。
原因
經營不善導致虧損,購物卡還能繼續使用
有資料顯示,浙江第一家沃爾瑪開業是在2006年。此后,沃爾瑪以每年平均開出2至3家新店的速度在浙江加速擴張。到目前為止,包含朝暉店在內,杭州一共有7家沃爾瑪超市。
關于朝暉店因經營不善而導致關店的事實,記者又從沃爾瑪區域公共關系總監李呈舫那邊得到證實。“朝暉店其實已經做了很大的努力,比如管理層調整,周邊交通的完善等,但依然沒有辦法改變虧損的事實,只能選擇關店。”
李呈舫表示,超市會竭盡所能降低對顧客和周邊社區的影響。在門店關閉前,購物卡可以在杭州朝暉店繼續使用,在該店停止營業后,購物卡在杭州其他所有沃爾瑪門店可以繼續使用。同時,顧客也可撥打服務熱線提前預約退卡。
另外,沃爾瑪方面表示,朝暉店的員工可以選擇公司在同城任何一家門店的營運崗位繼續發展,服務年限將繼續延續,職務和待遇保持不變。“如果有員工選擇其他工作機會,沃爾瑪也會進行一定的補償。”
李呈舫說,朝暉店關門并不意味著沃爾瑪在杭州不會再增加門店。“我們還是會考慮在杭州開沃爾瑪山姆店,只是在選址方面有更多方面的考察,比如面積要夠大,要有足夠的停車場,或周邊社區、商圈要比較成熟等。”
事實
今年將關25家門店,全球零售巨頭在華遇挑戰
其實,今年以來,有關沃爾瑪關店的消息已在全國各地頻出。記者搜索發現,就在上個月,沃爾瑪關閉了一批門店,這些門店包括上海殷高西路店、江蘇鹽城店、湖南常德店、重慶南濱店,以及馬鞍山兩家門店。加上杭州朝暉店,沃爾瑪今年的關店數量已經增至7家。據悉,去年一年,沃爾瑪就在全國關停了14家。零售行業這種關店速度似乎前所未有。
此前有媒體報道,沃爾瑪曾對外表示,沃爾瑪在中國有一個9%的“瘦身計劃”,根據嚴密的市場評估,將關閉一些業績不好的門店。這些被關閉的門店雖然占沃爾瑪中國門店數量的近9%,但預計對2013至2014年銷售額的貢獻僅占不到2%至3%。
昨天,記者收到一份沃爾瑪官方回復材料,文內也提到了這個“瘦身計劃”。同時,回復材料透露,沃爾瑪計劃2014年、2015年分別升級改造55家、65家現有門店,并在2014年至2016年將新設110個新址,包括商場及配送中心,并加大在二、三、四線市場的發展,以更好地服務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中新興的消費群體。
盡管沃爾瑪宣稱未來在中國的重心在于持續投資和穩健發展,追求有質量的增長,但這股席卷全國的沃爾瑪關店潮似乎將持續蔓延。
沃爾瑪亞洲區總裁兼CEO貝思哲曾在去年的美國投資者會議上表示,2014年將在中國關閉25家業績不良的門店。將關閉的是那些拖累總體業務表現的門店,這么做能讓管理團隊把注意力集中到狀況良好的核心門店上。
沃爾瑪面對顧客的口號是“天天省錢”,但這一次,沃爾瑪的閉店顯然是為給自己省錢。全球零售巨頭在中國市場遇挑戰,收緊戰線、調整格局已是不爭的事實。
按照目前沃爾瑪在中國約有400多家門店,9%的數字大約為30多家門店。對于沃爾瑪大規模關閉門店,業內直指是沃爾瑪前幾年高速擴張留下的后遺癥。
新聞延伸
“洋超市” 為何接連出現水土不服?
近年來,杭州的消費者會感覺到,外資背景的超市在杭城的聲響越來越弱,遠不如世紀聯華、華潤萬家等本土超市。為什么,洋品牌超市在中國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外資超市敵不過杭州本土品牌
2011年3月,位于杭州和平會展中心的唯一一家卜蜂蓮花超市退出杭州市場。這家泰國背景的超市因經營業績慘淡黯然關門。
2012年2月,位于杭州濱江和寧波的兩家易買得超市,其“主人”韓國新世界[0.22% 資金 研報]集團因為虧損,不得不選擇收縮中國“戰線”,將其轉給福建新華都[1.56% 資金 研報]接手。
今年,由于華潤創業牽手英國Tesco集團,Tesco集團旗下的樂購超市也面臨洗牌,歸于華潤系,樂購超市今后將淡出中國市場。
除了逐漸消失的外資超市品牌,留守杭州的其他外資超市也表現出偏安一隅的姿態。記者統計了一下,目前在杭州,法國家樂福門店數有3家,法國歐尚1家,德國麥德龍2家,各家的門店數都不多,規模和客流遠不及杭州本土的幾家超市。
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內超市業的毛利率在下跌,但店鋪租金翻倍上漲,特別是當年沃爾瑪等以主力店姿態進駐、享受優惠租金的紅利已消失。“以前大賣場業態毛利率在10%左右,如今毛利率降至個位數。”
被指定位不精準 導致難生存
對于外資超市敵不過“地頭蛇”的景況,杭州一位從事零售業多年的業內人士認為,外資超市關店有各方面原因,有的是因為門店選址、租期、租金問題,有的是因為總部的并購、退市等戰略調整,當然也有因超市的經營情況所導致。
不過,這位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是因為業績不佳關店,外資超市的經營戰略還是主因。“本土超市這兩年要么拼命開發多業態來適應市場需求,開社區店、高端超市,甚至進軍shopping mall,要么向二三線城市、城鄉接合部找市場空間。但外資超市尤其是大賣場和‘中超’(中型超市),多年來業態一成不變,定位也大抵相同,沒有特色。”
記者發現,目前在杭城還繼續留守的幾家外資超市,尚有自己較為清晰的定位和市場細分。比如,消費者一提到歐尚,就知道它家的東西便宜;麥德龍則以服務小團購客戶和大中買家為主;而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店則針對家庭購物。這倒給其他外資超市提供很好的參考。
杭州一家本土大型連鎖超市的負責人對外資超市表達了另外一種觀點。“現在零售業受到宏觀經濟不景氣和電子商務的沖擊等影響,各家都面臨經營挑戰,如果企業不注重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高服務,都只能坐等餓死。而外資超市顧及整體戰略,管理模式不及本土超市具有獨立性,難以靈活應對這些年的市場驟變。”
(來源:杭州網 作者:金梁 高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