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至17日,北京三聯韜奮書店舉辦深夜書店試業活動,當地書迷將擁有北京首個24小時營業的書店;此外,上海福州路的大眾書局和香港、臺灣的誠品書店也是通宵營業。記者走訪發現,偏偏同為一線大城市的廣州,除了唐寧書店堅持每年舉辦“72小時靜讀夜”活動以外,沒有一家書店會通宵營業。租賃商場內鋪位的書店無法自主決定營業時間,獨立經營的書店則表示,消費者群體的習慣難以改變。
商場內書店營業時間受到制約
記者昨日走訪太古匯、中華廣場、嶺南美術城等商場以及廣州購書中心內的書店,發現這些書店全部沒有通宵營業,經營者也無意改變現狀;而聯合書店、學而優書店等獨立經營的書店也是如此。
為什么其他大城市有通宵營業的書店,廣州卻沒有呢?針對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多家書店的負責人。他們告訴記者,經營書店需要位于成熟商業區的大面積鋪面,成本較高,但書籍的利潤非常低,現在又承受著電商的沖擊,所以多數書店只能與大商場合作,以業態補充的形式獨立簽訂另行議價的租約,比如中信廣場與唐寧書店、太古匯與方所、嶺南美術城與六月書屋、購書中心與必得書店、中華廣場與閑逸書屋等,都是這樣合作的。這樣一來,書店就必須遵守商場管理方統一規定的作息時間。
多家商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商場統一規定場內商戶在晚上10時30分停止營業,消費者和商戶都已經習慣了。中華廣場內閑逸書屋職員說,一般來說,每天晚上6時到8時客流較多,晚上9時以后逐漸轉淡,晚上10時后就不會有太多人消費了。“深夜商場打烊了,顧客都走了,誰還來買書?”
獨立經營書店需適應顧客習慣
記者走訪發現,有獨立經營場地的書店也沒有全天候營業,原因則是適應消費群體長期以來形成的購物習慣。
北京路上的聯合書店人流密集堪稱廣州各大獨立書店之冠,記者多次在不同時段走訪,都能體驗到店內摩肩接踵的熱鬧場面,但書店職員告訴記者,多數顧客是外地游客或逛街休閑人群,他們來這里的主要目標是商業街,而不是書店。當北京路上的商場打烊后,他們就會迅速散去。而附近老城區居民則較少夜晚在街上逗留。
這名職員說,聯合書店不會通宵營業,也是出于成本的考慮。她說,“通宵營業畢竟有風險”,需要防盜防搶,這就需要增加保安人手,由此增加的加班費用不菲,“而且很難請到愿意上晚班的人”。
學而優書店不在人流復雜的商業區,而是在高等院校旁邊。該店職員表示,由于多數顧客是教師和學生,“高校作息習慣比社會更有規律,單憑這一點,(通宵營業)就沒有必要考慮了”。
■鏈接
唐寧舉辦“靜夜讀”,深夜遇尷尬
商場保安把關 讀者被拒進場
去年11月底,唐寧書店舉辦了第六屆“72小時靜讀夜”,連續三天三夜開放并提供較高購物折扣。該店有關負責人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靜讀夜來書店的顧客多數是平時的常客,打折讓利最多的凌晨時段購書者比較集中,深夜其他時段來的顧客則是在店內看書為主,很少買書。所以,靜夜讀純屬“賠本賺吆喝”,除了清庫存,更多的是希望吸引更多媒體記者和新顧客前來。
有趣的是,唐寧書店通宵營業,它所在的商場卻仍按照固定的作息時間營業,不會變通。如果有新顧客被書店推出的夜間營業折扣優惠吸引前來購書,卻可能不得其門而入。白領小曾參加了去年的“72小時靜夜讀”,他于深夜1時左右來到唐寧書店所在的中信廣場中天購物廣場,不料竟遭到商場保安驅趕,后來他打電話通知此前已在書店內的朋友,朋友出來帶他進去,才得以進入書店。
■吐槽
“書店通宵營業,引來流浪漢光顧?”
小說、漫畫愛好者杜小姐向記者提出一個問題:“書店如果24小時提供免費的場地和空調,會不會淪為流浪漢的棲息地?環境變差的書店會趕走它真正的顧客吧,這樣的話寧可它到點就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