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企業要維持正常的運營,必須有足夠的利潤,就零售業而言,利潤從何而來?
不外乎是兩方面。一方面是從銷售中產生的利潤,通俗地講,就是低進高出產生的進銷差額;另一方面就是收費,包括合同定義的有條件獎勵和促銷服務支持、租金等費用,除此之外,別無其他的利潤來源。
而銷售的利潤主要取決于銷售額的高低,銷售額又取決于客單價和客流量,能決定客單價和客流量的,就是消費者的消費意愿。而零售業收取的費用,也與銷售額的高低密切相關。
也就是說,消費者最終決定著零售業的利潤。而天天與消費者打交道的是普普通通的一線員工,消費者對這個企業的大多印象都是從員工而來,員工熱情,在消費者看來,這家企業就熱情;員工積極向上,這家企業就積極向上;員工沉悶,企業也只好沉悶;員工消沉,企業也只能死氣沉沉。員工是零售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重要橋梁。換句話說,員工對消費者的態度是消費者對這家企業是否滿意的關鍵因素。
看一家零售業是否保有活力,看看在賣場的一線員工能給予最好的回答。
去一家連鎖零售店購物,在收銀臺,一位站姿筆直的小伙子深鞠一躬,雙手把一個拖盤遞到面前,用來盛放顧客的信用卡;不能退換的商品,一再叮囑,有需要試用的商品,也提醒顧客是否試用。收款完畢后,又雙手把卡放在拖盤里再次遞到顧客面前。整個過程,收銀員溫文而雅,像一位紳士,不僅對一位顧客這樣,對所有顧客都和氣有加。值得關注的是,不僅僅是這位收銀員,這家店內所有的員工都表現出了良好的職業素養。盡管商品不算便宜,但是良好的購物環境還有訓練有素的員工都會讓人備感親切。
一線員工是門店的代表,一線員工怎樣表現,門店在顧客心目中的形象就是怎樣,這也決定著顧客是否愿意到這家零售店購物消費。在一定程度上說,所有與顧客打交道的員工,他們手中有決定權,他們決定顧客是否愿意光顧一家店。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零售店都有這樣的共識。
在一家百貨店選購商品,一進入通道,營業人員的歡迎聲此起彼伏,讓人應接不暇。進入品牌區,隨時就有營業人員跟隨,走到哪跟到哪,密集地介紹商品,顧客毫無思考的余地。那次是想買上裝,營業人員不停地介紹褲子,讓人哭笑不得。出了品牌區,其他品牌的人員立即高聲招呼,顧客仿佛成了一塊垂涎欲滴的“獵物”。這是一家高檔百貨店,出現這樣過度熱情的待客讓人非常不解。那次,我和朋友幾乎是逃也似的離開了這家店,從此,再也不敢去這家店購物。
誰又決定員工的態度呢?總體,是零售業的薪資、公平的待遇和公平的人事關系等等,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員工的士氣。
要打造一家在顧客心目中有良好印象的門店,成為顧客購物的首選,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員工的努力功不可沒。建立完善的薪資體系、良好的團隊氛圍和透明公正的晉升通道,所有這些,都影響著員工的待客態度。
柳二白- 該帖于 2014-4-18 14:2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