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品陳列的主要因素
(一)明亮度:
店內的基本照明須保持一定的明亮度,使顧客在選購參觀時能看清楚,而商品本身也可借此突顯其獨特之處。
(二)陳列高度:
商品陳列架的高度一般以90至180厘米最為普遍,而顧客胸部至眼睛的高度是最佳陳列處,有人稱此為“黃金空間”。
(三)商品種類的概念:
按照商品本身的形狀、色彩及價格等的不同,適合消費者選購參觀的陳列方式也各有不同。一般而言,可分為:
1.體積小者在前,體積大者在后。
2.價格便宜者在前,價格昂貴者在后。
3.色彩較暗者在前,色彩明亮者在后。
4.季節商品、流行品在前,一般商品在后。
二、商品陳列要領
(一)有效運用隔物板,用以固定商品的位置,防止出現商品缺貨而不察,維持貨架的整齊度。
(二)面朝外的立體陳列,可使顧客容易看到商品。
(三)標價牌的張貼位置應該一致,并且要防止其脫落。若有特價活動,應以POP或特殊標價牌標示。
(四)商品陳列:由小到大,由左到右,由淺而深,由上而下。
(五)貨架的分段:可分為上層、黃金層、中層和下層4個層面(確保陳列在黃金層的商品是高利潤高回轉的)。
另外,利用照明、色彩和裝飾來制造氣氛,將顧客的視線集中到焦點商品上;季節性商品可放在貨架黃金層上,也可單獨陳列。
三、商品陳列的規格化
(一)商品標簽向正面,可使顧客一目了然,方便拿取,也是一種最基本的陳列方式。
(二)安全及安定性的陳列,可使開架式的賣場無商品自動崩落的危險,尤其是最上層商品。
(三)最上層的陳列高度必須統一。
(四)商品的縱向陳列:也就是所謂的垂直陳列,眼睛上下移動比左右移動更加自在及方便,也可避免顧客漏看陳列的商品。
(五)隔板的利用,可使商品容易整理,且便于顧客選購。尤其是小東西,更應用隔板來陳列。
(六)根據商品的高度,靈活地調整貨架,可使陳列更富變化,并有平衡感。
(七)保持賣場清潔,并注意衛生,尤其是食品,更要注意這一點。(八)割箱陳列的要點:切勿有切口不平齊的情形,否則會給人不佳的印象。
四、為使陳列有變化的特別陳列
(一)利用壁面。
(二)利用柱子。
(三)利用柜臺。
(四)大量陳列。
(五)懸掛式陳列。
(六)美化及布置性陳列。
(七)POP展示。
五、直式陳列
各式商品以垂直方式排列,顧客只要站定一點便可由上往下看,對商品的比較和選擇也容易些。但要注意的是,若幅度太狹窄,容易產生眼花繚亂的情形,這是不可忽視的一點。所以直式陳列的最小范圍至少應有90厘米,才能發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