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巨型的萬元支票前,站著一位大氣的少年,和一位慈祥的老者。于是,有了這樣一番對話—
“16歲的時候您在做什么?您的理想是什么?”
“我16歲時剛初中畢業,沒有工作。17歲就去上山下鄉。那時候比較單純。到了農場,聽領導介紹就很激動。(當時)到農場當個拖拉機手也是理想。我那時候根本想不到今天會辦企業,做那么大。理想都是一步步來的。”
這一幕發生在昨天下午,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錢江晚報主辦、娃哈哈獨家支持的第二屆“新少年作文大賽”的頒獎典禮上。被主持人問話的,正是作為贊助商的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
這場頒獎典禮被放在了位于錢江新城城星路89號的娃哈哈未來城。沒錯,這里就是原來的娃歐商場。這也意味著,2012年試水商業引起轟動的全國第一家娃歐商場正式邁出調整業態的步伐。
娃哈哈未來城的“第一鮮”:名校名園體驗課
每年春天這個時候,都是中小學家長最心焦的時候。說起來不讓擇校,但誰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名校有限的資源和龐大的學生數,顯然是不可調和的“冤家”。深諳教育的宗慶后和他的團隊,沒有給娃哈哈未來城做任何廣告。只出了一招,邀請名校校長來開體驗課。
在商場開辦教育培訓課堂,也許你認為這招并不新鮮。即將在杭州開業的萬達廣場,招商時也格外青睞教育行業的商家。而王健林沒有的,宗慶后有。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所轄的名校校長、教師,乃至全市的優良教育資源,都對攜手娃哈哈充滿興趣。
3月開始試水的名校體驗課,200元一堂課,家長愿意掏錢,上完感覺值得。昨天下午,記者在這里看到,依然有不少家長前來咨詢相關的體驗課。
曾經的“內當家”挑起重任
飲水思源。“1987年,我在杭州市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宗慶后創業的故事,早就流傳甚廣。作為從校辦企業起家的公司,娃哈哈從捐資建設基礎教育設施、設立教育獎學金到加強教育扶貧投入,不斷加大捐資助學力度,至今累計資助教育事業已高達3億元。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宗慶后在調整娃歐商場業態時定下了方向,打造娃哈哈未來城教育中心。
今年3月3日,“娃哈哈”領到了杭州首張新版營業執照。前往杭州市工商局代辦新版營業執照的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法務部主任伍偉強沒有透露太多內容,只是表達“我們比較看好教育培訓領域”。
工商資料顯示,新成立的杭州娃哈哈三捷投資有限公司是娃哈哈集團和上海三捷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合資成立的,其中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出資額300萬元,持股比例15%;上海三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資額1700萬元,持股比例75%。
工商核準的杭州三捷投資的經營范圍包括“實業投資、教育信息咨詢(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法定代表人是杜建英。
杜建英何許人也?這位前任娃哈哈總經辦主任是江湖上非常有名的女中豪杰,她當時所在的“總經理辦公室”就是上下協調的樞紐。
1991年由浙江大學畢業的杜建英,屬于娃哈哈最早的一批“知識員工”。“知識員工”在生產工人占相當比例的娃哈哈是一個常用詞,專指擁有大本以上學歷的員工。彼時的娃哈哈正在經歷第一次“變身”—以幾百人的校辦工廠兼并幾千人的大型國有骨干企業(杭州罐頭食品廠),一躍而成為省市重點支柱企業。因為“英文非常好”,杜建英起初主要負責娃哈哈罐頭食品等的出口業務。
2008年,時任娃哈哈集團黨委書記的杜建英突然辭職。
2010年,杜建英在上海注冊成立了上海三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對外開展股權業務。
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校外教育
記者注意到,位于娃歐商場的娃哈哈未來體驗中心,一樓是接待咨詢區,體驗課程分別放在二樓和三樓,四樓安排的是家長區,之前商場的奢侈品區和四樓的餐飲區依然保留著。
原來這樣的安排也是有原因的。“像香港、臺灣等地區,幼稚園可以設在高樓里,但我們這里有安全的考量就會有限制。”昨天,杜建英在和記者聊起娃哈哈未來城時,非常坦率地說,怎么利用現有空間,去安排、平衡教育資源和學生家長的需求,是個學問。“我們現在挑了第二、第三層,先做個實踐者。”
她坦言,教育是個高回報行業,誰都想做。但必須要有個模式才有持續性可言。“我們不是打造精英,是想給孩子找到適合他(她)的選擇。所以,我們的項目和市場上的同業會有些差異化。去讀懂孩子,而不是讓家長強加給孩子的校外教育,是我們想做的。如果把這第一家做好了,相信今后復制到全國也是容易的。”
據負責人力資源的徐英善老師介紹,在上城區教育局的支持下,娃哈哈未來城的師資招聘進展很順利,未來會有一支五六十人的團隊。大部分教師是全職,上城區等的名校教師有空也會以志愿者的身份來授課。
(今日早報 記者 章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