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百貨業有兩種盈利模式,一種是目前大多數本土百貨業采用的聯營模式。百貨店采取招商方式引進品牌商駐場進店,通過收取固定租金或銷售扣點盈利。這種模式下,百貨店相當于靠租金獲利的“二房東”;另一種是自營模式,百貨店買斷品牌,在門店銷售,自主定價,依靠商品差價而獲取利潤。一些歐洲百貨,如瑪莎百貨、連卡佛等采取的是自營模式。
近年來,百貨業的自營模式逐漸在本土百貨店悄然興起。“我們到韓國買斷了部分服裝品牌在自己門店銷售,這種自營模式可以獲得更高利潤。”安慶新百百貨公司執行總經理陳剛表示,目前百貨聯營扣點大約是十幾個點左右,裝監控而百貨自營商品的利潤高達30%。
在過去的幾年,中國百貨業經歷“黃金十年”后進入下滑通道,增長放緩,利潤下滑。一方面,百貨業受到電商沖擊、消費市場以及政策環境等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本土百貨業賴以生存的聯營模式走到盡頭。聯營模式的問題在于,隨著競爭加劇,幾乎所有的百貨店都引進同樣的品牌,從而導致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
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以自營作為突破口,是很多百貨店的轉型思路。不久前,南京新街口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將以2億英鎊現金收購英國老牌百貨公司弗雷澤百貨商店集團89%的股權。根據南京新百的公告,本次交易第一個重要目標是為改變南京新百既有的聯營經營模式,借助弗雷澤百貨旗下所擁有的多個自有品牌,從而開拓“自營自有品牌+聯營特約品牌”的主流百貨銷售模式,改善公司盈利能力。
南京新百的海外并購顯示了中國百貨企業需求經營模式突圍的決心。此外,國內的百貨旗艦企業如王府井百貨集團、百聯集團等都在積極嘗試自營模式。武漢中百百貨董事長程軍表示,中百百貨也在嘗試部分服裝自營。此外,中百百貨還與一些明星、達人簽約,引進“文創品牌”,從而形成中百百貨的差異化競爭力。
可見,在電商沖擊和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開展自營是百貨業的轉型之路。不過,百貨業回歸自營不能一蹴而就。由于聯營模式在我國發展了十多年,已經根深蒂固,從商業大環境到企業個體的運行模式都已經習慣于聯營。大興監控因此,到目前為止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聯營”依然是百貨業主要的盈利模式。
而自營則是百貨業特色化和未來的方向。因此,目前百貨業要學會聯營和自營并舉,“兩條腿走路”。不轉型,則企業競爭力越來越薄弱,最終會走向消亡;而貿然轉向自營,則企業可能在一時之間無法適應,品牌、資源、經營能力都跟不上,從而給企業帶來極大風險。因此,企業不妨在部分品牌嘗試自營,然后逐漸將自營比例提高,最終完全轉型自營
“我們到韓國買斷了部分服裝品牌在自己門店銷售,這種自營模式可以獲得更高利潤。”安慶新百百貨公司執行總經理陳剛表示,目前百貨聯營扣點大約是十幾個點左右,而百貨自營商品的利潤高達30%。
================================================
安慶最近幾年飛速發展,新百所在的人民路也改步行街了。安慶這個曾經安徽省省會,長江中下游的重鎮,作為當地最好的百貨店的新百的品牌,看了讓人拍案驚奇,百思不得其解。今天看到聯營扣點10幾個點,和韓國貨買斷,終于明白了哈。。。
聯營10幾個點?什么情況?
不過說到自營,我同意這篇文章的觀點。
長久以來,二房東模式,讓百貨企業的經營能力退化到自己都膽戰心驚的地步。幾萬平米的大型百貨店,只要幾十人管管就能正常運作。
現在整體經濟增長放緩,市場環境惡化,再加上反腐、電商沖擊等等,利潤不可避免的下滑。
終于開始坐不住了。現在想起要差異化了,怎么可能一蹴而就。趁著前幾年還攢下點家底,趕緊想轍吧。
外部來說,趁著國外資產價格縮水,走出去,收購個海外百貨公司,的確是不錯的思路。
獨家買斷一些品牌的地區經營權,也是可行的。
內部嘛,肯定是培養自營人才嘍。沒人啥也干不成啊。
2014-05-09 10:40被設為骨貼,積分加20,金幣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