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除了百盛,目前濟南的商場中多數都在賠錢,多位人士證實了這個觀點。
上述業內人士稱,根據他的了解,目前除了銀座旗下的某些商場在賺錢之外,其他基本都處于虧損狀態。“萬達、世茂等商場,沒有不虧錢的。”
在同樣虧損的狀態下,百盛關門而其他商場堅挺的原因,山東世聯怡高市場研究員邢明明認為是否擁有自主物業非常重要。“百盛的門面是租的,其他商場都是自主物業,運營成本小很多。”邢明明告訴記者,像恒隆廣場雖然目前也在虧錢,但它的門面是自己的,前期的投資是總部撥付,就算虧損也在可控的范圍之內,而百盛每天面臨高達十萬元的房租,壓力非常大。
“現在濟南商場定位大多類似,除了華聯主打中低檔之外,其他商場大多都是中高檔定位,其實對于濟南來說,中高檔的消費群并不是非常大。”曾在多家商場工作過的李先生告訴記者,人民商場之前主打中老年服裝,并且每年舉辦“羽博會”,其實效益是不錯的。“但之后改變原有策略,提高產品檔次,結果現在經營狀況不是很理想。”
galiztb房租或許是虧損的一部分,但絕不是主要原因。
虧損,說白了,還是不掙錢。把不掙錢的原因推給房租,真是一葉障目。
前幾天論壇有討論胖東來營業額多少多少水分的,都在單純比較銷售數據,沒什么說服力。我們看到的數據,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數據,不是真實的。什么是真實的?權威第三方的。找一下當地稅務部門的新聞,當地一個區的胖東來單店2012繳稅2000萬以上,雖然不是具體數字,但能夠說明問題。熟悉利潤稅率的,馬上就明白胖東來營業額有沒有水分。
當然這里不討論胖東來,只是拿數據來說明虧損的問題。
百盛一天房租10萬,一年不到400萬,和胖東來2000萬繳稅相比,就是屁大的成本。400萬房租就拖垮百盛4萬平的店,那胖東來2000萬的稅是不是要賠掉內褲?
經營不善就說經營不善,不掙錢就說不掙錢,和房租有一毛錢關系么?
嗯,好吧,400萬的關系呢。但是,給百盛免了400萬房租又能怎樣?╮(╯﹏╰)╭
==========
鬧笑話了。原帖留著,時刻提醒自己是個傻逼。
還是忍不住要再回一個。
原本拿胖東來的事偷梁換柱是想說不要隨便相信研究員、分析師的結論,但給自己挖了個大深坑,鬧了笑話,讓大家見笑了。
但我依舊認為主貼中研究員的結論有誤導性,理由如下:
1、我不知道主貼中說的「自主物業」是「自有物業」的口誤/筆誤,還是就是「自主物業」,但結合下文「門面是自己的」,應該是「自有物業」。如果是「自有物業」,意味著物業投入是沉沒成本(40年的沉沒成本)。主貼中研究員說「(沒有房租)運營成本小很多」,說明其他商場的虧損中,沒有計算物業投入這個沉沒成本。
2、百盛不是自有物業,所以有租金等各種物業費用,這些費用是百盛經營所必需的邊際成本。因為這個邊際成本是按年來算,所以從財年的角度可算是沉沒成本。主貼中研究員把「房租」這塊邊際成本,財年角度的沉沒成本,換算成了以「天」為單位的邊際成本,說明他認可這塊邊際成本的存在,并計入運營成本中。
結合1、2兩點,主貼中研究員是用計算了1年沉沒成本的百盛,對比沒有計算40年沉沒成本的自有物業企業,對比的標準不同,所以他的「否擁有自主物業非常重要」這個結論不具有說服力。
我認為,如果要拿房租說事,就應該把自有物業企業的沉沒成本換算成和百盛一樣的按天計算的邊際成本,才能判斷是否其他企業比百盛更堅挺,虧損更少。
-----
然后說下我鬧笑話的那個回復。金豬版主的巴掌打的很疼,有當頭棒喝之效,雖然沒有打通小曹的任督二脈,但也讓我多了一個思考角度。
胖東來單店年繳稅2000萬,那么利潤肯定是高于2000萬的。我們就當利潤是2000萬好了。
如果胖東來不是自有物業,2000萬利潤已經計算了房租這個邊際成本,盈利;是自有物業的話,2000萬*40=8億(數學老師這回我用計算器算的不給你丟人了),查看下當地新聞,另一家建筑面積超過胖東來的商場總投資不足3億,就當胖東來也投資了3億好了,40年之后總利潤是5億,盈利。
不論是否是自有物業,胖東來都是盈利的。所以以胖東來來比較,百盛也好,其他自有物業商場也好,虧損自有原因,但房租不是唯一的替罪羊。
==========
「繳稅2000萬……利潤……高于2000萬」這句話容易誤解。說明下,我是按照:胖東來營業額20億——繳稅2000萬是營業額的輔證——根據營業額計算利潤 這個思路來的,并不是說利潤肯定高于繳稅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