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風”酒則多由普通宮內人流傳出去,由市面上釀酒懂酒之人加以改造傳承,成為大眾喜愛并廣泛流傳的酒品。風品級的酒符合了大眾對于多飲、隨意飲的需求,配合各種場合使用均十分適宜,而且由于仍然具備一定程度的滋補功效,品級仍然高于市面普通釀酒,可謂是雅俗共賞,不拘小節。無論在哪個朝代都能受到最多層次人群的追捧和喜愛。
如明朝中期,京城盛傳的“廊下內酒”的釀造方法就出自于宮廷,然后為大眾所改造并接受。原來,明宮御酒房的后墻附近,曾有“棗樹森郁,其實甜脆非常。眾長隨各以曲做酒,貨賣為生”,“都人所謂‘廊下養生酒是也”,這種宮廷太監所釀的棗酒,為大眾區別于普通烈酒而滋補身心,也流傳為風靡一時的酒品。
不過,民間的酒文化也會逐漸浸潤到宮廷酒的制作中,比如風級酒品“花雕”的制作方法,就為中國后期宮廷酒的釀制提供了思路。晉代上虞人稽含《南方草木狀》曾記載:“女兒酒為舊時富家生女、嫁女必備物”,講的是有個裁縫師傅的女兒出生了,將宴賓剩下幾壇酒埋在后院桂花樹底下。光陰似箭,女兒長大成人找到如意郎君的時候,他高高興興地給女兒辦婚事,忽然想起了十幾年前埋在桂花樹底下的幾壇酒,便挖出來請客,一打開酒壇,香氣撲鼻,色濃味醇,極為好喝。于是釀酒埋藏形成了風俗。
乾隆在位時,曾在山中覓古松,深挖至樹根,將宮廷酒甕開蓋,埋在樹根之下,使松根中的液體漸漸被酒吸人。一年以后挖出,酒色如琥珀,松苓養生酒便制成。乾隆皇帝經常有節制地飲用此酒。清人說,乾隆壽躋九旬,康莊日健,便有此酒的作用。風雅頌,由此成就一段與華夏文明交相輝映的璀璨歷史。
本文出自:頌歌酒官網www.songgejiu.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