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里的美食區也是聚集人流的地方。
小朋友在商場的玩具店門前看動畫片。
西城都薈里的電子顯示屏,可以掃描二維碼加商場的微信和微博。
還記得當年每個城市都至少要有個以自己的城市命名的百貨商場,那可是個一進去就不想出來的地方。好像全世界都能被它裝下,應有盡有跟萬花筒似的。再后來各色小店也多了起來,而且比商場更風流俊雅,這時商場卻不喜歡再叫自己百貨大樓了,而是改名shopping mall,不但有的買,更有的吃,有的玩。
再然后,好像也就是十幾年前。有人開始把店鋪開在網上,經歷了不信任、嘗試和逐漸習慣等一系列步驟之后,現在一大批人更愿意被網購俘虜,價格便宜,品種多,樣式新,發貨也越來越快了,更重要的是連門都不用出。于是乎實體商場開始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逛商場的人少了,大家都開始嫌商場的東西貴了,品種少了,那么是不是該討論一下,除了買東西,我們為什么要去線下那些賣東西的地方逛了。更專業,更好玩,更多體驗和新聞事件,可能沒有人知道未來的商場會變成什么樣,但現在它們正在變成這個樣。
第1計
潮流小鋪風光不再
專業路線走出特色
5月下旬的一個周日,荔灣區康王北路的星域·康王北電器城開業。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就是多了個試家電的地方罷了。”的確,面對電商的沖擊,書籍、電器、數碼產品這些標準化產品都是首當其沖的。很多人現在的消費流程是先去電器商場體驗、試機,記下來型號,再去網上找這款產品,價格肯定是網上便宜,然后下單,等著送貨上門。
等著開業儀式結束后,走進這個電器城卻發現它跟我們想的不一樣,這里沒有洗衣機、冰箱、空調,而是清一色的唱機、音響、高清電視,而且牌子還有很多是根本沒聽說過的。有的店鋪專門就是賣線材的,有的專門賣黑膠,有的則負責生產放唱機的架子,總之全跟視聽享受有關。
記者發現雖然商場的店鋪全都是專業的視聽產品,但是商場內部的指引牌卻寫著“潮流女裝、美容美甲”的字樣。老板江玉龍介紹說:“其實這個場以前也是做那些潮流小鋪的,但是經營不好,后來就剩十幾家店還開門,為了省電連燈都不開。沒辦法,只得重新招商,正趕上新陶街改造,于是我們就聯系了新陶街那些音響店老商家里面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分,給他們最優惠的租金讓他們進駐。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把這里變成了主營高檔發燒音響的市場。由于時間倉促,一些場內指示牌還沒改過來。”
江玉龍做過6個商業項目,每個都是時尚潮流類型的,對于音響,他坦言自己是個門外漢。問起為什么二次定位選擇這么專業的方向時,江玉龍告訴記者,對于小格子鋪來說,電商的優勢太明顯了。“你一沒人家的東西便宜,二沒人家的東西新,還比人家浪費人工。所以現在做這些漸漸都沒有活路了。一方面是機緣巧合,正好趕上搬遷。二來我也的確認為線下的消費要細分,要往專業和高端方向走。我自己本來也不懂,后來就一家一家地轉,發現這里實在有太多學問,一條線材就上萬元,十幾萬配一套音響是入門級的,放音響的架子都要專門定做,一張唱片動輒上千。這些肯定不能只在網上完成。我還在三樓開了視聽室,誰家有好貨就拿來,讓大家欣賞。雖然也有不少人會在網上買貴的東西,但是幾十萬元的音響再加上整套裝修還是需要不斷調試和體驗才行的。”
「點評」:廣州是專業市場的聚集地,但以往多走批發路線,如今零售行業走專業化路線未嘗不是一種嘗試。
第2計
孩子消費頂半邊天
親子活動帶旺人氣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是上了中學之后才開始變宅的。小朋友從來都是走出戶外的領導者。而帶孩子去外面走走也是注重親子的父母們周末最多的選擇。如果說小朋友的衣服、食品還能在網上尋覓的話,那么小孩子的游戲以及各種親子活動就必然落實到線下。尤其廣州夏季炎熱,所謂走出去也還是以家以外的室內場所為主,看著宜家、迪卡儂這些賣家具和運動產品的地方一到周末都能滿場“熊孩子”亂跑,各個商場自然不能放棄這個大好機會,不是引進兒童游樂設施就是舉辦親子活動。
在這一點上,好停車、空間廣大的郊區商場最為有優勢。高德匯奧體旗艦店就在親子項目上頗下工夫。6月有兒童節,這里更是開展“高德匯親子歡暢月之歡樂大馬戲巡演”主打“陪孩子開開心心看歡樂大馬戲”的溫情親子概念。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還成功引進主力店——小Q兒童城。通過創設會員尊享的集體生日會和天天生日會、開辦小Q親子游和小Q農場、打造兒童版舞臺劇的特色活動、聯手國際一線卡通動漫品牌商、整合場內商家活動等大小型活動,小Q兒童城強勢打造親子情感互動平臺,并以此作為全年的營銷特色。同時他們引入了大型戶外兒童游樂場、大型兒童室內游樂館、野戰俱樂部、室外卡丁車場、兒童攀巖場、兒童室內蹦極設施、室內溜冰場、多達數十項游藝活動設施、籃球場、電子游戲機等親子體驗式消費及活動,而且未來他們這里還會有寵物樂園、馬術親子樂園等更多體驗式項目,相信更能體現親子體驗消費的意義。“這個月主打親子概念開展的歡樂大馬戲巡演,第一周已經場場爆滿,現在趕著加印門票給接下來第二、第三周的粉絲。”
「點評」:“一胎”政策下,孩子大過天:“二胎”政策出臺之后,兒童業態更將成為當下社會消費的又一大潛在引爆點。電商帶來的壓力,這個影響是行業性的,但危中必有機,專注于搭建服務區域及社區的商業平臺,通過創造更多有助于情感交流的親子平臺和體驗活動,也能在提升周邊區域及社區群體的生活品質中找到商機。
第3計
微信微博成為標配擁抱科技體驗加分
曾經電商就是做線上的,現在711便利店買東西也能用支付寶支付了,打車也能用微信紅包了,線上的商家不但把原本屬于實體店的線下份額轉移到了網上,還從虛擬跳入現實,吞噬著人們原本認為根本沒辦法轉入線上的部分。但是線下的實體商場也沒有一味地恐慌,把一些科技元素引入店里來,也能提升購物體驗。
五月花廣場里就設置了一個巨大的顯示臺,不論你是想找吃的還是找哪個服裝品牌,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用手一點都能顯示出來,還能告訴你在哪一層。同時還能告訴你哪些商家能打折,以及商場現在有什么樣的活動。西城都薈同樣有個相似的顯示屏,還能掃描二維碼加商場的微信和微博。
太陽新天地則更注重顧客的便捷和娛樂。比如這里的停車定位APP就大受歡迎,根據手機畫面指引掃描所停車位附近的二維碼,便可輕松記下愛車位置。取車時若找不到自己車位,再打開“找車易”,掃描自己所在位置附近二維碼,就能準確定位自己和愛車之間的距離。強大的功能設置,簡單化解找車難題。從此愛忘事的人就不怕找不到車了。很多消費者不但找不到車位,在逛商場的時候也容易搞暈。他們對樓層店鋪、設施位置都不盡了解,通常為了找自動扶梯或是洗手間等公共設施都要花費大量時間,繞不少冤枉路。為解決這一問題,太陽新天地APP特設樓層指引功能,無需問路,輕輕點擊,便可清晰查找所需地址。APP中還有些小游戲,對于等待時刻,更是必不可少。
而商場、超市擁有自己的微信號和微博號已經成了標配。而新現象則在于不少商超并不僅僅把這個公眾平臺當作自己的優惠活動發布器,有些已經上升到陶冶大眾的層面上了。比如美思佰樂超市,本來超市里的產品就偏日式,還經常在微博上推薦老少咸宜的日本電影,贏得了不少粉絲。江玉龍依托康王北電器城,也給音響發燒友們組了一個發燒友聯盟的微信群。這個群里不但有音響商行的老板,也有顧客。不論顧客還是老板,誰有了好貨和心得都可以發布在上面。“音響圈不講究什么二手不二手。比如我這次買了一個什么機器,后來覺得不是很能滿足自己了,想換一個,就可以發布在這個群里,可以求購,也可以求售,這樣的互動非常暢通。”
除了借助科技手段,提升用戶體驗,實體商場聯手電商也沒什么不可以。今年3月31日阿里集團以53.7億元港幣對銀泰商業進行戰略投資。雙方將整合優勢資源,構造一套打通線上線下的未來商業基礎設施體系,并對全社會開放,幫助推動實體商業與互聯網經濟的雙向融合。雙方還將組建合資公司,快速推進該體系的建設。銀泰商業是國內領先的商業集團,主要從事百貨商場,以及購物中心的經營和管理業務。早在2013年雙11期間,銀泰所有商場參加天貓1111購物狂歡節,率先嘗試線下選擇商品、線上支付購買的消費模式。在2014年“3·8手機淘寶生活節”時,銀泰又與手機淘寶及支付寶錢包合作,推出虛擬購物卡,深受消費者歡迎。
廣百將與微信合作的消息最近也被不斷轉發,據悉廣百計劃率先推出基于微信平臺上的APP,即在微信上做廣百的APP,這個模式和微商城不同,廣百可以將數據留在廣百,包括消費者的所有行為數據、消費數據等,而不是微信上。這個微信APP將會實現三大功能:移動會員服務、移動購物服務、移動支付服務。這些應用和微商城本質上沒有太多區別,但是企業可以應用的數據將會更加深入,對于后續的服務改進措施等會有更大幫助。
「點評」:既然電商能從虛擬跳入現實,那么實體商家也可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積極引入科技手段,逐步實現線下選擇商品、線上支付購買的消費模式。
第4計
度身定制拒絕同質
精準營銷賣點多多
淘金商圈曾經以外貿服裝紅極一時,密密麻麻分布著幾百家潮流小店。但現如今卻有報道稱此地已陷入易手潮。半年換一個東家,對于不少店鋪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除了租金暴漲之外,店面貨品同質化也是問題所在。
服裝業可以說是受電商沖擊最為猛烈的一個行業。這也造成了不少服裝企業的庫存量激增。但是在社區內開服裝工作室的梅子卻不覺得有特別大的沖擊:“其實我們并不覺得實體店就沒有市場了。你買50元一件的背心,在線上買的確沒問題,但是總有一群人是對服裝的要求比較高的,不僅僅說是價格的問題,是否合身是一定要試了才知道的。而我們工作室和店鋪在一起,又是社區店,其實房租壓力沒有那么大。這樣一個空間可以喝咖啡,可以聊天,跟顧客很容易成為朋友。而且我們今年也想做一些DIY的部分,可以搞一些布藝的課程,這就是線上完全做不到的。”
柏德來商業城直通陳家祠地鐵站,一眼看去跟潮流前線沒有什么不同。但仔細分析一下業態構成還是能看出走向和趨勢。比如原本應該是重頭戲的潮流飾品和女裝的店鋪面積已經被嚴重擠壓,餐飲的比重被大大加強。剩下的一些潮流小鋪則更多是手工定制店,也就是說不少店內商品都是店主本人制作的,可以根據客人的需求進行設計,而且這些小店還有DIY材料包售賣,更有一些開了教學課程,可以讓顧客過來學習。另外幾家比較亮眼的店鋪不是真人紅外CS就是密室逃脫,還有一家是DIY廚房,不但能自己做蛋糕,還能學做菜,都屬于注重體驗的。
「點評」:既然追潮流拼不過網上店鋪,不如把體驗和定制當作新的賣點。
第5計
明星云集展覽不斷創意活動博取眼球
現在的商場,不論是請明星還是搞藝術節,其實都是為了把自己包裝成個新聞事件。白云萬達廣場是一個遠離市中心的商場,里面的品牌也并非其它地方沒有,但是今年端午節卻人流大增,不過是因為這里搞了一場《中國好聲音》大歌星廣州站的決賽,除此之外,太陽新天地也是明星云集的地方,鄧紫棋、陳奕迅、劉忻都來這里做簽售,甚至有一次還請來了美劇《緋聞女孩》男主角Nate Archilbald的飾演者切斯克勞福。
而正佳廣場則更愿意用藝術制造新聞。比如年初由外國藝術家繪制的那一匹小馬幾乎被所有人慕名去仰望。在此前的哆啦A夢展上,100只哆啦A夢按照1:1比例復制制作,每個哆啦A夢手持不同的道具,在商場四樓的“秘密道具展區”內,時光機、如意電話亭這些道具將免費展覽,五樓有多個經典漫畫場景,如哆啦A夢臨別大雄的晚上等。這些也讓不少人為了和藍胖子拍照,而不是買東西,而專程前往。
「點評」:眼球就是經濟,有大事件發生的地方自然不缺乏人流。
消費者聲音
@花開了睡醒了:其實我覺得現在商場的問題倒也并不是在于沒人去,而是去了也沒有什么東西好買的。翻來覆去都是那幾家店,那幾件衣服,價錢還都不便宜。東西也毫無驚喜。所以我現在去商場基本只為了約吃飯。也不是為了多好吃,而是地方好找,好停車。所以現在商場里的食肆越來越多了。
@檸檬葉子:雖然現在不少商場的活動挺有趣的,但是仔細想想,這些活動也是要花錢的啊,而活動成本還是要加在產品身上啊,所以還是不能賣得更便宜啊,所以只能依靠看show看開心了之后荷爾蒙刺激下的沖動消費了。
@妮妮就是我:我倒是覺得廣州的商場最緊要還是交通要搞好。比如我發現香港的地鐵都跟商場連著,而且地鐵一入口的那幾家店都是很好的,很吸引人的,就讓人很想進去。可是廣州的商場就算是跟地鐵連著的,也是把接口處的位置給了一些賣手機殼啊,連褲襪啊這樣的小鋪位,讓人很沒有興趣再走進去,而且很容易被這些地方的嘈雜毀壞了心情。
(南方都市報 記者張遠 攝影:記者高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