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的一次市調后發現,在重慶市區的小店中,由廠家投放的飲料冰柜只有我們和渝海超市做得比較好,而其它的連鎖超市和個體私人門店則是隨意擺放。然而在我們超市傳統的意識中,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收了廠家的相關費用,所以只能擺該廠家的產品,主要是可口、百事兩家的。很多年來已經被我們默認為習慣,我之前也是如此,直到今年對自我的完全否定之后,重新站在顧客的立場來審視問題,就像我在聯商網征文上說的一樣“我們的門店到底為誰存在”?我們是小店,不能照搬大店的思維,小店能是為收取后臺費用而存在嗎?盡管我們在廠家的費用上收了點好處,但卻失去了一部分顧客,最終在夏季的商品、服務、銷售、毛利等方面都是輸家。
1.從顧客的角度顧客對兩者的需求不一樣,從商品的角度不同溫度的商品口感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比競爭對手少幾十個季節的高度個性化的暢銷品,但是十幾年來,為了得到供應商提供的冰柜和出的費用,包括我在內都沒意識到這些問題。因為我們沒有站在顧客的角度來看待。
從我的市調中看到小店中,只有我們和渝海執行廠家標準比較好,其它小店要么是廠家的冷柜隨意放,要么是自行采購冷柜(加盟型的便利店和便利店均采用此方式,包括芙蓉興盛和譽多)。導致存在極不對等的競爭。
2.從重慶市場的銷售來看,百事、可口系列的產品,除了可口、百事、雪碧能進入前列以外,其余均不算理想,其主打的碳酸飲料在人們越來越追求自然健康的需要下,市場份額越來越低。所以即便是百事、可口全系列的產品都進了冰柜,銷售依然很不理想,排在進不了冰柜的康師傅、娃哈哈、農夫、脈動等系列之后。
也就是說大多數顧客并沒有因為這些進不了冰柜而購買進了冰柜的百事、可口系列產品,因為現在到處都是賣冰鎮飲料的,通常從我們超市出門轉個身就能買到。人家寧愿花3元買冰凍的康師傅飲料,而不會選擇我們貨架上2.5元常溫的。
3.冰柜除了放低溫飲料以外還可以放其它的品類,包括啤酒、常溫奶、其他夏季適合冷凍后食用的商品,和低溫奶、酸奶、乳酸菌等必須在低溫條件下保存銷售的商品。一個冰柜所包含的內容絕不是這樣簡單,我們比對手少的品項也不光是冷凍的飲料。
這就是我們企業現狀一個以點帶面的根本問題,我們什么時候不從費用出發而從顧客的利益出發,那么我們這個小超市就真正地脫胎換骨了。
以下是我們一個鄉鎮店的冰柜陳列,廠家業務來得不是很勤,管理較松,店長還是放了少許其他飲料進去。但是這樣一個冰柜的商品團隊,在夏季的市場競爭中是遠遠滿足不了顧客的個性化需求的。
- 該帖于 2014-6-12 15:1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