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零售企業新華都,在2013年度巨虧之后,開始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轉型,進入房地產、電商、體育用品等多個領域,但不斷模糊的主業,是否會把新華都逼入更加尷尬和危險的境地?
在連續2個交易日股價莫名跌停、停牌核查一周之后,6月30日,復牌后的新華都股價迎來大漲,盤中一度漲停,最后報收7.38元/股,上漲9.82%。
(圖:新華都日K線走勢)
股價過山車的背后,是新華都在業績上的滑鐵盧,2013年度,新華都虧損達2.36億元,以利潤下跌248.11%的幅度在零售行業內“墊底”。
新華都業績巨虧很大的原因源于3年前的一次決策失誤。2011年10月,新華都耗資1.25億元買下易買得旗下6家門店。借此機會,新華都成為第一個并購外資賣場的國內零售商。
不過,收購后的第二年,華東地區便成為新華都業績的“拖油瓶”,新華都也被迫關閉了其中的4家賣場。
在經過這次擴張失敗后,新華都開始收縮省外擴張路線,而為了扭虧為盈,新華都開始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轉型,大舉多元化進入房地產、電商、體育用品等多個領域。
失敗的擴張
作為國內第一批上市的民營零售企業,新華都一直都扮演著偏居一隅的區域性賣場角色,但在2011年末,新華都突然“野心”外露,收購了外資賣場易買得旗下的6家門店,大舉進入華東地區。
但正是這次戰略擴張給新華都埋下了隱患。
據悉,而在新華都與易買得達成協議之前,包括沃爾瑪、華潤等在內的多家零售巨頭均與易買得方面進行過接觸,但最終無人愿意全盤接下易買得參差不齊的門店。
易買得只得將門店分割處理,其中新華都買下了位于華東地區的6家門店,同樣來自福建的永輝超市則接盤了易買得位于北京的一家門店。
這些門店很快便成為新華都的包袱。2012年,常州3家易買得門店的虧損額便高達4000萬元。2012年1月中旬,收購僅3個多月,新華都便關閉了常州的兩家門店,;同年12月,常州最后一家門店也停止營業;2013年7月,蘇州的門店也宣告結業。
這一決策失誤給新華都帶來了巨大損失。
“表面上看是一個決策失誤,實際上(新華都)的自身管理運營問題更大。”一位熟悉新華都的零售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網。
一個佐證是,易買得當年的另一個接盤者永輝超市,發展要好很多。
在接手易買得北京的門店后,永輝超市借機進入北京市場,如今其在北京的門店數已達到20家。
雖然新華都也趁機擴張了在華東地區的門店,但其大多數的門店則經營慘淡。
根據新華都2013年財報,新華都旗下的上海新華都超市有限公司、蘇州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上海松江新華都超市有限公司,分別虧損5986萬元、4166萬元、1709萬元。
(摘自新華都2013年年報)
此外,新華都的杭州、寧波、常州、泰州等華東地區子公司也都出現了幾百萬元到數千萬元的虧損。
新華都方面表示,“受華東區域虧損影響,公司對發展預期不佳的門店實行關店處理。”2013年,新華都共關停了16家門店,超過了其121家門店總數的十分之一。
僅常州、泰州、上海、蘇州等4家子公司,新華都就計提了2.1億元的壞賬,受此影響,新華都2013年度虧損為2.36億元,同比大降248.11%。
對外戰略的失敗讓新華都對省外擴張開始變得謹慎。
在今年5月的新華都股東大會上,董事長周文貴就曾明確表示,2014年新華都將收縮省外擴張戰線,擬新增的10家連鎖門店將主要集中于福建廈門、泉州和寧德三地,如有合適時機首選向鄰省江西擴張。
模糊的多元化
省外擴張受阻,省內業務也同樣遭到了巨大考驗。
根據新華都2013年報,在福建大本營,其漳州、泉州、莆田、三明、龍巖、南平等多家子公司也出現了虧損。
其中,莆田市新華都萬家惠購物廣場有限公司虧損7907萬元;泉州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虧損5290萬元。
在與同省對手永輝超市的競爭中,新華都已經處于下風。
作為福建零售業的兩大龍頭,二者之前的差距并不大,在資本市場上,新華都于2008年上市,還領先永輝超市一步,但是現今,二者的業績已經大相徑庭。
根據永輝超市年報,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305.43億元,同比增長23.7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1億元,同比增長43.51%,門店總數292家。
相比新華都的73.797億元營收、2.36億元虧損、121家門店,已不是一個級別。
為了扭轉主業不振的局面,2013年以來,新華都發布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轉型策略。
首先是“地產+零售”的雙線戰略。2013年5月,新華都發布公告,以6.4億元代價收購新華都集團旗下兩控股地產子公司各19.5%的股份,進軍地產業。
新華都管理層認為,因為地產利潤貢獻率很高,故此未來新華都也會進入以地產為主的階段。
事實上,在此次收購之前,新華都已經投資了3個城市綜合體項目。
其次是在電商領域布局。2013年年底,新華都與福建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就通過公司商場、超市開展代理銷售福利彩票項目簽訂協議,涉足互聯網彩票業務。
2014年3月21日和3月27日,新華都分別與阿里巴巴和騰訊微信開展合作,進入電商領域。
周文貴表示,“為順應零售業態結構、經營模式乃至整體格局出現的變化,公司已經開始由傳統零售向與電子商務融合的轉變。”
但新華都這些轉型舉動并未獲得資本和業界認可,今年3月,在新華都公告與騰訊微信合作之后的3個交易日,其股價大跌近20%。
6月19、20日兩個交易日,新華都股價連續兩日跌停,因此,新華都申請從6月23日起停牌,對影響股票交易價格的事項進行核查。6月28日,新華都公告復牌,并稱沒有影響股價的重大事項。
6月30日,復牌后第一個交易日新華都的股價卻迎來大漲,盤中一度漲停,其中,新華都董事長周文貴,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增持公司。
(21世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