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不錯啊,不象我,我在第一家公司呆了十天就不干了,學生轉型為社會人員,很難適應,:(
一般來講,這類培訓是要給公司寫小結報告,我來給點建議吧。
如果我來列題綱,主要如下:
1、實習內容
2、收獲
3、困惑
4、感謝
后面附上一小段小結
上次,妹子新人報到貼,有事擱著了,沒參與,這會補上我的一些體會:
1、興趣是關鍵
萬事怕認真,有興趣才容易專注,有興趣,困難就變成了機會,可以幫助你提升能力。
2、要學什么
進入社會,走進一家公司,大致要學習兩部分東西:業(yè)務知識和職場知識
2.1 業(yè)務知識
零售業(yè)的知識量比較大,而且往往沒有人真真知道全盤,很容易被人誤導,得到一些似乎而非的答案。
一個方法,學會做個生意人。所有的業(yè)務知識歸根結底都是服務于生意,生意人最根本的思維方式是什么,時刻盤算成本,收益和風險,從這個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業(yè)務知識,識別合理,合理的不合理和真正的不合理。
2.2 職場知識
比如,“建議”與“困惑”只是字眼上的區(qū)別,以你現(xiàn)在的角色,在職場上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無關乎具體內容的對錯與否,體會一下。
職場需要的是情商,我以前一直理解為毅力,堅持等等,這是誤解,后來被人糾正了,情商是:
1>快速地審時度勢
2>根據(jù)具體情況找到相應解決方法
3>快速知道對方的心理訴求
4>知道對方沒有講完的話
5>快速找到事情的關節(jié)點
6>知道不同關節(jié)點之間的聯(lián)系
這個很經典,體會、磨練、掌握,職場,無往不利。
如果在職場上想當管理層,一定要學會斗,不然你擔擱的不僅是自己,還是一個團隊。
3、改善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是本能反應,是條件反射。
比如,成本,收益和風險,是生意人的思維方式
比如,關注能夠“真正”影響你的人,這是職場生存和發(fā)展的思維方式
進一步解釋,只需要關心對你有真正的認可權或者傷害權的人。我們總想讓所有人認可自己,其實,在職場既做不到,也沒有必要。
你行不行并不重要,要有人說你行,而且說你行的人行即可。往往這種人,只有兩、三個人,甚至只有一個人,也許是你的上級,但有的時候是你的上級的上級,或者其它團隊的人。找到他(她),了解其需求和思維方式,促成信任和默契的工作關系。
4、積累方法
工作方法會幫助你落實具體事務。
“重視、挖掘和展現(xiàn)工作價值”,這可能是工作中的最重要的方法。
零售的知識太多,學習了也很容易遺忘,想積累,找個方法,“知識框架”,從行為主體而言,一種知識框架是“顧客,企業(yè),競爭對手,合作伙伴,市場環(huán)境”,大框架下可以再細分。把你所獲得的新知識歸納進知識框架里,注入對生意的理解,會很難忘記了。
“不要為自己的錯誤尋找理由,但要學會改善”,理由是最沒有意義的東西,它反而會制約你的發(fā)展。能真正影響你的人往往比你富有人生經驗和工作經驗,他(她)往往都知道你的狀態(tài),甚至比你更清楚工作的困難之處,但是,理解并不代表接受,接受并不代表贊許。
遇到困境時,就是需要尋找方法的時候;如果你認認真真工作了一年,你沒升職或者超越常人的加薪,你可能就是遇到困境了。
5、多附個建議
妹子能不能把你的大框眼鏡換掉。告別學生時代,職場需要的是看著能干,最好富有親和力的人,這樣的人,別人才會真正尊重你,樂于和你合作。
2014-07-03 13:15被設為骨貼,積分加20,金幣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