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6月30日,在蘇南正和島島鄰機構成立壹周年慶典暨狂客論壇上,五星控股集團董事長、正和島島鄰汪建國結合其公司個案,分享了他的企業在互聯網上做的各種嘗試。他說,商業的本質沒有那么復雜,就是去創造顧客。互聯網的思維也沒有那么復雜,最本質的思維是顧客思維。
我想跟大家分享基于互聯網環境下,實體的商業包括零售業、批發業、實體制造業如何面對挑戰。
先分享三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詞。第一個觀點,內行被外行顛覆,所以我們很多行業不是本行業能顛覆的;第二個觀點,知識被文化顛覆,(我以前不是很理解);第三個觀點,人腦被電腦所顛覆。這三句話對我們傳統企業,尤其是對于島親來說非常重要。
內行被外行顛覆,就是要打破原來行業的邊界,跨界思考。我覺得正和島就是一個這樣的平臺。我們做各種各樣不同的行業,到這個平臺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
知識被文化取代也是一樣。如果擁有知識層面,不懂得信用和信任,你再有知識也做不了事。
原來,我覺得電腦總歸是輔助的,人是有主觀意識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特別是大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電腦產生智慧、利用智慧,人腦再厲害也沒有用。
要打破原來的習慣,我們需要多一點交流,多一點碰撞,多一點學習。
我個人是一個做實業的企業家,干了10年批發10年的零售,還有10年在政府機構。面對互聯網,也覺得是非常大的挑戰。2009年,我把五星電器賣給一家美國的公司,賣了之后的這幾年,我也在探索能不能找到新的商業模式。而且,這個新的商業模式必須基于互聯網思維。
那么,我如何看待互聯網的思維呢?互聯網思維有幾個關健詞非常重要。一個是開放,要有開放的思想,不是說你把自己的事情干好了就行,必須開放。
第二個是平等,我理解的平等可能不是人權平等,也不是權利的平等,更多是傳統企業面對互聯網時必須去中心化。民營企業不再是一個老板去驅動企業,不是靠你一個人,而是由員工驅動企業,利用員工的智慧。如果一個企業規模擴大后,仍然是一個老板指揮的話,這樣的背景非常危險。原因是什么呢?原來是產品導向,現在是顧客導向。最重要的是個性化需求。你必須要讓聽到槍炮聲的人去指揮戰斗。
第三個是整合,做企業我們還要有整合的思維,借鑒別人的方法和手段,用技術整合;另外一個是平臺的思維,盡可能構建平臺,共建事業,做一個生態的概念。對外而言,在產業中掌握最核心的環節,其他的環節給別人做;對內來說,盡可能給員工提供成長、發揮作用的平臺。
從2009年開始,我對互聯網思維思考了很多,它也給我帶來很多的機會。個人覺得,互聯網對于實體來說是恐怖的。因為你不變化就可能被顛覆,再大的企業都可能一夜消亡。
但有時,它也不那么恐怖。真正的互聯網思維,除了我剛才講的思維方式以外,本質還是客戶思維。我們圍繞顧客做文章,研究顧客、了解顧客、發現顧客、創造顧客,也就沒有什么可怕的。
商業的本質沒有那么復雜,就是去創造顧客。互聯網的思維也沒有那么復雜,最本質的思維是顧客思維。那么,為什么我們傳統的企業現在這么困難?包括傳統百貨業、零售業、連鎖業的業績都下降了。因為所有的這些商業,是基于工業化革命時代誕生的,以前所謂的商業都是產品導向。百貨業是物業經營,不用經營顧客也不用經營商品。如今,這個時代變了,如果我們不經營商品不經營顧客,要生存下來十分困難。我原來做的電器行業是經營商品,以前找到好的品牌,找到好的冰箱,我們就不怕了。但是這個年代又不行了!
光有好的品牌不行,必須經營顧客。我這幾年研究了幾種模式,一個是孩子王,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品牌,群體是基于懷孕的婦女和兒童。我在做一種MALL的形式,這個MALL是基于顧客為中心的模式。所以,我把孩子王的實體店作為平臺,真正去了解顧客,觀察線上線下應該怎樣去獲取顧客,而不是依靠自然人流。
孩子王目前的銷售額90%是來自于會員,而不是自然能力。如何獲取顧客和了解顧客,我想說一個案例。我們以為自己都非常了解顧客,其實我們對顧客的了解并不深刻。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向互聯網學習,跟顧客互動,聆聽顧客的聲音。
孩子王為了了解顧客,每個月會舉行媽媽座談會,聆聽顧客的聲音,特別是顧客的抱怨。顧客的抱怨就是我們的商機。開媽媽座談會是非常痛苦的,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10個女人在一起開會的話是比較難的。媽媽們在一起經常說孩子王確實做的很好,商品很豐富,價格很便宜,送貨很及時,但是有一點做得不夠好。一位媽媽告訴我,她說自己一個人在家里帶小孩時,如果碰上外面聲音大的時候,她就有點害怕;接受快遞時,外面咚咚地敲門,門一開,面對一個大男人站門口,穿著寬松衣服的她就會覺得很尷尬。怎么辦?是讓他送貨進來還是不讓他進來?面對顧客這樣的抱怨,其實我們作為商家,就應該了解顧客。后來,我們把快遞員全部換成了媽媽團去上門送貨。這就是我們真正理解顧客、掌握顧客的地方。
所以說,要了解顧客,就要真正去傾聽顧客的抱怨,同時找到顧客的痛點。這是最主要的方法。互聯網不管怎么樣的方法,畢竟它是手段,是工具。我們做生意的,只要掌握了如何了解顧客、洞察顧客的需求,真正把握顧客的痛點,我們就有路可走。
第二個模式就是做了匯通達,把農村的網點小店用互聯網串接起來,讓他們也有采購。以前這些店沒有優勢,資金有壓力。現在用互聯網的思維把小店連接在一起,我的庫存給你共享;然后建立互聯網金融,不要自己花錢,每天送貨給你。這個模式做下來效果非常明顯。
第三個就是好享家,未來有錢人的概念,做高端家庭的裝修。我們能夠提供及時的方案,這個是很多商家很難做到的。經過這幾年研究,我發現我們為客戶提供的不是商品,而是服務。這個模式客觀的講非常成功,但挑戰性也非常大,需要將后臺盡可能信息化、標準化、個性化。
第四個模式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做了一個供應的平臺,專門構建單品,比如說手機。一個月好幾十萬臺手機賣給電子商務公司,賣給電視購物。
我舉這些例子的目的,沒有炫耀,只是分享。對于我來說,更重要的不是投資也不是研究,而是給很多年輕人機會。我的重點是培養年輕人,培養企業家。東華說我變年輕了,因為我跟年輕的企業家在一起,但這個任務還沒有完成。我們還要培養一些有互聯網基因、思維,也掌握商業本質,熟悉商業運營的企業家,找到互聯網跟傳統事業對接的企業家和商業模式,這是我的本意。
(作者系五星控股集團董事長汪建國 內容摘選自正和島內容運營)